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2018-11-30 18:07江苏苏州市新康实验小学校
小学教学研究 2018年18期
关键词:数学教师德育情感

江苏苏州市新康实验小学校 陈 林

张伯苓曾经说:“现在的教育者不但是不能以‘教书’‘教学生’为满足,即使他能‘教学生学’,还没有尽他的教之能事。他应该更进一步 ‘教学生行’,‘行’些什么,简言之,就是行做人之道。这样,才能算是好的教育。”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教书是教授知识,教授学习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育人是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提升学生的人格。故笔者认为,德育教育和学科教育不可分,只有在日常的教学中,课后的活动中,从数学的本质等方面入手渗透德育教育,学生才能在学得知识的前提下,提升整体的综合素质。因此,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数学教师需要将德育与数学教学结合起来,积极开展富有德育教育性质的教学活动,善于发现数学教学内容中的德育素材,主动探索德育渗透教学的方法。这样,才能使课堂不仅蕴涵知识,也蕴涵德育,真正起到教书育人的作用。

一、通过数学课本身渗透德育

(一)确定德育目标,找到德育渗透点

数学教师需要在上课前根据课本内容和学生具体情况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灯塔,是指导整节课的章程,是贯穿整节课的主心骨。同样,德育教育也需要根据学生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点设立相应的德育目标。

数学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考虑该年龄段学生的心理能力和学习能力,根据相应的教学内容,拟定每一节课的德育目标。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加入合适的德育教育内容,制订自然、有效的德育过程,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教育目的。

(二)在教学内容中探寻德育生长点

数学学科除了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实用性,还具有丰富的思想性。每条定律的得来;每条定律的使用背景;每个数据反映的社会情况,都是一段跌宕的教学故事。数学是一门基础应用学科,教师平时注重利用理论联系实际,常把数学问题和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怀。教材中的例题和习题,很多都以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和国家建设作为题目情景。例如,在教学折线统计图相关的教学内容时,教师让学生把我国近几年获得奥林匹克运动会金牌数据转化成折线统计图,学生们发现我国获得金牌的数量在逐年增加,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所以教师可以通过书本内的教学内容,将德育内容渗透进去。通过实际问题中蕴涵的故事和情感,让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爱党、爱祖国、爱人民的伟大情感,激发他们为建设祖国而努力学习。

除了数学教学的内容中包含的德育故事以外,其他包括概念、计算,判断、解决问题,都蕴涵着丰富的德育教育意义。例如,我们耳熟能详的数学概念,每一条都浸透着数学家们的汗水,都花费了数学家们无数的心血。数学教师在授课时,可以通过讲述相关的小故事,陶冶学生情操。例如,在教学三位数乘以两位数时,教师可以将算筹的内容加入进去,使学生了解现代计算方法的由来以及优点。感受到了数学概念和数学方法在形成过程中的 “酸、甜、苦、辣”。通过对比算筹和现代算法的不同,不但可以了解数学解题方法的多样性,也能感受到数学与时俱进的先进性。数学命题中包含很多内容,其中的运算性质、公式、公理等,都具有非常严谨的逻辑性。教师需要按照知识结构进行教学,考查知识点的前因后果,不但利于学生有准备地学习新的知识,还能更好地体会到数学的严谨性和知识的前后联系,使学生从一知半解,到有所感悟,到交流讨论,到尝试解题,到初步理解,到融会贯通,最后应用于生活。这一步步的探究过程,不但形成了学生的知识学习框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思考问题,培养坚忍不拔的情感态度。

二、通过数学课外活动渗透德育

数学课外活动和兴趣社团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认知范围,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水平,健全学生的人格素养。

