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数y=Asin(ωx+φ)+h的单调性以及在给定区间上的最值的教学法探究

2018-11-30 10:22广东省珠海市第二中学
数学大世界 2018年10期
关键词:元法值域最值

广东省珠海市第二中学 谢 锋

三角函数是高中阶段学习的一种比较特殊的函数,也是基本初等函数之一,教材专门设立一章进行学习,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教学中,需要呈现几类基础问题:(1)研究三角函数必须在定义域内进行,求定义域、值域;(2)求单调区间;(3)奇偶性、周期性。而在这些常规问题教学中,学生最容易出现混淆的就是求单调区间与定区间值域的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

在三角函数的教学中,讨论函数(通常A>0,ω<0,以下同)的单调性以及该函数在给定区间上的最值,是两个基本的教学课题,很多学生都有出现相同的“障碍”。

1.“障碍”的界定

解决单调区间和求值域用“换元法”。设X=ωx+φ,则y=AsinX+h,由即函数的单调递增区间为

由x∈[a,b]有X∈[ωa+φ,ωb+φ],依据函数y=AsinX+h(X∈[ωa+φ,ωb+φ])求得 y的最值。

不难看出,在上面两种处理中,存在两个相反的过程:前者由X的范围求得x的范围,即函数的单调区间;后者由x的范围求得X的范围。在与学生交流和答疑的时候经常发现,无论怎么讲解,大部分学生始终无法理解,解决这两类问题为什么是相反的过程,而且就是那么解?

2.“教学法”的界定

函数的单调性以及该函数在给定区间上的最值,也可称为两个数学问题。上面的解决方法学生可以从教材或参考书籍上看到,甚至通过自学掌握。鉴于学生的学习主要还是通过老师、课堂这样的渠道,或者说通过教学习得,所以对上面两个数学问题的处理,我们不叫“解题方法”,而称为“教学法”。此处的“教学法”是一个整体性的概念,一个我们研究的对象。(为了研究,我们约定不管是经验丰富的还是经验欠缺的教师,采用本“教学法”理论上的效果相同)

二、教学探究

解:由y=sinx的对称中心是(kπ,0),对称轴是

增区间是减区间是得:的对称中心是对称轴是增区间是减区间是

该教学法的简单评价: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并不需要画出的图象,再对此类问题进行研究,而是回归本源,我们从y=sinx 的图象出发,去探究y=sinx的图象所显示出的函数性质,再通过换元求解。

例2 已知函数求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解法1:由函数在区间上递减,

所以函数上递增,

即函数在[0,2π]上递增,在区间[-π,0]上递减,

所以当取得最小值1,

又当当x=2π时,

所以取得最大值

解法2:令

所以

根据f(x)=cosX的函数图象,

该教学法的简单评价:求函数在给定区间上的最值,在“导数的应用”部分讨论得比较多,本教学法与“用导数求函数在给定区间上的最值”的教学法相同,换句话说,用教学法一更能凸显教学法的通用性质。但是在本题的教学中,解法2我们仍然可以通过换元法来解决,即令将问题转化,再求f(x)=cosX,的值域。而此题在教学中更加注意强调:切不可将区间的端点直接代入确定范围。已知自变量的范围求三角函数值域,关键是整体代换思想的应用,所以本题的换元法更加让学生容易理解。三角函数的图象从“形”的角度完全反映了三角函数的性质,所以在解决此类问题时应该注意对图象的应用。

补充练习:

1.求函数的单调递增区间。

2.求函数的单调区间。

3.求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4.已知函数f(x)的定义域为[-1,3],求函数y=f(3x-2)的定义域。

