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启智 情智共生
——浅析信息技术课堂中的问题价值达成策略

2018-11-30 02:26
名师在线 2018年26期
关键词:笔者情境信息技术

缪 勇

(江苏省张家港市梁丰初级中学,江苏张家港 215600)

引 言

所谓问题教学,指的就是教学活动要围绕问题进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勇于尝试、主动探究,从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1]。问题是课堂教学的心脏,没有问题的课堂是枯燥的课堂。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开始于对问题的注意,而影响他们注意力的则是他们的兴趣。精彩有趣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轻松、自在地走进学习活动中。因此,教师要重视问题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地位。

一、加强师生关系,鼓励学生进行提问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信任是一节成功课堂的基点,和谐的师生关系必定会为课堂教学带来良好的效果。在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中,教师独享课堂的话语权,这让学生的心里充满了压力,致使师生之间出现了距离,有了问题根本不敢张口发问,极大地影响了信息技术教学效果。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应以引导者的身份,让学生自由徜徉在知识的海洋。

例如,在教学《信息安全》一课的时候,笔者并没有按照以往的传统方式为学生授课,而是将问题教学法运用于课堂之中,引导他们进行自主学习。首先,笔者为学生布置了课前预习的内容,让他们对本课的学习有了大致的了解,从而节省教学时间。学生自主预习的过程,并不是随意翻看的过程,笔者要求学生边预习边思考,找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并进行汇总,然后在上课的时候师生共同解决。通过预习,学生发现很多问题:病毒的本质是什么?怎样才能发现电脑中病毒了?电脑被病毒侵袭以后会怎样?电脑中病毒后要怎样清除?平时应该怎样做好防护措施等。学生的头脑中有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上课时,在笔者的引导下,他们畅所欲言,开始讨论与分析。有了疑问的课堂,才是活跃的课堂,学会思考的学生,才能取得优异的成果。

可见,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的角色非常重要,既不能永远站在最高处,也不能对学生放任自流,而是要担任学生的引导者,引导他们去质疑、去思考、去讨论、去交流,这样的课堂才具有生机与活力。

二、巧用问题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课堂导入是否有效,是决定课堂效果好坏的因素之一。有效地导入,可以活跃课堂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欲望,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2]。其中,运用问题进行课堂导入就是较好的方式。

例如,在教学《视频编辑》一课的时候,为了增强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兴趣,笔者在课前制作了一个MTV——《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包括相应的歌曲、歌词,一望无际的草原图片、成群的牛羊吃草的视频等。当笔者为学生播放这个MTV的时候,学生既兴奋又好奇,他们被迷人的草原风光吸引了,沉浸在悠扬的歌声中。甚至有些学生随着MTV的节奏,不知不觉哼唱起来。看着学生如此陶醉,笔者趁机进行引导,向学生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同学们喜欢这个MTV吗?你们想不想学会MTV的制作方法?大家知道绘声绘影吗?了解它的功能吗?想不想掌握制作方法?”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道:“想!”在这些问题的驱使下,学生的学习欲望达到了顶点,他们想立刻学会MTV的制作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智慧的火花被点亮了,思维变得异常活跃,态度变得非常积极,直到下课铃声响起,很多学生都不愿意离开机房。

可见,运用问题导入法,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他们的思维变得更活跃,参与意识变得更积极。有了良好的开端,一定可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营造某种课堂氛围,从而引发学生的好奇与注意。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情境,必定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可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促进他们的自主学习,从而实现教与学的高度统一。因此,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他们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与学习产生共鸣,从而提升信息技术教学的课堂效果。

例如,在教学《电子邮件》一课的时候,笔者就为学生设置了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强烈的欲望。笔者提问:“同学们,你们想上大学吗?你心中的大学生活是什么样的?”学生们兴奋地回答:“真想看看大学生活是什么样的。”接着,笔者又说:“这个不难,我这里有一个电子相册,是我大学时的同学制作的,里面记载的是我们的大学生活,他通过邮箱发给了我,同学们,想看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想。”笔者趁机引导:“好,现在老师打开邮箱,同学们仔细观察我是怎样接收邮件的。”然后,笔者为学生演示了接收邮件的整个过程,学生们饶有兴趣地观察着,怀着兴奋的心情期待着。“大家喜欢这部电子相册吗,你们想不想要?”学生纷纷说“想要”,“好的,别着急,先看老师是怎样发邮件的,哪位学生掌握了收发邮件的技能,就可以先收到老师的电子相册了。”学生兴奋极了,在电子相册的诱导下,他们学得很认真,争先恐后地完成笔者布置的问题,出色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

可见,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设置问题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在问题的驱使下,还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学习,积极地解决问题,在情境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

四、运用问题教学,提高学生创新思维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设置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地思考,让他们在思考、交流中活跃自己的思维,从而挖掘他们无尽的潜力,逐步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

例如,在教学《图表创建》一课的时候,需要学生掌握在Excel中创建数据表格,并且能够将表格编辑完整。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先为学生演示了简单的图表创建过程,关于图表类型的选择、数据源、图表选项等内容,教师一一做了介绍。当学生对制表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后,笔者让学生进行思考:“如果将柱状图改成饼形图、折线图该怎样做?如果想要选择的数据是不连续的,又该怎样做?”学生看似已经掌握了图表的制作方法,实则并不熟练,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学生就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对问题进行认真的思考,从而找到正确的操作方法与技巧。面对笔者的提问,学生开始苦思冥想,很多学生懂得运用Ctrl键去控制数据的选择,也掌握了通过同一途径,可以选择不同的图形。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让学习效率变得更高,还可以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可见,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通过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的思考,让他们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教师要相信学生的思维与创新能力,努力发掘学生内在的潜能,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努力,不断地充实自己,让自己的信息技术知识变得更加丰富、操作技能变得更加熟练。

结 语

总之,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地设置各种问题,用问题去引导学生,唤起他们的问题意识。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到极致,让他们实现全面发展与提高。

猜你喜欢
笔者情境信息技术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探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信息技术应用
微视频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老师,别走……
情境新颖的概率问题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