在兴趣社团中,教师可以讲述一个实际情景,让学生制作教具、模型来解决问题。例如,解决未关紧手龙头,一晚上要浪费多少水的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建立一个简单的数学模型,即通过计量10分钟水龙头流出的水,进而计算一个晚上水龙头的流水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不但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动手能力、建模能力,还有利于学生养成节约用水,爱护环境的好习惯。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向学生介绍数学的发展历史,让学生概括、整理相关知识,并制作数学小报。这个过程提升了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也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模式下得到进步和德育的提升。在德育教育中,数学教师还要充分利用课外活动,有目的、有方法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例如,组织学生出有关于数学史的黑板报;书写数学小论文,小发现;总结数学书中的小方法等一系列别开生面的数学课外活动。通过开展各种数学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互相帮助、互相理解,进而学会了解集体、了解社会、了解生活,最终培养其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通过数学美的感受渗透德育

黄金分割具有严格的比例性、艺术性、和谐性,蕴藏着丰富的美学价值,在达·芬奇的作品《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中;古希腊的著名雕像断臂维纳斯及太阳神阿波罗的身高;古埃及的金字塔、巴黎的圣母院、法国埃菲尔铁塔、希腊雅典的巴特农神庙中,都有黄金分割的足迹。黄金分割是数学美的一种体现。数学教学还有板书的文字美,格式的设计美,符号的造型美等外在形式美。不仅如此,数学教学内容还具有证明题蕴涵的逻辑美和推理美;定理、定律蕴涵的清晰美和简洁美;图形所蕴含的对称美和变化美;题型所蕴含的相似美和变式美;数学本身所蕴含的统一和差异之美。这些数学美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情感。教师通过课题提供数学的“表象美”,让学生去感受、欣赏,进而探索其中的“内在美”。例如,在教授黄金分割时,教师出示古埃及的金字塔,让学生感受金字塔的图形之美,进而出示一系列黄金分割的应用实例。通过询问它们美的原因引导学生去探索其中的“内在美”。在学生理解黄金分割后,进而了解 “斐波那契数列”,再次产生探究数列美的机会和兴趣,即形成“感受、欣赏数学外在美—产生对数学的兴趣—探究数学内在美—提高数学能力—发现更高层次的数学美”的良性循环过程。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美也源于生活。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还要鼓励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去感受和体会抽象和形象的美,虚拟和现实的美,进而追求行为美、心灵美,使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在欣赏中得到健全和完善。

四、通过教师的人格影响渗透德育

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之所以是教师,是因为他能为人表率,能够作为学生的学习榜样。学生的学习,起源于模仿。这种模仿,不仅是品行,甚至包括写字的字迹,走路的姿势。所以教师的言行,做事方式,人格魅力对学生的性格,行为习惯以及对待学习的态度都起着巨大的作用。所以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利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和积极情感去引导学生开展学习。“学为人师,行为人范。”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用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批阅作业,认真补差答疑等方式来展现教师的人格魅力和优秀的职业精神。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人格魅力,就会将教师的职业态度转化为自己的学习态度。一旦学生接受教师教导的正确性,就会认真接受教师的知识传授,认真倾听教师的教导,认真考虑教师的建议,师生间的师生情也会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越发浓郁。教师的赞许和肯定会让学生感受到深深的成就感;教师的忠告、批评会让学生提起改正错误的决心,不仅如此数学教师还要注意用自己积极的情感去影响和感染学生认真学习,不怕困难。遇到困难,学生会选择退避;遇到失败,学生会感到失落;遇到简单重复的题目,学生会感到厌烦。这些负面情绪会随着教学过程的变化,不断影响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情感。虽然学生的情感不直接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上,但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成就感。这就需要教师重视学生的情感,认真感受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感情,要通过自己的情感有意识引导学生产生积极面对学习、认真对待学习的情感,从而有效地开展教育。

综上所述,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数学课内和课外,从物质和精神等全方面地渗透德育,有目的和计划地在教学中渗透德育。物质上,通过数学知识本身的丰富性,数学探究学习活动的多样性;精神上,通过感受数学美的感悟性,教师人格和情感的引导性,将德育的种子播种成长,让学生逐渐成为有知识、有能力、有素质的“三有”人才。♪

猜你喜欢
数学教师德育情感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终身学习,终身发展
混合研修模式下的初中数学教师共同体成长的研究
情感
《悦读·家》开播激发爱国爱家情感共鸣
中学数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策略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