解:1.设则y=sinX,

解得

所以,函数的单调递增区间为

2.在习题1的基础上求解解得单调区间

3.设则y=2sinX,

因为

由函数y=2sinX的图象知,当函数取得最大值2,

当函数取得最小值-1。

4.令t=3x-2,由-1≤t≤3有-3≤3x-2≤3,故y=f(3x-2)的定义域为

点评:4个习题的解法都有很明确的指向性:应用换元法,虽然仍然摆脱不了解题过程互逆,学生容易混淆的问题,但是我们应该明确:学生并不是因为方法相近而混淆,而是没有抓住解题的主线而混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建议:以一种方法、一个习题作为突破口,这样既可以加深对比,又可以使得一节课主线清晰,重点明确。为了彰显换元法在三角函数中的重要作用,我们不妨再看一道题目:

例3 求函数

分析:本题最常规有3种解法:

(1)直接法:直接利用sinx,cosx有界性求解。

(2)化一法:把三角函数化为t=Asin(ωx+φ)的形式,逐步分析ωx+φ的范围,由正弦函数或余弦函数的单调性写出函数的值域。

(3)换元法:把sinx,cosx,sinxcosx换成t,转化成普通的函数问题。

本题的解析我们将着重分析换元法:

换元法1:(sinx+cosx)2=1+2sinxcosx,sinx则转化为在定区间求值域的问题。

换元法 2:设 sinx=m+n,sinxcosx=2m,sinxcosx=m2-n2,由

点评:求值域是三角函数很常见也很基础的一类问题,和前面的例题看似没有共性,但是在解题过程当中都是紧扣换元法,在换元中要注意对变量范围的控制。同时,两种换元法是不同的,一种是以sinx+cosx和sinxcosx的关系作为主线,进行平方换元再定界,而换元法2是以sinx,cosx进行巧妙换元,这和求不等式范围的一类习题方法非常相似。

四、结论和讨论

事实上,从初中到高中,学生要学习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三角函数等七种基本初等函数,都会经历从基本初等函数y=f(x)的图象与性质扩展到函数y=f(ωx+φ)的图象与性质的过程。由前面的讨论,有两种不同的“路径”:(1)利用图象的平移、伸缩得到函数y=f(ωx+φ)的图象,再依据图象讨论其性质,不妨称之为“前进的构造方式”;(2)令X=ωx+φ,则y=f(x),依据函数y=f(x)的图象与性质,得到函数y=f(ωx+φ)的性质,不妨称之为“后退的归一方式”。

前面的讨论说明,就“前进的构造方式”而言,部分学生会出现“障碍”。从教学法的角度,这即是说存在两种不同的“教学法”。此外,综合前面的讨论,笔者在此提出一个概念:教学法的障碍。也就是说,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障碍,除了自身认知的原因,教学法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因此,正如Nicolas Balachrff在《数学教育心理学研究展望》中所说的:如果不对有关数学概念的构成做深刻的认知论分析,那么有关代数、几何、微积分学习的研究不可能得到深入(《国际展望:数学教育评价研究》)。仿此可以说:如果不对数学的教学法做切实的研究,那么有关代数、几何、微积分学习的研究不可能得到深入。“正如经常表明的那样,许多学生不是通过所要求的数学推理,而是通过教学法的习惯来解一个题目,因此,只要学生知识建构的真正含义尚未解决,那么关于教学法的任务和它与学习过程的关系的研究就是非常困难。”

从我们实际的教学角度讲,如何让学生突破本篇文章所讨论的教学难点,本人认为,通过一点集中突破,即紧紧抓住正余弦函数图象,从图象出发研究性质,解决问题,同时配合一种解题方法(换元法)进行讲解,既有针对性,又有课外的延展性,学生在对比中学会思考,在思考中学会类比,进而解决本文章所提出的教师的困惑和学生的迷惘。

猜你喜欢
元法值域最值
单调任意恒成立,论参离参定最值
求圆锥曲线最值(值域)常见函数“模型”的解法
聚焦圆锥曲线中的最值问题
分式函数值域的求法
一道最值问题的两种解法的比较
用换元法推导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
破解函数值域的十招
例谈消元法在初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
笑笑漫游数学世界之带入消元法
换元法在解题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