徜徉于经典诵读 浸润于课堂内外

2018-11-30 06:32程洁
文学教育 2018年12期
关键词:经典诵读德育渗透中学语文

程洁

内容摘要:经典诵读是语文教学与教育的结合。通过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探究诵读的三步教学法、在課外活动延伸中拓展诵读的多样性平台来构建一个具有书香氛围的校园,让师生浸润于其中,在体验经典文本魅力,感悟诵读快乐的过程中,共享精神营养,共同成长发展。这需要学校、教师、学生的协调配合,这是学校文化与教育智慧的体现。

关键词:中学语文 经典诵读 核心素养 德育渗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由此可见,语文课程在“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的同时,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这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的“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是相互应承的。语文课程尤其在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具体可细化为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审美情趣)这一核心素养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所以,如何通过经典诵读来实现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和体现德育渗透的教育理念是新课改教学实践探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下面结合教学研究与实践案例就此作初步的探讨。

一.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探究诵读的三步教学法

新课标强调:“教师应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为此,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努力贯彻“以读促说,以读促写,以读促思”的新课标理念,让诵读成为每节阅读教学课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认为:“文学的教育,有时声音极其重要,这声音是对生命的一种触动。所以,诵读,让学生感动,用心朗读是感受文学的一个重要方式。”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老师也认为:“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课文中无声的文字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变成有声的语言。”可见,诵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笔者认为,诵读环节的设计应有鲜明的指向性,应遵循语文教学教育规律。下面以诗歌《天上的街市》的学习为例,谈谈笔者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探究总结的诵读三步教学法。

1.初次诵读,初步感知,有所发现

诗歌文本本身具备着独有的内容审美,情感审美,音韵节奏审美。这样诵读就成为了审美教育的有效平台。教师要把诵读作为课堂教学的逻辑起点,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文本,初步形成审美感知。课堂伊始,笔者引导学生进行整体自由朗读和不同层次的个体朗读。前者是想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对诗歌进行整体感知与自主解读。后者则是让学生在相互比较中发现彼此的异同。这些异同不但体现了学生个体化的初步感受,更表现了学生不同的审美体验。教师从中可发现学生在经典诗歌诵读时的误解与偏漏,而这些教学中生成的资源正是诗歌教学中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最好切入口,因为这样的探究接学生地气,有很强的针对性,能更好地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例如,学生在初读诗歌《天上的街市》中都关注了“美丽、珍奇、闲游”等实词,因为他们在初读中已感受到这些词直接表达了作者对“天上街市”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而导致学生感受差异的是对“定然,世上没有,浅浅、不甚”等修饰语的品味。对这些词语的关注、品味正是引导学生对诗歌深层内涵进行进一步探究的入口。于是,一扇引导学生深入诗歌核心的大门就自然而然地在师生面前开启,课堂民主平等、和谐共享的氛围也会水到渠成地形成。而初始朗读的参差不齐,五花八门也就变得可爱了起来,这恰恰反映出学习之初的真实状态。可见,教师智慧地根据学生生成的资源进行有效的引导,能有效推进教学过程由表及里,由浅到深、由易至难地有序进行。

2.反复诵读,体会诗情,感悟经典

当学生怀着浓厚的兴趣学习时,他们的想象会更丰富,思维会更活跃,记忆会更牢固。兴趣盎然的教学活动能使学生化被动为主动,变乏味为有趣,学习的效益随之提高。要引领学生进行深入、充分的体验与探究,教师就必须设计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情境,下面是笔者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天上的街市》时设计的部分问题情境。

师:我们发现同学们在重读时还是有些不同的?大家能不能把他们找出来。

生:发现归纳

师:这些词语是否需要重音处理呢?我们把这些词语去掉,你们读读觉得对诗歌的整体意思有没有大的影响?

生:自由诵读,多数人都觉得不构成意思上的欠缺。

师:请同学们把处理过的诗歌和原诗比较后再反复朗读,你们觉得其中的滋味一样么?

生:朗读并说出自己的感悟。

学生的感悟概括起来有:①这些词的有与没有,读起来感觉不太一样。例如:“定然”表明的是肯定的意味,这是作者的揣测,他坚信。②从“世上没有”我们不难体会出现实与天上的差距是何等之大,两者放在一起,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对美好憧憬向往的强烈情感就体现出来了。作者不仅仅是为了表现热爱赞美之情,更重要的是为了表现自己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③这些词所处的位置也非常有特色,每次都出现在诗歌情感转折,升华的关键位置,能起到起承转合的作用……

师:那么既然这些词在情感的变化、表达上有很重要的作用,那么我们在语句诵读上应如何处理呢?

