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县森防工作存在的问题与防治对策

2018-11-30 04:48伍玉英
绿色科技 2018年15期
关键词:纯林人工林杉木

伍玉英

(福建省宁化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福建 宁化 365400)

1 引言

森林病虫害是“不冒烟的森林火灾”,是林业“三害”之一。据统计,近几年来,宁化县林业有害生物造成的林业损失达到森林火灾损失量的20倍,在注重生态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今天,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和管理显得非常重要。

宁化地处武夷山脉中南段东麓,属福建省西部,地势由西向东倾斜,丘陵、盆地、低山交错,曲型的“八山半水一分田”,森林覆盖率为74.46%,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适宜杉木、马尾松、阔叶树、毛竹等植物生长。全县有林地面积260万亩,其中:松木面积110万亩,杉木面积80.5万亩,阔叶树面积38万亩,毛竹面积31.5万亩,土地条件适宜植物生长的同时也适宜马尾松毛虫、杉梢小卷蛾、竹笋禾夜蛾、竹蝗等林业有害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2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目前存在的问题

宁化县森防检疫工作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挑战。

(1)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客观条件使得主要造林树种结构单—,造成林业有害生物危害性呈上升趋势,马尾松和三代杉木作为优良的造林树种速生、经济、用途广深受广大林农的喜爱,两种树种占森林面积的60.8%以上。近年来,全县掀起了大造林热潮,所造的大部分是人工纯林,导致林分抵御林业有害生物的能力下降,林业有害生物如突圆蚧、马尾松毛虫、杉梢小卷蛾、竹笋禾夜蛾的危害加剧。

(2)预防和防范措施较为严峻,随着交通网络的日益发达,木材流通激增,由于外贸的需要,国外大量林产品进口,使得松材线虫、美国白蛾、松针褐斑病、小蠹虫、云杉卷叶蛾等重大病虫害随国外的林产品流入,有些地方在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违规使用林产品使疫区的面积迅速扩大,为林业有害生物的传播提供了条件。

(3)宣传力度不够,民众的意识、观念淡薄,没有形成主动报检的行为,全社会的重视程度和执法、监督形成反差,特别有关部门在推动城市绿化建设的同时,对外来活立木的检疫不够重视,对检疫执法方面的工作理解为阻碍绿化成果。

(4)执法力量薄弱,全县专职检疫员4名,开展工作难度大,每个乡镇配的测报员,由于水平有限,测报数据和质量悬殊很大,测报工作亟待加强,宁化西部为土壤较为贫瘠,生态脆弱,是全省水土流失第二重灾区,如果发生了森林病虫害,无疑是灭顶之灾。据资料查证,2000年发生中度、重度虫害面积达5000多亩,造成立木蓄积损失3万m3。

3 造成宁化县森林病虫害日趋严重的原因分析

由于经济发展的要求,人工林种植面积在经济发展的推动下迅速扩大,原始森林、次森林被破坏、森林经营方式出现问题、气候异常、不讲究科学的造纯林,使得森林病虫害的发生越来越频繁,损失越来越大,人工林面积与森林病虫害面积几乎呈同步增长势头,损失巨大,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生态结构变化

根据1986年森林资源二类清查统计,杉木面积36万亩占16.1%,松木面积118万亩占53.1%,毛竹面积19.3万亩占8.7%,阔叶树面积36万亩占16.4%,到2016年杉木面积80.5万亩占31%,松木面积110万亩占42.3%,毛竹面积31.5万亩占12.1%,阔叶树面积38万亩占14.6%,人工林杉木、毛竹林比例上升,其中:人工林杉木上升14.9%、毛竹林上升3.4%、天然阔叶林比例下降1.8%。30年的时间人工林的面积增加了18.3%,发生森林病虫害的森林面积也增加了近15%,人工林的造林面积同发生森林病虫害的森林面积呈同步增长的趋势,而人工林所造的林木基本上是纯林,结构单一,导致人工纯林的生态系统较脆弱,调控能力较差,为林业有害生物的生产提供有利条件,如遇外来物种入侵时,会在短时间内形成大面积的爆发,造成更大的损失,气候变化异常也为林业有害生物的生长提供有利条件,最近几年的暖冬现象、干旱、洪涝造成树木生长下降,林业有害生物数量增加,为有害生物的大发生提供了条件。

