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言“画”语,绘声“绘”色

2018-11-30 02:34孙超
小学教学研究 2018年9期
关键词:学科整合绘本阅读

孙超

【摘要】结合绘本《一园青菜成了精》,发掘其中语文与艺术学科相融合的教学价值,尝试多学科整合,引导学生通过趣味诵读、合作阅读、参与讨论、尝试绘画,丰富情感体验,促进认知发展。论述教学策略及教学调整内容,开发文本中朗读训练资源,感受说唱艺术魅力,通过不同方式有层次的诵读,理解文字内容,激发兴趣;展开想象,为学生创造主动表达的环境,感受绘本独特的画风;尝试绘画,设计与绘本内容相融合,与学生情感体验相映衬的语言训练。

【关键词】绘本阅读 学科整合 趣味诵读 合作阅读 尝试绘画

绘本是神奇的“玩具”,巧妙的构图、生动的造型、优美的色彩,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有很强的吸引力。学生畅游在绘本故事中,沉浸在不同寻常的情感体验里,用生动的语言描述故事情节,用鲜活的画面记录感受与理解,更像是趣味横生的“游戏”。

《一园青菜成了精》是一首充满想象力的童谣,语言幽默诙谐,情节生动有趣。这首童谣朗朗上口,极富韵律和节奏,绘画也相当出色,结合现实与想象情境,巧妙融入中国元素。在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下,笔者尝试将语文学科与艺术学科的教学相结合,用说唱、绘画的形式和学生一起“悦”读绘本,变换传统的教学形式,和学生们一起话言“画”语,绘声“绘”色。

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趣味诵读:通过欣赏及多种方式朗读,感受童谣的节奏性和趣味性,能被童谣的独特风格感染,了解说唱艺术的简单知识。

2.合作阅读:通过合作共读,体会童谣充满想象力的风格,乐于参与课堂活动,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得到一定的训练。

3.大胆绘画:通过观察和绘画体验,讲述画面内容,在理解童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前后画面的内在联系,感受绘画风格特点。

本班级学生喜爱阅读,能用自己的语言分享绘本故事,喜欢用儿童画方式再现或想象绘本内容,有分角色朗读和表演课本剧的经历。但是,大部分学生初次接触对于像《一园青菜成了精》这类具有中国特色的绘本,童谣内容所涉及的民间生活常识较少,还有一部分生僻字需要指导和解释,画面中模仿京剧等舞台艺术形象需要教师帮助解读。

依据教学目标和学情分析,笔者确定以下教学重难点:体会童谣语言的节奏性和趣味性,感受绘本充满想象力的风格;感受中国画、说唱艺术等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正确理解童谣内容,感受画风特色并尝试绘画。在对重难点和学生认知水平进行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以下教学环节:诵读童谣,体味文字—合作阅读,感受画风—绘画体验,创作升华—想象交流,拓展延伸。

本节课笔者积极发现绘本中可发掘的语文与艺术学科教学价值,教学设计中与以往不同的创新体现在多学科整合,学生通过趣味诵读、合作阅读、参与讨论、尝试绘画,丰富情感体验,促进认知发展。

策略一:发掘文本中朗读训练资源,营造舞台效果,感受说唱艺术魅力,通过不同方式有层次地多次诵读,理解文字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是绘本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一园青菜成了精》以北方童谣为文本,十分适合用快板的形式展现。课堂伊始,模拟剧场效果欣赏快板表演,教师引导学生带着自己对故事情節的理解有节奏地诵读,注意指导诵读的快慢强弱、抑扬顿挫、轻重缓急。这一环节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故事情节。

策略二:在理解文字内容的基础上展开想象,为学生创造主动表达的环境,介绍自己作品,合作阅读,感受绘本独特的画风。

在具体情境中,激发学习兴趣,产生情感共鸣,把握故事前后的内在逻辑关系。具体的做法是:

首先,借助动画视频渲染气氛,“当文字伴随着图画就成了画出来的书”,学生分享自己用儿童画的方法为童谣配上的画面,这些口语练习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在整合文本、发展语言的同时,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突出本课教学重点,为解决难点服务。

