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先队仪式教育中的“加减乘除”

2018-11-30 22:27闵行区虹桥中心小学大队辅导员
少先队研究 2018年1期
关键词:加减乘除小水滴七色

□ 闵行区虹桥中心小学大队辅导员 徐 亮

《少先队改革方案》中指出,要改革少先队的工作方式,要创新少先队仪式教育,既要遵循少年儿童成长规律,又要增强少年儿童对组织的归属感。少先队的仪式教育就是一种极具文化特质的教育形式,在队员成长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一个个少先队仪式,串联起队员成长的足迹,犹如竹子的竹节,一次仪式就是一个竹节,伴随着竹子不断长大。儿童团入队仪式、少先队入队仪式是队员成长过程中比较重要的两个“竹节”,为了让少年儿童更喜欢少先队,体会到少先队组织的生命力。多年来,我们聚焦少先队这两个重要仪式,力争通过“+-×÷”多种方法,使少先队仪式教育的效能最大化。

一、“加”入新形象

加入儿童团以前,每个小朋友都要做到“五爱一准备”:爱红星、爱学习、爱师长、爱同学、爱劳动,准备加入少先队。这里既有政治启蒙,又有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培养。由于低年级的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进行此类教育时要避免简单的说教,而应借助具体、生动的形象,创设一定的情景。于是,我们在校园里发起了征集虹小少年儿童的卡通形象的活动。虹桥小学原名虹溪学堂,从虹溪学堂到虹桥小学,我们有着111年的办学历程。虹溪泱泱绵延百年,每一个虹小人就是其中一颗晶莹的水滴。百年的虹小也犹如绚烂的彩虹,由无数水滴凝结而成。虹小每一个少年儿童就是彩虹上一颗颗明亮的水滴,闪耀着七色的光彩。于是,由学生自己设计的“全能团长——红红”“运动健将——冲冲”“涂鸦高手——画画”“音乐宝贝——乐乐”“科学天才——新新”“超级学霸——勤勤”“沟通能手——通通”七颗各具特色的“小水滴”卡通形象应运而生。有了七色水滴的卡通形象,孩子们以每个水滴作为榜样。课堂里,他们凝神静听、热烈讨论、互相启发,他们汲取养分、勇往直前;活动中,他们动手动脑、挥洒汗水、勇夺荣誉、彰显价值。一年级的“小水滴们”经过4个多月的“滋养”,学会了许多知识,练就了许多本领,懂得了尊敬师长、友爱同学,也争得了苗苗章。

“小水滴”卡通形象的加入使入团前的组织教育更符合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使孩子们有具体可学的榜样,让他们“看得到、摸得到、听得着、记得住、做得到”。蕴含学校特色的少先队文化建设不仅推动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同时也推进了少先队的组织教育。新儿童团员在儿童团组织中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并且在实际活动中加以践行,自我教育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不断提升,这是我们为少先队仪式中做“加”法后的惊喜发现。

二、“减”去非主体

入队仪式作为少年儿童加入少先队这一光荣组织、获得周围人认可的重要活动,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具有特定的意义:新队员从佩戴红领巾的环节感受成为少先队员的荣光;从向师长行队礼的环节中践行少先队组织的礼仪规范;从在队旗下宣誓的环节中明确作为少先队员的责任;从全体呼号的环节中体会历史赋予这一身份的重担。这些情感体验是新队员对少先队组织的初体验。但有些少先队仪式忽视少先队员的主体性存在,他们在整个仪式中处于无所事事的听众地位。这些都与少先队仪式教育的真正目的背道而驰。

