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型 文化传承—石家庄滹沱河北岸地区规划建设研究

2018-11-30 03:42田志强
城乡建设 2018年22期
关键词:风貌古城京津冀

■ 田志强

一、发展定位

石家庄北岸地区指滹沱河北岸的正定县全域及藁城区6个乡镇,总面积756平方公里,其中,正定县468平方公里,藁城区288平方公里,2017年现状人口77万人。

北岸地区是未来城市建设的重点地区,应按照生态保护、文化传承、共同发展的要求,贯彻田园城市发展理念,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重要的承接平台、产业转型创新发展示范区、优秀文化传承示范区、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以正定古城为核心,大力发展文化旅游、文化创意产业;以空港为核心,大力发展临空、物流产业;以新区为核心,大力发展商务、商业、教育、医疗、体育等区域性服务职能。

二、坚持生态优先,积极建设西部美丽乡村区

西部美丽乡村区位于南水北调以西区域,总面积287平方公里,包括北早现、曲阳桥、南楼、西平乐和新安镇5个乡镇,88个村庄,总人口21万人,有滹沱河、磁河地下水源保护区,生态要求较高,对城乡发展具有较大约束。按照“城乡融合,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要求,突出生态保护与特色产业功能,建设华北平原中部以历史文化和田园风光为特色的美丽乡村示范区,成为正定乡土文化的重要载体,分为北、中、南三个区域。北部为磁河传统风貌生态区,中部为田园小镇产业区,南部为滨河传统风貌休闲区。

(一)北部磁河传统风貌生态区

做好磁河地下水源保护,重点发展粮食、有机蔬菜、药材等生态农业。保留水源一级保护区以外的村庄,保护区内村庄逐步引导外迁,进入城镇或周边新社区。二级保护区内村庄禁止工业等污染产业发展。保留村庄传统风貌特色,塑造田园生态景观。民居建设应体现正定县“平屋顶、拱券门窗、庭院式”的地方建筑文化特色,以低层为主,不建设高层建筑,打造传统风貌村落区域。

(二)中部田园小镇产业区

整治现状小型工业企业,发挥板材家具产业优势,依托正南公路现有板材家具产业基础,建设集中的木都产业园和曲阳桥工业小区,引导分散的乡村工业进入园区,作为乡村居民就近的兼业园区。依托北早现、曲阳桥和木都产业园,建设具有地方建筑文化特色的田园小镇,为周边村民提供就近城镇化载体。

(三)南部滨河传统风貌休闲区

做好滹沱河地下水源保护,保持村庄传统特色,塑造田园生态景观。民居建设应体现正定县地方建筑文化特色,以低层为主,原则上不建设高层建筑,打造传统风貌村落区域。以发展生态农业为主,利用近郊区位优势,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和乡村生态旅游。严格按照水源地保护要求控制村庄产业发展类型。

三、加快东部产城联动区发展,建设现代化城市

东部产城联动区位于南水北调以东区域,总面积469平方公里,由正定古城、新区和空港产业园组成。建设古韵新风交融的现代化城区和产业园区,成为引领省会转型、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战略平台。

(一)保护古城,恢复历史风貌

依托滹沱河生态资源,加强正定古城历史文化保护,恢复千年古城风貌。秉持正确的古城保护理念,即切实保护好其历史文化价值。通过保护、整治、复建、改造,形成以九楼四塔八大寺为统领,城、关、衙、庙形制清晰的北方第一名郡,展现自唐宋以来九朝不断代的千年古城风貌与文化,打造河北文化引领发展驱动器、京津冀的古城第一品牌、中国文化自信的标杆、世界文化交流的舞台。

重点保护“一环、一河、四关、双十字”的历史城区格局,14条历史街巷,开元寺和隆兴寺2个历史街区,5个历史风貌保护区,37处文物保护单位,128处历史建筑。科学复建部分城楼、角楼、城墙,整治周汉河,建设环城墙遗址公园,改善景观环境、整体展现正定古城墙的宏大形制。

同时,要处理好古城功能疏解与保持古城活力的关系。为了保护古城,应逐步迁出古城内现有的工业、与古城保护无关的机关办公和部分事业单位等。同时,应引入旅游、文化等职能,建设完善配套的服务设施,保证古城活力。

