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幼有效互动,享受快乐美术
——浅谈如何精确把握美术活动中的师幼互动时机

2018-11-30 15:01
好家长 2018年5期
关键词:师幼尝试颜色

文 马 勰

师幼互动是教师、幼儿之间在教育活动中的双向交流与沟通,有效的师幼互动是双方共同对话、共同合作、共同建构、共同成长的过程。随着园本特色“快乐美术”活动的逐步深入,我尝试在美术活动背景下,以“快乐美术活动”为载体,围绕“师幼互动的时机”进行重点研究,努力用眼睛观察,发现幼儿的活动细节;用心灵感应,捕捉幼儿的互动需要,从而敏锐地把握住师幼互动的契机,并及时给予回应,逐步脱离互动的盲目性、单一性,增强互动效益。以下是我在“如何精确把握师幼互动时机”方面的点滴思考与主要做法:

一、“动”在发现幼儿能力“特点”的时机

在幼儿眼中,多姿多彩的美术活动与精彩纷呈的游戏是可以紧密融合的。他们通过一双双小手的涂涂抹抹、描描画画、做做玩玩,尽情表达着各自对美的发现和体验。然而,每一个幼儿都是独特的,由于性格特征和能力发展的差异性,他们在美术活动中会呈现出不同的问题和特点,需要教师准确解读,及时进行互动与指导,激发其艺术表达的兴趣,促进其艺术表现能力的发展。

(一)兴趣不高时

兴趣是个体产生的积极、带有倾向性和选择性的情绪态度,是幼儿参与活动的主要驱动力。当幼儿在活动中兴趣不高时,教师应及时调动、激发他们的兴趣。

例如,在创作点彩画《草地上的花》时,嘉嘉自选“草地组”,用深、浅两种不同的绿色玩起了点彩游戏。可是,他喜欢的仅仅是有趣的画画动作,在重复了同样的动作没多久后,他的兴趣就慢慢消退,显得心不在焉了。我随即用情境化的语言提示他关注画面:“瞧,你的小笔就像雨点,落到画纸上。这里点点,那里点点,小草就开心地长出来了!” 然后,我征询嘉嘉的意见:“我们一起来‘下雨’,好吗?”接着我又婉转建议:“知道吗?小雨点很调皮,有时候蹦蹦跳跳的,有时候又喜欢拖来拖去。”以此提示他注意点画时用笔的要点。果然,嘉嘉感受到点画动作的不同能引起画面相应的变化,兴趣又被重新点燃了。

(二)选择单一时

美术活动提供的材料往往有着多样的材质和色彩,能激发幼儿凭着直觉去取舍,依着兴致来组合,使幼儿展现出丰富多元的艺术效果,获得多种艺术体验。如果幼儿的选择比较单一,就失去了很多感受和发现的机会。此时,有必要引导其做出新的尝试。

例如,小健是个聪明的小男孩,常常宣称:“我喜欢蓝色,这是男孩的颜色!”每到自选颜色时,他都会将深蓝色作为首选,还振振有词:“我就喜欢这个!”他能很主动地参与美术活动,但表现出明显的选择单一的特点,只喜欢同一种色彩,并且总是饶有兴趣地重复进行。对此,我首先尊重他的选择,例如,表示认同:“是呀,深蓝色很美,它是天空、大海的颜色呢!”接着再提醒他:“可是,蓝色只有一种吗?其实蓝色是个大家族,你能再去找找别的蓝颜色吗?”启发小健选用同色系的不同色彩,当他做出初步尝试后,我继续给予鼓励:“蓝色想找些颜色朋友,你能帮一帮它吗?”通过情感、方法的双重互动,逐步引导幼儿拓展对颜色的运用,享受颜色搭配的乐趣。

