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探索

2018-11-30 02:26倪佩菊
名师在线 2018年26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笔者

倪佩菊

(江苏省海门市东洲国际学校,江苏海门 226100)

引 言

初中道德与法治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摇篮,它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基点,以提高和塑造学生的思想品质为目标,为教师完成育人育德的教学任务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保障,也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打开了一扇明窗。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知识、能力与态度的统一体,它寄予了社会对学生的希望,在当今的教育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每个学科都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最高目标,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更是如此[1]。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为学生指明正确的方向,从而培养他们的核心道德与素养。

例如,在教学《感受生命的意义》一课的时候,笔者就设计了一组简洁明了的教学目标:感受生命的意义及价值;用实际行动热爱生命、创造生命;什么样的人生才算是有意义的人生?接着,笔者就引导着学生围绕着这些教学目标,展开了学习与讨论。首先,笔者为学生展示了一则广告短片《梦骑士》,用这个有趣的故事引导学生归纳出“人到底为什么而活?怎样活着才算是有意义的人生?”接着,笔者又通过相关的材料和故事,关于生命的文章与歌曲,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讨论交流的平台,让他们通过自己的理解,明白生命的独特与意义,并且知道愚昧牺牲并非生命的真谛,生命只有一次,要懂得珍惜。在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中,笔者顺利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有了目标,才有努力的方向。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确定正确的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明确前进的方向,这样才能顺利地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实现知识与素养共同提高的目标。

二、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初中道德与法治是对学生进行思想理论教育的重要学科,相比于小学的品德与社会,内容有些抽象、课堂有些枯燥,这就造成了学生对该学科的重视程度不够,久而久之,对这门学科失去了兴趣;尤其是在探究环节,本没有兴趣的学生显得更加消极,更不用说主动地去探索。所以,作为一名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根据实际教学内容,精心地设置教学情境,通过情境的创设,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情境中引导他们学会探究,挖掘他们的潜能,加深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2]。

例如,在教学《增强生命的韧性》一课的时候,笔者就为学生创造了两个生活性探究情境:王明一直是班上的前三名,不过这次期中考试他却倒退了三名,自从班级排名出来以后,就再也没有见王明笑过;学校成立了学生会,李思参加了学生会主席的竞选,落选的他没有反思自己、奋起直追,反而经常违反学校的纪律,成了学生会管教的人。笔者根据这两个情境提出了问题:“如果是你遇到这样的烦心事,你会怎么做?”因为设置的情境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面对问题,学生可以侃侃而谈,发表他们自己的观点,讨论其他同学的看法,在相互合作、相互探究中完成了本课的学习。当然,教师还要对学生的探究结果做出相应的评价,让学生的思维最终落在所学知识点上,最终总结出本课的知识重点与难点并顺利地攻克。

可见,这样的情境设置,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了非常好的行进流程,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将探究过程直接用问题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思维一定会沿着逻辑前行,让所学知识的条理变得更加清晰,便于自身掌握。

三、丰富课堂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丰富课堂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他们的思维方式,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加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学生才能对所学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

例如,在教学《网上交友新时空》一课的时候,笔者就采用了新颖的教学方式,组织了一场辩论活动——网上交友的利与弊。在辩论赛中,笔者给了学生充分的自由,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想法自由选择一方,在双方选出组长以后,辩论赛开始了。两个小组都积极地准备材料,对材料进行加工整理,理清发言时的思路,讨论辩论的对策,以备不时之需。在辩论赛中,双方针锋相对、互不相让,活动场面热烈又刺激,笔者发现,平时看似沉默的学生却有着敏捷的思维和沉稳的定力。在辩论结束以后,笔者与学生共同总结了网上交友的利与弊,并用实例加以说明,最终让他们明白网络这把双刃剑,对他们的影响有利也有弊,它在为人们开启交流之窗、提供交友平台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欺诈与骗局,在交友的时候一定要小心谨慎。激烈的辩论赛,为学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刺激与享受,他们从来不知道,自己厌恶的学习竟然也可以变得如此精彩。在这次活动中,学生不仅了解了所学知识,还让自身的思维素养得到了提高。

可见,新颖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活跃、更加敏捷。虽然每位学生的思维能力都不尽相同,但是他们的思维品质却可以通过一定的教学方式进行培养与提高。因此,教师要丰富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素养。

四、加强课堂与时事联系,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实施,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内容也在发生着变化。其中体制与思路更是变化之大,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课本中的基础知识,还需要他们对课外发生的事物有所关注;但是很多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这种变化,还一味地沉浸在课本中,思维也仅仅局限在教材里。其实,就初中道德与法治而言,让学生的注意力飘到窗外,时时刻刻关注时事,对他们的学习是大有裨益的。所以,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不能要求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是要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就需要教师将课堂与时事联系起来,让学生的关注素养得到相应的提高。

例如,在教学《坚持依宪治国》一课的时候,为了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在上课开始的时间,利用当时的时事新闻进行了课堂导入。首先,笔者为学生展示了新闻图片,让他们猜测是什么图片。学生们课业繁忙,很少关注其他事情,结果能够说出来的很少。所以笔者进行了提示:“这是2018年3月5日和7日在北京召开的两会开幕式。有没有同学知道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啊?”教室里又是一片沉默;笔者又接着介绍:“修改部分宪法内容,国家领导人要对宪法进行宣誓。”最后,笔者又提出了一个问题,学生先是进行讨论,然后自由发言,等到解决不了、急于了解答案的时候,笔者才将学生引入学习活动中。

可见,关注时事是学习道德与法治必须具备的条件。对于中学生来说,更应该具备关注的素养,这样才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掌握更多的道德与法治知识。

结 语

总之,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重要目标,它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上观点是笔者在教育实践中得出的真知,大家要相信实践的力量,相信它能够帮助学生勇敢前行,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笔者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老师,别走……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法治护航 守护生命之源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