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味”充满课堂

2018-11-30 18:07江苏南京市金地自在城小学崔丽萍
小学教学研究 2018年18期
关键词:手脑数学味个数

江苏南京市金地自在城小学 崔丽萍

【案例描述】

“分数的再认识(二)”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的内容,是继三年级上册的“分数的初步认识”之后的对于分数的再次的认识,是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很容易混淆的,学生容易把这个整体的总数当作分母,把其中一份的个数理解成分子。每次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有些学生总是不能很好地理解,需要教师重复说明,学生才算是勉强记住。围绕这一问题,笔者所在的数学研究团队,研究打磨了这样一节课,以下呈现出教学的几个片段:

片段一:建立二分之一的模型

师:今天是熊大和熊二的生日,老师带来了一箱苹果作为礼物,把这箱苹果平均分给两只小熊,每只小熊分得这箱苹果的多少呢?

学生交流想法,把一箱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只小熊分得1份,也就是这箱苹果的二分之一。

(1)猜一猜这盒苹果有几个呢?

出示探究要求:

①画圆表示苹果,分一分,用阴影表示出其中的一份。

②同桌互相说一说。

(2)全班交流。

(3)进行比较。

师:奇怪了,苹果的个数不同,每一份的苹果个数也不相同,为什么都能用二分之一表示呢?

(4)你还能想到把多少个苹果……(真好,还有吗?)

(5)你发现了什么?

(6)小结。

片段二:创造一个几分之一

(1)你们还想研究几分之一?

画圆表示苹果,用虚线分一分并说一说。

(2)全班交流自己创设的几分之一。

提问:苹果的个数相同,为什么每一份表示的分数却不同呢?

苹果的个数不同,为什么表示其中的一份的分数却相同呢?

(3)通过对比小结。

(4)前后知识比较。

师生:今天学习的分数和以前学习的有什么不一样?

【案例反思】

一、创设情境、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味

特定的数学学习情境的创设是有助于学生学习的,特别是在学生学习抽象的数学知识时更是必要的,充满数学味的趣味情境的创设可谓是锦上添花。如案例中所呈现的,教师创设了熊大、熊二过生日的情境,在这个情境中熊大、熊二收到了一份生日礼物,也就是一箱苹果,把这箱苹果平均分给两只小熊,每只小熊分得这箱苹果的几分之几?这是学生们很喜欢的一个趣味情境,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这个情境不仅有趣,还富有浓浓的数学味,一箱苹果无疑就让学生初步感知了“一个整体”这一概念,进而让学生猜一猜这箱苹果可能有多少?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中,理解并接近内容的本质。在这个学习活动中,教师有效地创设富有数学味的趣味情境引出需要研究的问题,又适时地组织学生有序地进行“数学味”的学习活动,教学效果比较理想。

二、手脑并用,体验分数中的数学化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直提倡手脑并用的教育思想。手脑并用帮助学生真正理解与掌握知识的本质内涵及外延,体验数学思想及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散思维以及探索精神。如在片段一中:猜一猜这盒苹果有几个呢?让学生动手自己画一画,画圆表示苹果,借助直尺用虚线分一分,用阴影表示出其中的一份,之后再全班的学生进行交流。这样手脑并用,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不管有多少个苹果,只要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它的二分之一。再如片段二中: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一画、分一分创造一个自己喜欢的几分之一。学生们在前后两次手脑并用的学习过程中真正理解了分数的意义,体验了分数中的数学化。

三、观察比较,领悟知识中的数学本质

本节课中前后有多次的精彩的对比,第一次对比,在片段一教学中:苹果的个数不同,每一份的苹果个数也不相同,为什么都能用二分之一表示呢?让学生在观察对比中领悟,不管有多少个苹果,只要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它的二分之一。第二次对比,在片段二教学中:苹果的个数相同,为什么每份表示的分数却不同?苹果的个数不同,为什么每份表示的分数反而又相同呢?在对比中,让学生领悟到:不管苹果的个数有多少,只要把它们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在两次的比较中,更好地突出本节课内容的本质属性,淡化非本质属性。教师较好地利用了学生生成的错误资源,在错误上进行纠正,进而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在观察比较中,领悟知识中的数学本质。

四、有效提问,启迪智慧中的数学思维

教师善于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善于追问,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的内延和外延,可以多角度地发散学生的思维,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知识的本质。如在片段二中,学生画图表示自己创造的几分之一,这时,教师有选择地挑选一些学生作品展示,同时相机提出问题:苹果的个数相同,为什么每份表示的分数却不同?(因为平均分的份数不同)那苹果的个数不同,为什么每份表示的分数却相同?(因为平均分的份数相同)在有效提问和善于追问的学习环境中突出知识本质属性。当学生出现了错误时,教师又问:为什么是错的?在这个基础上怎样修改就可以了?教师一系列问题的提问和追问,极富挑战性,一路有效引导着学生去思考,去完善,这个过程是真实的、是深刻的,是足够可以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发展的。♪

猜你喜欢
手脑数学味个数
怎样数出小正方体的个数
夺花总动员
怎样数出小木块的个数
“数珠”整合教学促学习真发生
最强大脑
夺花总动员
怎样数出小正方体的个数
让数学回归“本位”
呼唤“数学味”重返课堂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呼唤“数学味”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