(三)想象缺乏时

每个幼儿都有想象力。想象的融入,会让幼儿的活动更富有自主性,作品更富有感染力。所以,我们需要及时唤起幼儿头脑中的经验和联想,激发幼儿大胆地想象,自由地表现。

例如,在装饰活动“点点花布小作坊”中,幼儿尝试运用多种颜色的点、线条自由组合成小图案,装饰“小花布”。我选取了薄薄的纸巾作为材料,然后将纸巾折叠后用水彩笔进行描画,让幼儿体验“画一面,却会出现两面”的有趣效果。幼儿纷纷积极参与,享受色彩晕开、图形组合的有趣效果。但是,也有个别幼儿只是在茫然地画同样的点子。为激发这些幼儿主动进行想象,我说:“点子会变大变小哦!”建议他们画出大小不同的点。我又说:“给点点换衣服咯!”提示幼儿变换颜色画点。然后以“长线、短线、弯弯线,都请来一起做游戏”,鼓励他们大胆尝试加入线条。及时的游戏化提示,对促进幼儿发挥想象、表现画面很有效果。

(四)专注不够时

部分小班幼儿活动的目的性较弱,他们往往只对美术活动中生动的形式和过程感兴趣,而并不注重活动结果会怎样。对此,我们不能满足于其快乐的外在表现,应当运用“友情提醒”式的互动,鼓励他们坚持完成作品,获得积极有益的美术创作经验。

例如,浩浩是个乐呵呵的“开心果”。在“亮晶晶一家”的撕纸活动中,同组小伙伴都选了一个光盘,然后兴致勃勃地撕贴彩纸,给光盘加上“羽毛”“尾巴”,做成一只只亮晶晶的“小鸟”。可他却一会儿摸摸光盘,一会儿玩玩纸条,一会儿又去看别人的作品……活动时间已过大半,可浩浩的“亮晶晶小鸟”还不见踪影。我就以同伴的身份提醒道:“亮晶晶小鸟的一家马上要拍‘全家福’了,大家就等你一个,快快加油!”并请先完成的伙伴一起来提醒他。带着明确的目的,浩浩不再随意“指点江山”,而是做起了自己的“专属作品”。

二、“动”在感应幼儿活动“亮点”的时机

(一)积极尝试时

对幼儿在美术活动中一些看似“出格”的表现,不要急于评判,而要仔细观察、及时互动,维护幼儿的热情,支持幼儿的行为,对新颖的尝试和探索给予充分的鼓励。

例如,“魔法玉米车贴店”开张了,幼儿们在小车模型上用魔法玉米粘贴、装饰着,“车门”“车窗”“车头”等处逐渐显现出了一点点、一条条、一个个小图案,纯色纸盒做成的“小车”变得五彩缤纷起来。忽然,我发现知博的“车贴”与众不同,它并非黏贴在车身平面上,而是在车头上竖起一根根歪歪扭扭的小“棍子”。周围伙伴有的表示“真难看”,知博却不以为然,乐此不疲地粘贴着其他几根,还自言自语:“卫星天线、卫星天线。”原来如此,我立即向幼儿推荐了他的独特作品,并进一步鼓励幼儿进行更多的大胆尝试。

(二)寻求分享时

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常常会寻求交流和关注,教师要重视幼儿的分享需求,提高对幼儿互动信号的敏感性,细致解读幼儿的情感需要,及时发现并做出积极回应,保证他们体验的充分性与交流的可持续性。

例如,雨馨告诉老师:“我的变色龙马上就要做好了!”如果我只是随口回应一句“我知道了”就转身离开,幼儿渴望表达、获得鼓励的愿望也就戛然而止,互动的需求很可能在消极回应中就消失了。而我热情地对她给予肯定,并暗示她:“变色龙最喜欢变颜色玩,再加点颜色让它玩得更高兴吧!”这对幼儿的继续动手表现无疑是有力的支持,对幼儿的美术感受与表达能力的发展会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三)成功体验时