接下来的学习中教师提供学生互动交流的学习资源,引导学生深入画面的意境,“找一找特别吸引你的画面,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用观察、联系、想象等方法感受菜园大战的精彩场景。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辅以解读“大战”全过程,引导学生观察画面的细节,启发学生对比首页和尾页菜园的变化,采用“教、扶、放”的教学方式将教学与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相结合。感受画面的趣味性,了解绘画风格的独特性,从而解决教学难点。

策略三:教师示范画,了解传统绘画形式特点,体验中国画材料,动手尝试,设计与绘本内容相融合的、与学生情感体验相映衬的有梯度的语言训练。

通过观察、体验、想象、表达的学习过程,学生体会到画家遵循着青菜们的独特个性,又赋予其饱满的情绪和孩童的顽皮,让这一群顽童煞有介事地摆开阵势,斗得畅快淋漓。示范过程中边画边讲解“胡萝卜大将军手拿令旗,背插靠旗,率领着千军万马。头上长长的叫雉尾,文武双全的大将才是这样的装扮呢!”潜移默化中渗透京剧与国画的知识,探索绘本内容的深度、广度,从而走向个性化、多元化、多视角的阅读。

教师鼓励学生在绘画过程中探究绘画方法,交流展示,多元评价,对比前后两次绘画的差异。绘画不仅是学生对绘本故事的理解与展现,更是一座让教师走近学生、真正读懂学生内心世界的桥梁。课堂上学生们始终是快乐的,这是阅读的快乐、绘画的快乐、学习的快乐、学校生活的快乐。教师在酣畅淋漓的体验中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同时出示封底画面,引发思考“我们如此喜欢绘本,正是因为这些故事里有画,画里有故事。同学们不仅可以为童谣配画,还可以看画讲故事,探究绘本封底在讲什么故事”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搭建运用语言的平台,提高表达能力,引导学生深入感悟绘本特色,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

在整个备课过程中,专家的引领让笔者有逐步深入的思考过程,在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效果时,尽可能地保证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效率。通过多次说课、试讲,本次教学进行了几处调整:

1.“说唱诵”环节的删减:初次备课中,快板表演后加入了“击鼓说唱诵”,尝试让学生模仿其动态,罐压式地讲授了说唱艺术的悠久历史。这一设计虽然本意是引入传统文化,通过热闹的表演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但与绘本教学无直接关联。删减后笔者体会到,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应突出时效性,避免“花拳绣腿”式的延时性环节。

2.学生绘画工具的改变:试讲过程中,教师示范画后,学生兴趣高涨,但因为考虑到课后的清洁问题,只为学生提供了简单的水写宣纸,毛笔的痕迹稍纵即逝,造成学生绘画思路被打断,情绪也颇受影响,学习成果也没能保存。后来,笔者在课堂中准备了宣纸、墨汁和颜料,学生挥毫泼墨,兴致勃勃,一张张生动的水墨画浮现眼前。笔者意识到教师要珍视学生每一次情感体验,克服困难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平台,以达到良好的课堂效果,收获更多的知识与喜悦。

3.课后延伸的处理:封底的画面讲述了水塘里的鱼虾四散而逃。前期准备中,笔者绞尽脑汁编写了词句合辙押韵的童谣《大水塘》,并用快板书的方式展现给学生。此刻学生绘画活动正意犹未尽,无暇关注,这意味着剥夺了学生自主思考和创作的权力,束缚了他们的思维。后来将此环节迁移到第三课时,充分利用绘本资源的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绘画时间,思考空间,从容进入课堂尾声。这一环节的调整让笔者更加意识到,课堂上的教学活动应该扎扎实实地为教学目标服务,不能“蜻蜓点水”般地走马看花。

在打造儿童阅读环境的探索中,一个有能力的成人阅读者的作用至关重要,笔者会继续探索多学科整合的绘本教学方式,在低年级的绘本教学中引导学生爱上阅读、学会阅读,在阅读中去学习,为学生终身发展而努力!

猜你喜欢
学科整合绘本阅读
借信息技术之力,让小学科学绽放异彩
广挖资源深度整合巧用技术
学校图书馆绘本阅读推广的探索
深化课改的五个着力点
绘本阅读教学中如何运用恰当有效地提问促进幼儿积极情感体验的发展
新课改背景下英语绘本阅读分析
孩子们与绘本的那些事
中职信息技术课堂评价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