于是,我们的队仪式力求以少年儿童为主体。我们将“小水滴”形象再一次植入入队仪式,我们设计了七色水滴手牵手走上彩虹桥的主题背景墙,会场四周展示了队员自己绘就的主题为“我的梦想”的美术作品。队员佩戴象征自己特长的各色水滴帽,在嘹亮的《红领巾之歌》歌声中,佩戴上鲜艳的红领巾,在火红的队旗下庄严宣誓,成为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我们将队员发言和嘉宾致辞环节转换成由各具特长的七名孩子与来自宋庆龄陵园的嘉宾共同演绎的情景剧《小水滴的梦》。情景剧中,“七色水滴”通过和“宋奶奶”的隔空对话表达了戴上红领巾后的远大志向,“宋奶奶”也对苗苗们提出了新的要求,希望这些“小水滴”早日变成美丽的“彩虹”。整个仪式,从环境的渲染到环节的设计都以队员为主体,让参与其中的每一个队员明白自己都是成为“彩虹”不可或缺的“小水滴”,同时也都是少先队组织中光荣的一员。

“减”去少先队仪式中不必要的主体,关注仪式中真正主体的切身体验,才能彰显少先队仪式教育的真正意义。

三、“乘”上新风潮

当少年儿童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后,我们又关注仪式教育与当下教育新形势、新要求的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少先队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也指出:在少先队活动中,学校可以充分整合利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特别是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资源来开展特色少先队活动。于是,我们充分挖掘本校传统文化资源,将少先队争章、学科表现性评价与少先队入队仪式实现多元跨界整合,开展了“寻弄堂文化闪水滴光芒”的少先队入队仪式。

我校有一条极具上海特色的石库门长廊,还有一个陈列着师生共同捐赠的老物件的“上海人家”。身贴各色小水滴标志的二年级孩子们以小队的形式在这条“石库门弄堂”里穿梭,他们在完成一个个“小任务”。“说说老物件”唤起队员对老上海的回忆,感叹城市的变迁。“小水滴们”在“尝尝上海美食”“玩玩弄堂游戏”“画画石库门”“唱唱紫竹调”中传承上海文化,他们在团队合作中,在实际情境中进行实践体验,争章手册上的一颗颗星星记录着孩子们的收获,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愫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乘”上新风潮,就是要让我们的少先队仪式教育跟上党的步伐、跟上时代的步伐、跟上少年儿童成长的步伐。

四、“除”去旧环境

竹笋在破土前,竹根在地下会铺开很远很远,以便让竹笋获取更多的营养,为后来的发力打下基础。人亦如此,少年儿童的各方面能力不可能只在学校这一个空间就可以得到培养,而是需要更多的阵地、更多的锻炼、更多的经历。上海拥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46个,科普教育基地260个。丰富的校外教育资源为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无限发展的舞台。于是,我们要剔除不利于少先队员生长的“因素”,为其培育更肥沃的“土壤”,为其加上健康成长的“养料”,不断拓展少先队仪式教育的新环境,举行丰富少年儿童成长经历的入团入队仪式。

我校长期与共建单位——宋庆龄陵园有效衔接,良性互动,合力育人。宋奶奶热爱儿童,所以在其陵园的东南部有一所上海儿童博物馆。儿童博物馆教育资源十分贴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入团当天,每个苗苗中队分成七个小队,小苗苗们佩戴七色小水滴帽在儿童博物馆中开启了“小水滴的旅行”争章活动。之后,获得奖章的孩子们在宋奶奶的汉白玉雕像前举行了入团仪式,以此奠定他们学好扎实的本领、学会与人合作、每一颗小水滴散发出自己独特的光芒就能组成七色彩虹的信念。 之后,我们又在“星期八小镇”开展了主题为“水滴游小镇 苗苗齐成长”的入团仪式。仪式之前的各类职业体验,让小苗苗们在合作探究、动手操作中将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他们如同水滴奔流在各处,经过不断的锤炼,终将汇聚成大海……

猜你喜欢
加减乘除小水滴七色
七色花
我是会变的小水滴
捉迷藏
七色转盘呼呼转
经济新常态下人力资源管理“加减乘除”
雨天路滑
眼镜蛇咬了同类会怎么样?
Little Sunny Water小水滴亮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