当幼儿享受到创作的成功乐趣时,更要把握有利时机,给予及时的巩固和拓展。例如,沿着“小蚂蚁搬西瓜”的故事线索,幼儿在有趣的故事情境中,兴致勃勃地进行动手合作,用粗细不同的黑纸条撕贴出许许多多可爱的“小蚂蚁”,呈现出了生动的作品画面。我将幼儿的作品进行了展示,并请幼儿说说“你请来了哪些小蚂蚁?”“你喜欢哪一只小蚂蚁?”让幼儿在欣赏中回味自己的制作过程,进一步明确制作要点,同时,还将兴趣引向了下次活动“我们再来画一画好吃的大西瓜”。

三、“动”在调整幼儿表现“重点”的时机

(一)表现不足时

活动预设有时会与现状不相符,当部分幼儿因此而出现表现困难时,教师应及时进行调整并与之互动。

例如,幼儿为妈妈制作“爱心小相框”时,我准备了许多彩色纸条,让幼儿将它们卷成纸圈,贴在“相框”边缘,意图增加装饰的立体感。但是,由于纸圈制作比较精细,只有小部分能力强的幼儿能自如地卷贴,多数幼儿进行得较慢,因而影响了制作兴趣和效果。于是,我提议幼儿可以直接进行纸片撕贴,不要求所有幼儿都完成“小圈”制作。在及时调整后,每一个幼儿都在有层次的活动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二)表达过度时

幼儿出于兴趣,会专注投入美术的表现过程,但往往不知何时停下,常常会表现过度,不仅使活动效果无法展现,而且也不利于表现力的发展,这时就需要教师的及时介入。

例如,幼儿用棉签蘸色画“火柴人”。随着小棉签在纸上划过,幼儿看到“火柴人”圆圆的脑袋、细细的手脚逐渐出现,一个个兴高采烈,情绪高涨。谁知,我刚转身就发现沐霖不停地在纸上涂抹,火柴人成了模糊一团,线条、动态都不见了。我问道:“咦,你的火柴人怎么不见了?”他说:“火柴人在跳舞,转了好多好多圈。”我连忙说:“火柴人转晕了,瞧,他不见了。你再邀请一个火柴人吧!这次要小心点,把他跳舞的动作画清楚,好吗?”沐霖高兴地接受了我的建议。

(三)出现争端时

在多种美术活动材料、方式中做出选择时,幼儿间可能会出现小小的矛盾与争端,教师对此切勿武断地进行否定,而应用心体察幼儿的情感,感应他们的视角、思维,借机做出积极有效的互动。

例如,“六一”前夕,在“开心节日娃”的玩色活动中,有蘸色印画、瓶盖印画、撕贴画、棉签画、油水分离画、喷色画等多种内容,可以给予幼儿充分选择和体验的机会。在选择喜欢的活动内容时,不少幼儿对首次接触的“喷壶喷色”兴趣很大,纷纷表示要参加这组活动,嘉怡因为没选到自己喜欢的“喷壶喷色”,哭着不愿去别的组。我建议她可以轮换尝试,因为“每一个节日娃娃都需要你的帮助,每一份节日礼物都很有趣。你可以先去试试别的,等会儿再来做‘喷喷衣’”。于是,和她同样情况的几个幼儿也高高兴兴参与其他活动了。

总之,美术活动是幼儿情感体验和能力展现的真实过程,活动中师幼互动的内容与时机紧密相连,常常会出现“时不我待”“机会稍纵即逝”的情形。因此,教师应对互动内容展开充分的预设,对互动需求进行及时捕捉,从而准确把握每一个有价值的互动时机。并在此基础上,更新互动理念,跟进互动方法,进一步理解师幼互动的实质内涵,有效引导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积聚种种经验,体验种种探索,享受种种乐趣,发展种种能力。

[1] 刘晶波.社会学视野下的师幼互动行为研究——我在幼儿园看到了什么[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 孔起英.给幼儿园教师的101条建议:美术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师幼尝试颜色
关注幼儿日常生活 开展师幼有效互动
再试试看
幼儿园师幼互动现状调查研究
再试试看
一次惊险的尝试
共享区域活动资源 滋长师幼幸福
一次让我受益的尝试
师幼互动那些事
特殊颜色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