3.2 森林经营方案不尽合理

由于基础设施薄弱,上级尽管有资金投入,但与实际工作需要相比显得很相形见绌,显然影响了森防检疫工作的正常开展,由于林民追求经济效益,砍除了生态价值极高的天然阔叶林,种植了杉木纯林,而纯林在林业有害预防、森林调控等方面的能力远远不如天然阔叶林,是不科学的营造林方法,从上次的二类调查到现在,天然阔叶林的面积有下降2%,而人工纯林上升了18%,人工林比例明显上升,造成抵御森林病虫害及防火能力的下降,使森林的防御系统遭到破坏。

3.3 实用技术推广难,监测工作不到位

(1)许多林农和山场业主使用传统的方法防治森林病虫害,使实用科技成果无法得到推广使用。

(2)是森防监测任务繁重,监测种类、面积不断增加,监测仪器满足不了当前的监测调查任务。

(3)是调查人员较少,正规的大、中专院校生流失严重,检疫工作常常在走过场搞应付。

(4)是投入检验经费不够,由于下拨经费有限,当地财政政策将检疫经费预算列入次要位置或打折扣迟迟不到位,经费缺口很大。五是公路运输依靠木材检查站检查,检疫人员没有参与,无专业人员的参与往往会导致森林病虫害通过公路入侵的机率。

4 应对措施

4.1 建立完善的森防检疫体系

(1)从社会效益出发,充分认识森防检疫和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工作的重要性。只有加强森防检疫工作,做好应对措施,才能为人类提供更好更多的林产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要贯彻森防检疫“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在思想上、行动上重视,采取合理的营林措施,实施重点的林业工程,做到营林工作、森防检疫同步骤、同验收,巩固绿化成果。

(2)是充分认识森防检疫工作的紧迫感,把保护和发展生态建设作为根本保证,充分认识森防工作是林业生产的关键环节,加强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领导,把森防工作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把森防目标管理责任制度落实到各乡、镇主要领导手中,明确责任和目标,并作为一项重要的政绩考核指标,保证林业生态工程的稳步进行。

4.2 科学的营造林工作

对营林工作实行综合治理,适地适树进行植树造林,大力提倡营造混交林,合理选择树木良种,减少病虫害的侵入,在选择育苗造林时,严禁使用可能带有危害性的苗木或者来自疫区的苗木,把好森林资源安全关,避免不当的营造林工作产生林业有害生物造成“残次林”、“老头林”等低产林分的不良成果。

4.3 规范管理,依法履职

强化林业检疫执法,加大防治力度,在工作中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加大执行力度,依法实施检查,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行为,树立检疫执法威信,进行警示教育,有效防止各类有害生物的入侵传播和扩散,控制好林业有害生物灾情的发生。

4.4 提高防治水平,提升工作实效

不断采用先进的科技手段防治森林病虫害的入侵,推广先进的技术,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抓好危险性有害生物的监控和治理,对曲型马尾松毛虫、杉梢小卷蛾等虫害的生物学特性进行深入研究,春季及时发布病虫害信息,及时进行林业除虫灭害的指导,加大检疫检查力度,从源头上防治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对外来新物种的引进要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估,对新物种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进行预测及时跟踪,定期检疫复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在萌芽状态。

4.5 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的预测预报

全面了解和掌握林业有害生物的分布,在有害生物高发区,重点设立监测预报系统,当地政府应增加经费投入,建立和完善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体系,推广先进的森防检疫技术,提高检疫能力,对有害生物的调查,建立档案库,为防治有害生物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经常性地组织检疫检查专项行动,严格产地调运和检疫,对木材加工企业进行检疫检查,防止林业有害生物的传播和蔓延。

猜你喜欢
纯林人工林杉木
桉树人工林生产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桉树人工林现状及可持续发展
杉木阔叶化改造对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
不同混交方式杉木人工林生长量影响研究
杉木黄化病的防治技术措施研究
汤原县林业局有林地面积的特点与分析
心中无戒堕深渊
挪用公款8700万的“一把手”
高峰林场桉树人工林与其他树种人工林之间土壤差异分析及对策
不同比例凋落物的分解动态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