生1:应重读。

生2:语气上要有层次的变化。

生3:节奏上应当要有快慢。

……

问题情境的引导能从学生诵读的差异入手,带领学生在比较中有所发现,深入探究。笔者引领学生在梳理诗歌内容,品味关键字词中不仅体验诗歌的内容情感,更明白在诵读诗歌中重音的选择,语气的揣摩,节奏的处理等,这些都离不开对诗歌内涵的深入感悟,更能为学生有感情地自主诵读积累知识与技巧。这样的诵读,是紧扣诗歌文本的,是吻合学生的思维方式的,是真正提升学生思维品质、鉴赏能力、审美情趣和人文底蕴的,对经典文化的传承也有积极意义。

3.回顾诵读,提升要求,强化体验

经典诵读应是语文朗读和艺术吟诵的相互结合,是神态与情感的融合。当学生对诗情画意有了全面而深入的认识以后,借鉴余映潮老师“朗读要求角度精确,过程生动”,笔者对诗歌朗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要求学生读得流畅响亮、字正腔圆、层次分明、有情有境、有急有缓。这样的要求十分具体,角度也很明确,回顾诵读相当充分。事实证明,回顾诵读能强化体验,使课堂氛围显得活泼而生动,学生在诵读探究中培养了合作、协调的能力,更增强了对传统经典文化的认同与传承。

经典诵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与实施,是教师专业素养的展示和教学智慧的表现,也是教师个人魅力的体现。或许,诵读三步教学法还并不完善,还要在教学实践中深入研究,但这恰恰是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积极有效的探索。

二.在课外活动延伸中拓展诵读的多样性平台

新课标要求教师应“善于通过专题学习等方式,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听说读写,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要让经典诵读持续有效地开展下去,学校就要组织多样性的课外活动,给学生搭建一个宽广的诵读平台,创设最佳的诵读环境,提供给学生更多的经典诵读实践机会。

1.校本课程的拓展

目前,笔者所在学校的“小微课程”正如火如荼的开展。以“小微课程”为平台开设的经典诵读课,作为学校的特色课程,与常规语文课程的教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我们从课堂教学入手,选择一部分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以诵读的形式延伸到课外的语文综合学习活动中。让语文的德育要素不仅仅发生在课内,更得以在课外重构、创新。我们尝试以小课题的方式来拓展学习内容,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小课题可按专题来划分,如:唐代李白的作品;宋代李清照的作品;元代马致远的作品;唐宋八大家的作品;边塞诗等主题。通过挖掘中华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精华思想、精神养料、高尚情感,来充实学生的精神世界。经典诵读小微课的评价采取教师评价、学生自評、学生互评等多主体结合的方式。评价内容除了诵读的质与量外,还要衡量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等方面。生评的重点是总结诵读中的一些感知、感悟、收获、困难,进而取长补短,共享经典诵读的成果。师评的重点是学生对经典诵读的态度、兴趣、能力与主动性。借助小微课程这一平台,我们让经典诵读从课堂逐步走向课外。常规教学中难以完成的教学实践与研究(如教学的深度与广度),在小微课程中得以有效实现。作为经典诵读的补充,小微课程这一自由、活泼的平台,定将成为学校持续推进经典诵读、光大传统文化的保障。

2.多样活动的融合

学校抓住市教育局大力推广经典诵读的契机,积极开展诵读比赛,这不仅为学生提供诵读经典的机会,还能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更能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锻炼并提升诵读能力。之前学校组织学生参加表演的《少年中国说》和《咏月》,在苏州与台北经典诵读交流活动中都获得了非常好的反响,所以说经典诵读活动(比赛)是学生诵读经典的最好舞台。

此外,我们还组织“诵读经典沙龙”。以某个时代(或某位作者)的经典篇目为主题,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最感兴趣的篇目进行诵读,然后把制作的心得卡片,写下的读书感悟带到沙龙中进行交流研讨,师生共同参与,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分享诵读经典的快乐。

经典诵读既是一种教学,更是一种教育,它应该是春风化雨般的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过程。它需要我们每一位老师的悉心呵护和全身心的投入。师生通过课堂教学的探索,校本课程的拓展,多样活动的融合共同来构建这样一个具有书香氛围的校园,大家浸润于其中,真正去体验经典文本的魅力,去感悟诵读的快乐。师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共享精神营养,共同成长发展,尤其是学生在强化民族认同情感,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汲取民族优秀精神的过程中,提髙了自己的语文素养,发展了自身的核心素养,更在道德上得到不断的完善升华,成为真正有“根”的人。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刘泽华.语文教学要重视读[J].文学教育,2009(06):45

[3]余映潮.余映潮的中学语文教学主张[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185

(作者单位:江苏苏州市振华中学校)

猜你喜欢
经典诵读德育渗透中学语文
纪录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浅析中学语文的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诵读教学实践与思考
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及其研究
让伏羲教育的阳光沐浴着孩子们健康成长
唤醒、发掘、传达
选课机制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