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和解读地理空间信息“四法”

2018-11-30 02:44杨佰智
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 2018年7期
关键词:四法空间信息解析

杨佰智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是高考地理试题考查的主要能力之一,其中对地理空间信息的获取和解读是高考地理试题的必考内容,在每年的高考地理试题中都占有较大比例。

1.计算:时间→空间

地理空间是一个随时间变化的空间,地球上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可以时间表示其变化,以空间表示其客观存在。在获取和解读地理空间信息时,不可忽略时间因素对它的作用,我们要把地理空间信息看作某种“瞬间的断片”。将不同瞬间断片进行连接,才能形成对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动态认识。与此相对应,在获取和解读地理空间信息时,可把其放置在时间信息中去推算,以建立时空联系。思维方法主要有:利用时间求经度、利用正午太阳高度求纬度等。

【例1】大数据显示,城市机动车流量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体现城市的生活节奏。机动车流量比例是指某时段机动车流量占当日机动车总流量的比例。图1为甲城市工作日机动车流量变化图。甲城市所处时区可能是( )

A.西二区B.西十区C.东十区D.东二区

解析:图1横坐标代表时间信息——北京时间,而需要回答的问题是空间信息——所处时区。由生活常识可知,城市工作时间一般从当地区时8点开始,这和图中所示的开始工作时间相差约5.5小时。甲城市上班时间约为北京时间2:30,说明甲城市所处时区可能为西十区,选B。

2.指示:景观→空间

地理景观是指分布在一定地理空间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等,它们能反映一定的地域特征,是地理环境的一面“镜子”。地理景观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由于各地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不同,不同地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存在较大的差异。具有代表性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往往是进行空间定位的重要线索,成为推断空间信息的指示物。如骆驼刺可以指示干旱的环境,窑洞可以指示黄土高原。

【例2】剪纸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图2是一幅剪纸作品。图2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 )

A.四川盆地B.华北平原C.珠江三角洲D.长江三角洲

解析:图2显示的是“小桥、流水、人家”江南水乡的景观。长江三角洲地区,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地势低平,水运发达。故该题选D。

【例3】中国山水画家多师法自然,其作品往往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图3为我国4幅山水画作品。画中描绘江南丘陵景观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解析:可以看出:①地形崎岖,相对高度大,应该属于山地景观;②属于喀斯特地貌;③沟谷发育比较好,地表破碎;④地形有一定的起伏,但是相对高度不是很大,属于丘陵地形,画中有河流和船。故D项正确。

3.判断:要素→空间

某区域的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地理空间整体。所以,认识这些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获取和解读多种地理要素信息,形成综合思维是正确认识地理空间的有效途径。比如可依据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的气候特征推断某地的气候为地中海气候。该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

【例4】图4为45°N附近某区域的遥感影像,其中深色部分为植被覆盖区,浅色部分为高原荒漠区;终年冰雪覆盖的山峰海拔3424米,距海约180千米。该区域位于( )

A.亚欧大陆太平洋沿岸地区B.亚欧大陆大西洋沿岸地区

C.北美洲大西洋沿岸地区D.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地区

解析:由“45°N附近”“终年冰雪覆盖的山峰海拔3424米,距海约180千米”可知该区域距海较近。图示西侧有山脉且为植被覆盖区,东侧为高原荒漠区,结合纬度位置可知该区域地处西风带,西侧应当为西风迎风坡,多地形雨,降水量大,植被覆盖率高,东侧为西风背风坡,降水少,形成高原荒漠,故可推知该地区应位于大陆西岸,据此排除A、C两个选项。再联系亚欧大陆大西洋沿岸地区和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地区地形知识可知,亚欧大陆大西洋沿岸地区45°N附近没有较大山脉分布,因此本题选D。

4.推理:概念→空间

高考地理试题命题者为增强新颖性,在材料中往往会提供考生以前没有或很少见过的新概念,要求考生通过对新概念的正确理解,并结合其他材料来进行地理空间信息的提取、解读和推断。这种“即学即用”的地理试题,既可考查学生在新情境下的地理学习能力,也能考查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两大地理核心素养。

【例5】职位平衡是指城市在规模合理的范围内所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与该范围内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大致相等,且大部分有工作的居民可以就近工作。通常用职住比来评价一个地区的职住平衡状况,计算公式为:职住比=就业岗位数量/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图5是2015年北京环线之间职住比分布图。相比较而言,北京职住最为平衡的区域在( )

A.二环与三环之间B.三环与四环之间C.四环与五环之间D.五环与六环之间

解析:由材料中所给新概念“职位平衡”及职位比的计算公式可知,当就业岗位数量和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之比接近1时职位最为平衡,因此北京职住最为平衡的区域为0.95~1.00,即四环与五环之间,故选C。

【例6】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变化等的作用下,在原地发生机械破碎而不改变岩石化学成分的作用叫物理风化作用。通常情况下,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强烈。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物理风化作用最强的坡向是( )

A.东北坡B.西北坡C.东南坡D.西南坡

解析:解答本题时需先理解物理风化作用的概念,从题干信息可知,“通常情況下,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强烈”。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南坡昼夜温差大,西坡下午受到的太阳辐射强,西坡白天气温高一些,所以西南坡气温日较差大。故选D。

猜你喜欢
四法空间信息解析
论空间信息与移动通信的集成应用
睡梦解析仪
复合场中类抛体运动解析
共建空间信息走廊 助力“一带一路”
“Fe2+与Fe3+”相关解析
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四法”
城市空间导示系统中的空间信息编码研究
互联网时代的人物报道“四法”
对称巧用解析妙解
突破文言文学习“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