图1 正定古城天际线

(二)以“双港”建设为核心,发展临空经济,推动空港产业园发展

以跨河发展为契机,发挥航空优势,积极推动临空经济发展。总体定位为京津冀航空货运门户、雄安科技转化的临空制造基地、冀中南国际贸易节点。

图2 正定古城天宁寺

国际空港依托正定机场将国际空港建设为京津冀南翼临空经济中心,国际化、生态化、现代化的空港新城。国际陆港依托正定机场和铁路枢纽,建设国际陆港,实现“空铁联运”,形成连接环黄渤海的联运陆路货运枢纽,打造京津冀区域商贸物流基地和河北省区域物流中枢。

生态、低碳、智慧规划指标表

依托空港、陆港国际门户,借力未来正定自贸区的政策优势,积极对接北京、天津和雄安,利用机场高铁枢纽和综合保税区的优势条件,重点发展国际物流与商贸、先进制造、枢纽运输、生态居住、科技转化、临空总部6大功能。

(三)以新区为重点,集聚发展要素,促进城市结构转型发展,构成“一河两岸”发展格局

借鉴雄安新区规划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构建蓝绿交织、疏密有度、水城共融的空间格局,优化提升新区方案,将新区打造为省会副中心,承接京津科研、金融、科技服务、医疗、节能环保等功能转移,建设京津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将“低碳、生态、智慧”三大理念的20项基本指标纳入规划条件,高起点、高标准指导新区建设。

1.空间布局

利用园博园和滹沱河景观要素,打造高品质居住社区。在新城大街东侧,滹沱河北岸打造商业综合体。沿正无路打造企业形象轴;沿周汉河打造旅游、休闲娱乐服务轴;沿隆兴路打造综合商务轴;沿园博园大街打造总部经济轴。

2.整体风貌格局

师法古城格局,建设具有“历史记忆、文化脉络、地域风貌、民族特点”的承古传新之城。

3.风貌塑造

构建风貌特色突出的城市认知路径:隆兴路庄重高雅亲民的行政大街、新城大街蓬勃挺拔智慧的商业大街、园博园大街协调创新强实的总部大街。

构建亲切宜人的城市生活街巷系统:落实“窄马路、密路网”的理念,增加支路,建设尺度亲切、以步行体验为主的慢行生活街巷系统。

构建生态绿色的城市开放空间系统:以园博园、中心湖、滹沱河北岸生态空间为核心,以周汉河两岸和主要道路两侧绿化为纽带,构建开放空间系统。地块内85%以上的降雨量得到有效控制,90%雨水径流在建设地块上得到预净化。

控制疏解地风貌,促进古城和新区融合发展。在新元高速以东,园博园大街以西区域,规划正定县功能疏解地,主要承接行政、文化、高品质居住及相关配套等功能疏解。建筑高度自西向东逐渐升高,形成疏密有致、高低错落的城市天际线。重点控制东城门、南城门、园博园和政府大楼之间的观景视廊。

从文化特色、材质、色彩、体量等方面,对建筑风貌进行分类引导。居住类建筑:营造自然、温馨、质朴的居住环境。主要引导建筑三段式比例、入口空间、屋顶空间、建筑细节、材质、色彩等。行政类建筑:打造园林式办公,亲和、大气、低调的政府形象。文化类建筑:营造底蕴温厚、雍和素雅的文化氛围。将历史建筑文化元素与现代建筑语汇的巧妙结合。商业类建筑:体现文化特色、轻快活力的商业气氛。

突出周汉河承古传新的纽带作用。分段引导特色风貌,自西向东依次打造为:传承之河、交流之河、乐活之河、星光之河。传承之河通过古法精做,营造以合院、胡同、水岸为脉络的特色游憩空间。交流之河通过融入中体量的中式元素建筑,营造以现代会展、高端会议为主的特色交流空间。乐活之河通过融入现代简洁建筑,营造以文创办公、生态住区、滨水商街为主的特色乐活空间。星光之河通过融入TOD发展理念,营造以科技展示、创意孵化、商务办公为主的特色门户空间。

城市北岸地区基础条件优越,发展潜力巨大,但功能比较复杂,必须按照分区分类的方法进行引导,抓住重点,突出优势,生态保护、文化传承与城市开发并重,形成发展的合力。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向北跨河发展建设城市北岸地区,是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对承接京津功能转移、与雄安新区互动发展、推动城市转型发展和形成“一河两岸”的空间布局均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风貌古城京津冀
包裹的一切
良渚古城
小城镇风貌控制研究——以中庙风貌控制规划为例
我有两个童年,一个古城一个江边
翘街古城
品质提升 让城乡风貌各具特色
安居古城
库车城市风貌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京津冀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