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空间塑造—以芙蓉街-百花洲街区为例

2018-11-30 03:42
城乡建设 2018年22期
关键词:百花洲芙蓉济南

■ 刘 松 张 菁

与其他建筑相比,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之所以要保护,一是因为其历史性;二是因为其文化性。历史表示在时间上的不可逆,现在不管比过去前进多少步,都不可能建造出历史。而文化是历史进程中的精神力量,它不同于物质,没有形状、大小、颜色......却以无形的力量影响着历史的发展与进步。

而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性与文化性在空间上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内部空间;二是外部空间。街道空间正是外部空间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街道空间塑造模式在城市历史街区的更新改造中应占有一席之地,它影响着城市历史风貌的体现与表达。

一、芙蓉街-百花洲历史文化街区的愿景

芙蓉街-百花洲历史文化街区位于济南的中轴线上,北侧隔明湖路与大明湖相连,南侧为泉城路,西临贡院墙根街,东到县西巷,占地面积25.7公顷,“湖、街、府、泉”的特色十分突出。街区中多是传统四合院建筑,如王府池子街的张家大院;间或有民国时期建造的西洋建筑式样,如兰亭照相馆(原广利顺照相馆)。老建筑多是青砖屋面,大多数的街道如平泉胡同、金菊巷也是青石铺路。

芙蓉街-百花洲历史文化街区是济南现存的规模较大且保存较完好的两个历史街区之一。它不仅反映了济南“山水营城”的思想,还是济南“一城山色半城湖”“泉城共生”“中西交流”的文化载体。

芙蓉街-百花洲历史文化街区的功能定位是集商、住、游、文化于一体,形成具有浓厚特色的济南传统商业文化、泉城共生的泉水文化、庙会民俗文化特色的济南古城的商业核心区。该街区重点打造7大功能分区:(1)百花洲商业休闲区。(2)滨水休闲文化区。(3)庙会文化展示区。(4)泉水文化体验区。(5)传统民俗商业区。(6)老字号商业区。(7)传统院落体验区。

在规划中重点保护27条老街巷,其中,一类保护街巷11条、二类保护街巷10条、三类保护街巷6条。重点保护曲水亭街“街-柳-河”、芙蓉街“商-水-街-商”的街道布局,形成曲折变化的街道空间。

二、街道空间现状调研与问题分析

调研发现,该街区的街道空间更像是希腊或意大利的街道,建筑主要是石砌或砖砌,而建筑之外的剩余地面全部作为街道使用。街道受建筑形状左右,或宽或窄,或自由弯曲或适当交叉,这是历史遗留优秀文化的展现。但是,现状条件下的街道却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也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一)街道空间尺度不合理

该街区的街道空间尺度不尽相同,但有许多街道的尺度并不能满足其功能使用。如芙蓉街平均宽度6m,定位为传统民俗商业区。街道要留出一定距离给两侧的店铺,真正给行人留下的宽度远远<6m,而行人中还有驻足暂停的,到最后真正流动的空间就非常小了。这也是芙蓉街总是拥挤不堪的原因。再比如马市街宽度也是6m,定位为庙会文化展示区。紧邻贡院与府学文庙的主要街道是东花墙子街,而马市街只是去到东花墙子街的一条街道,两侧为居民住宅,6m的宽度对马市街来说过宽了。

(二)街道边界不整齐

对于该街区某些尺度适宜的街道,人走在其中仍有一种不舒适感,这就是因为不整齐的街道边界。不整齐的附加部分有很多,包括出现在胡同中的空调外机及铁罩、新加的铁制雨棚、乱停放的摩托车和自行车等。人们对待“街道”这样的外部空间,并不会像对“家”这样的内部空间一样精心装扮。

(三)街道历史性与文化性缺失

在泉水文化体验区、滨水休闲文化区、庙会文化体验区,有很大部分民居统一被涂上了蓝白色的涂料,原来的建筑立面几乎已经看不出原貌,没有立面肌理、没有色彩变化、没有材质不同。

三、兼顾风貌保护与宜居

在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过程中,街道空间的塑造模式影响着城市历史风貌的体现与表达。芙蓉街-百花洲历史文化街区中的街道空间出现的种种问题说明其已经不能很好地体现泉城济南的历史风貌,且与当初规划下的功能定位也并不吻合。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探索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改造中积极的街道空间塑造模式,使城市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改造更加合理,更能体现城市历史风貌特征。

(一)规划设计下街道空间尺度的合理化

在规划设计中,将街道空间尺度合理化,在宏观层面控制街道的尺度。合理化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如人流的大小、街道的功能、人的心理需要等等。结合该街区原有的街道肌理与功能分区,对某部分尺寸不合理的街道进行调整。而具体对哪些街道进行调整,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二)建筑设计下精细化的街道边界

街道边界即建筑的立面和地面。人们走在街道中最直观的体验便是来自两侧的建筑立面所表达的内容,总的来说街道立面应该充分体现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性与文化性,形成“多样的统一”。比如,修复济南传统民居中不同屋顶形式的山墙面、小门楼、雕刻、题字;打开两层传统商业建筑样式的二层空间,恢复历史上的商业形式;联系民国时期西洋建筑的历史与文化,赋予其新的时代意义(如兰亭照相馆可做相片展览馆);新建的建筑式样要与整个大环境结合,不要破坏原有街道印象必须要修缮的老建筑也要考虑其历史与文化;材质与颜色方面,新材料要体现历史性。对于地面,在使用新的材料铺设地面时,要考虑原有的肌理、材质与颜色。

在整个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性与文化性的大背景之下,精细化到街道空间的立面与地面,再精细化到每个小构件,如斗拱的做法、榫头的做法等,只有把每一步都精细化,又不脱离大背景,最后的街道空间才会令人满意。

(三)自下而上的街道空间意识

街区的规划多是以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民众对于街道这样外部空间塑造并没有过多的意识,甚至可以说是冷漠的,与西欧国家街道空间的观念是完全相反的。应该转变这种观念,将街道看成是外部化的内部空间,它是我们可以主动使用的一种内部空间,并且在这个空间中,我们会与更多的人进行交流,从而改变社会交往关系。只有从根本上形成这种自下而上的街道空间意识,城市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改造才会有新的面貌出现。

猜你喜欢
百花洲芙蓉济南
寄秋声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我的芙蓉李树
济南市百花洲泰山行宫遗址发掘简报
Paving Memory Lane
济南
轻嗅芙蓉妆
Hi济南
芙蓉街往事
Hi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