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行为优化策略

2018-11-30 11:05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桃源中学沈玉良
数学大世界 2018年29期
关键词:顶点评价数学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桃源中学 沈玉良

纵观目前已有的有关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国内外均有较多理论研究,而且已经取得了一部分成果,这些成果对一线教师而言具有重要的启发性作用。笔者在认真总结了相关理论知识之后,得到了相关的优化策略,下面将结合实例进行具体的阐述。

一、优化教学指导行为,帮助学生完成自我建构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指导行为是必不可少的,指导行为包括学法指导、活动指导和作业指导等等。在实际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对指导行为进行优化:第一,善于抓住时机,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课堂时间有限,教师需要抓准合适的时机,才能够使得指导的效果最好;第二,注重个性化指导,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平时的表现、测试成绩和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开展指导。

例如在《全等三角形》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开始之初首先进行学法指导,教师告诉学生掌握全等关系的关键之处在于通过动手操作测量探索两个三角形之间的关系,要仔细观察在变化的过程中有哪些元素是不变的,又有哪些元素会发生变化。随后教师让学生拿出两个直角三角板,按照课本上的操作要求进行动手活动,在活动的间隙,教师提醒学生关注三角板的对应元素,如角度、边长之间的关系。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成绩、课堂表现等进行记录,形成了每个学生的个人数学档案,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档案,对问题严重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对基础较弱的学生给出基础习题,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及时掌握知识,达到自己能力范围内的目标。

在课堂开始的时候进行学法指导,可以让学生对学习方法有一定的了解,从而在后面的学习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数,并且加以实践。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及时进行指导,避免了学生思考方向出现偏差,降低活动效果。

二、重视课堂问答行为,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问答行为是课堂教学行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中,提问者基本上是教师,很少有学生主动质疑,这样的形式,使学生们一直处于被动思考状态,这样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因此,教师首先需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敢于质疑的氛围,教师启发学生进行提问,同时指导学生正确提问;其次,教师需要对学生给予及时的反馈,对回答了问题的学生,教师要对他们的回答给予鼓励,不可随意敷衍了事,没有回答问题的学生,教师也要进行了解,调整教学进度。

例如在《全等三角形》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授对应顶点的概念之后,听到有学生在下面小声提问,教师说道:“同学,我感觉你有一点问题,我想请你大声地说出来,让我们一起来讨论讨论,帮你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经过教师的鼓励之后,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问题:“若两个三角形全等且有公共顶点,那么公共顶点是否一定是对应顶点呢?”教师表扬道:“我认为你提的问题非常有价值,下面我想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这个问题。”教师让学生们讨论之后,举手回答这个学生的问题,学生们指出在这种情况下,公共顶点不一定是它们的对应顶点。教师借此机会表扬了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学生,让师生之间的交流氛围变得更加和谐。

通过鼓励学生站起来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为学生们营造出了一个良好的质疑环境,同时对学生的提问和回答都给出了积极的反馈,优化了课堂问答行为。

三、调整课堂评价行为,促进多元化体系形成

评价行为过于单一是目前初中数学课堂评价体系的主要问题,教师们普遍仍然以分数作为评价标准,这样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不利的。调整评价行为,应该朝着下面的方向进行:其一,促进评价多元化发展,即不仅仅看重学生的分数,还需要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等方面,评价主体从教师扩展至家长和同学;其二,注重过程性评价,评价学生在学习和应用知识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其三,重视差异性评价,每个学生的实际水平是存在差异的,不可以用统一的标准去评价所有的学生,这样是不科学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层次进行评价判定。

例如在《全等三角形》的教学结束之后,教师首先给学生下发了一个小节测试,小节测试的内容包括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题型包括选择题和问答题,此测试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随后教师下发评价表,要求学生们对自己本节课的表现和小组成员的表现进行评价,评价的角度包括在小组活动和讨论中的表现,对自己和同学给出一个分数。教师结合小节测试成绩和评价表成绩,给出学生本节课的综合评价,教师对比分析学生的数学档案,了解学生的层次,对比学生本次的表现,得出学生是否完成了该层次的目标。在下一节课上,教师将最终评价结果下发给学生,让学生了解自己,从而更好地进行数学学习。

总而言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行为需要引起教师们的足够重视,教师需要从根本上更新教学观念,督促自己改进教学行为,促使数学课堂朝着高效课堂方向发展。

猜你喜欢
顶点评价数学
加强学习补差距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删繁就简三秋树
数学问答
一个人在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