寻觅批注点 突围真阅读

2018-11-30 02:26王惠娟
名师在线 2018年26期
关键词:孔乙己题目笔者

王惠娟

(江苏省张家港市护漕港中学,江苏张家港 215635)

引 言

批注式语文阅读的形式已经是屡见不鲜,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引入批注式阅读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批注式阅读,引导学生和文本进行直接对话,帮助他们整体感知文本,获得初步感受,提出自己的疑惑,实现情感碰撞,让他们在批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最基本的阅读体验;同时,也帮助他们对文本内容进行创造性解读,让他们真正体会到阅读文本的乐趣,享受到语文阅读的真滋味,让语文课堂回归本色、走向高效。

一、批注题目,整体感知

题目是文本的眼睛,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批注式阅读学习时,不能忽略对题目的把握[1]。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题目,让他们获得对文本事件的整体感知和对文本情感的初步体验;或者提出自己的疑难,明确课堂学习的重点或者关键。这样能够为深度阅读文本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也能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加主动、积极地走进文本内容,实现深刻理解的目标。

例如,在教学《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课文的时候,笔者就引导学生抓住文本的题目进行批注式阅读。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首先,笔者为学生明确了批注的任务:“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一篇非常经典的文言文。在教学新课之前,老师希望大家能够自己学习一下,勾画出文本的重点和难点,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文本的题目和内容,然后将自己的收获批注在旁边。”笔者为学生明确了学习的方法以及方向,他们按照笔者布置的任务进行学习。经过大家的讨论和学习,有的学生抓住文本的题目进行分析。

在这个教学实例中,笔者为学生明确了批注阅读的任务,并且指导了批注的方法以及方向;而学生抓住文本的题目进行批注,通过自主学习掌握了文本中的关键性内容,积累了重点实词,解决了文言文阅读的困难,可以说效果明显。

二、批注语言,琢磨意味

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的语言表达,让他们的语感能力得到锻炼。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文本中一些富有表现力的词语也是值得关注的重点内容;而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批注,让他们在批注的过程中琢磨语文的深刻意蕴。这样不仅能促进学生的阅读,而且可以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例如,在教学《故乡》这篇课文的时候,笔者就引导学生抓住文本中的生动语言进行批注。在学生阅读文本的时候,笔者为他们明确了这篇文章是鲁迅的经典之作,语言的使用非常精炼,值得细细品味,这样的讲述让他们对于文本语言的品位产生了兴趣。于是学生对文本的语言投入了很大的关注,经过对文本语言的深入品味,他们都有了自己的收获。例如在文本中有一段文字描写的是“我”回家的情形,作者在写母亲以及八岁的侄儿宏儿的时候使用了不一样的词语——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这就使学生产生了疑惑——同样是迎接,使用的词语为什么不一样呢?或者可以将这两个动词进行位置互换?而针对这个问题,有的学生就这样批注:虽然都盼着“我”回来,但是母亲和侄儿宏儿的情况不一样,所以作者使用的词语也不同。母亲年龄大了,虽然十分思念自己的儿子,但是只能“迎”出来;而宏儿八岁,正是活泼好动的年龄,急切见到远归的伯父,“飞”字更贴切。

在这个教学实例中,笔者引导学生抓住文本的精炼用语进行批注,让他们体会文本用语的精妙,锻炼他们的语感,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品味语言是十分重要的内容之一;而作为语文教师,指导学生批注的时候要关注到这一点,让他们的语文素养获得提高。

三、批注矛盾,以疑促思

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进行批注阅读,也可以让他们抓住文本的矛盾点进行,促进他们对文本的深度解读[2]。文本的矛盾之处看似不合理,实际上都是作者的匠心之处,往往隐藏着深意,在学习时批注矛盾,就是深度解读的方法之一。

例如,在教学《孔乙己》这篇课文的时候,笔者就抓住文本的矛盾点进行批注。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深度阅读;接着,笔者这样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我们阅读一篇文章,可以从各个角度进行切入;而我们要关注文本的每一处关键点进行分析,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文本,看一看你最感兴趣的切入点在哪?”这样的问题引发学生进行文本细读,使他们抓住文本内容进行体会。有的学生提出了这样的疑惑:“在文本中有这样一句话——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句话中‘大约’和‘的确’两个词语不是矛盾的吗?”这样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深思,笔者也鼓励他们讨论批注。经过大家的努力,有学生这样批注展示自己的认识:“大约”说明人们对孔乙己的冷漠,并不关心孔乙己的生死,所以是一种猜测的语气;但是经过前文的讲述可以发现,孔乙己活下去的可能真的很小,所以作者又用了“的确”一词。

在文本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文本的矛盾点进行批注,深究其中的含义,实现深刻阅读的目标。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文本的矛盾点一定不能忽略,因为这往往是作者的特意安排,隐藏着深意,学生批注的过程就是深度理解的过程,有助于他们高效学习的推进。

四、批注空白,激活想象

在指导学生进行批注的时候,教师还要引导他们关注文本空白点。众所周知,文本的空白点给读者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通过对文本的补白进行学习,能够将文本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拓展延伸;而批注空白,就能激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创造性的解读,帮助他们更加深刻地体会文本的思想情感以及意蕴内涵,实现深度阅读的目标。

例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这篇课文的时候,笔者就抓住文本中的空白点进行批注。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让学生理清文本叙事的情节,让他们对文本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这样他们就可以获得自己的认识;而笔者在教学中,没有满足于这样的教学效果,而是鼓励他们将自己的感受以批注的方式展示出来。有的学生抓住文本的结尾空白进行批注:于勒实际上发了财,他要看一看自己的哥哥嫂子是不是真正地关心自己,才假装穷困潦倒的,看见哥哥嫂子的表现,于勒伤心极了。

这样的批注学生对于文本内容进行了大胆补充和合理想象,让文本内容的发展更加曲折生动,吸引大家的兴趣。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抓住文本中的空白,引导学生批注,让他们深度解读;同时,激活他们的想象,进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结 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使用批注式教学方法,是一种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性的方法。自主批注,可以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消除他们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拓展他们的思维,唤醒他们的阅读激情,进而让他们享受真正的阅读。

猜你喜欢
孔乙己题目笔者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老师,别走……
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孔乙己(下)
孔乙己
追根求源
性能相差达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