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肩担语文,搭桥致远方

2018-11-30 09:30冷学宝何计凤刘恩樵王益民柳咏梅梁增红丁卫军
师道 2018年11期
关键词:语文老师课堂

冷学宝 何计凤 刘恩樵 王益民 柳咏梅 梁增红 丁卫军

何(何计凤,下同):对比五位老师的教育追求,仍有那么多的人关注考试、瞩目实用,说明我们的语文教育任重而道远。

冷(冷学宝,下同):语文的基础性与工具性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接受“检阅”,而我们的课堂努力,也都不能完全排除功利的影响。真正的超功利,其实并不存在。要分数,是功利;为未来计,关注生命的成长,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功利”。但只要分数,看不到生命的语文甚至可说是不道德的。可是,为什么有那么多人过分关注考试?说到底,还是教师希望自己的劳动被认可。而不能被认可的担心,必然会引发一部分人的内心焦虑。更要命的是,这种焦虑会在群体中蔓延,并衍生出集体的恐慌。于是,师之煕煕,多为绩来,师之攘攘,多为效往。

何:對分数的过分在意,也就导致了我们理直气壮地将知识和方法作为课堂的圭臬,去膜拜。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证明自己不比别人差。

丁(丁卫军,下同):当下,有很多老师处在无奈和无为之中。整个社会过分看重分数,让他们很无奈,而为了应和社会的要求,又只能选择无为。毕竟,从某个角度来讲,获得分数最简单,也最容易,只要将学生带到题海里就行了。

冷:无奈是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而无为,则是外力重压之后失望之情的外显。只关注考试的课堂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丑”。语文课堂或许不能完全排除媚俗,但真正的语文人应该尚美,能在寡情、功利的环境里深情、超然地活着。而丑的课堂与教师的境界有关。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对教师的教育就显得特别重要。而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丰富他们的教育智慧,提升他们的教学能力,官方在做,民间也一直在行动。如果说在课堂之内,“苏语五人行”的同仁比肩成路,引领了学生诗意行走的话,那么,课堂之外,你们则联手为桥,帮助更多的语文教师走到了成长的彼岸。

丁:中国太大,各地教育状况不一,教师的视野、理念、水平更是参差不齐,尤其是在广大的农村,情况更不容乐观。我有21年乡村教师的工作经历,也就更懂得乡村教师的甘苦,更明白乡村教师的需要。在自己有能力做些事情的时候,我更想为乡村教师尽微薄之力。用益民老师的话说,就是“为乡村教师点亮一盏灯”。

冷:不畏区域差异,不管前途坎坷,在他人的心里点亮一盏灯,这就是你们的情怀。尽管我不认同“蜡炬”的说法,但你们用自己的经验、智慧、汗水为他人点灯的行动,还是让我看到了“蜡炬”的献身精神。只有大情怀的人,才能做出如此的牺牲。

丁:做一个点灯人,看起来辛苦,但是能把自己的思考和实践与同行分享,让更多的人受益,又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做公益,是一个时代进步的标志。现在做公益的人很多,我们只是其中的一份子。做一个点灯人,对自己也是一种促进。每年的公益行动下来,会发现很多新问题,也会给自己带来很多新的思考。不断学习,不断总结,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也使得自己常有新成果。

何:每次听丁老师的讲座,都会觉得心里有一团火,燃烧,燃烧,再燃烧。您的很多话,都说到了我们心坎上,让我们产生深切的感悟。

丁:做一个点灯人,我以为不仅仅是给教师们上一节完美的课,也不是给他们做一场精彩的报告,重要的是唤醒,是点燃,是激励,用我们的行动,让更多的老师主动、自觉地投身到课改中,主动阅读,主动改课,更多地关注孩子,了解孩子,从而推动整个教育生态的改变。

何:你们一直在唤醒,在激励,在创造。你们影响了我们星火团队的成员。我们在线上交流和线下聊天的时候,都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感动与敬仰。当然,我们也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更多的语文人。

王(王益民,下同):我曾为江苏的两家杂志写过两篇卷首语,一篇是《莫让“高级”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终点》,还有一篇是《专业发展岂能止步于“内心的沸腾”》。我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源于四种动力:一是愿望性动力,成就的愿望、事业的愿景与实际发展状况之间形成的张力;二是实践性动力,面对实践的难题产生的认知困惑然后去求解;三是感应性动力,对于教师之间的认识视差、经验差距、人际的感应;四是共同体动力,教师群体作为共同体,不仅是一个概念,还是一种文化与边界,倘若作为“土壤与环境”的共同体太过贫瘠甚至是恶劣,必然会造成个体专业成长的先天性不足。前三者属于个体;第四属于社群,这样就呈现双主体的发展样态。

冷:教师发展的阻碍来自内外两个方面。内驱力能为教师的专业行走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支持,但许多教师的内在能量并没有想像中的那么富足、深厚。因此,唤醒他们的意识,让他们产生持续不断的成长冲动,就显得特别重要。

何:王老师的两篇“卷首语”犹如良药,袪除了我曾有过的刹那间的“松懈”。作为普通的农村初中语文教师,评上“高级”职称后,我最大的纠结是还要不要朝前走。如果不停步,哪儿才是我“遥远的精神港湾”?幸运的是,纠结、苦恼之际,我遇见了“苏语五人行”,遇上了风头持续强劲的新教育。“苏语五人行”的新沂之旅,让我茅塞顿开:做教师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而对教育教学全新的认识,也让我对自己的专业发展产生了更大的期待。于是,我开始了“后高级”时代的职业规划。线上、线下的活动,让我惊喜地发现:教师人生原来可以这样美好!

王:“王益民名师工作室”每月线上、线下的“五共”研修,可以说是对前述四种动力的解读与建构:“共读”一本专业书籍或一篇专业文章;“共写”读后感;“共听”专家讲座;“共享”同伴的课例;“共研”一个主题。

冷:您的“五共”研修,倡导的是团队行动,让教师能够看见别人的努力,也看见自己的成长。

王:我们用“简报”的方式“存留”研修的足迹,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简报呈现这样几个特点:一是专业性,只研究语文的问题,倡导研究最前沿的问题;二是针对性,哪里“痒”就“挠”哪里;三是主题性,一个学期一个主题,绝不旁逸;四是主体性,成员“一个不能少”,并呈“发散性”;五是共享性,每个人、每次发言都很重要。

何:简报不简,凸显的其实是您对团队成员的呵护,而您的团队成员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完成教学行走,产生更大的辐射效应也就成为必然。还有,您提到的“针对性”,对于纠正课堂偏差,改变教学弊端很有意义。

柳(柳咏梅,下同):我是一个起步很迟的人,大学毕业在高校工作了十年后,我选择到中学教语文。

冷:弃“高”就“低”,可以看出您的追求不一般。

柳:因为不是刚入职的新教师,学校没给我配教学师傅,一切都得靠自己摸索。我广泛阅读各级各类语文专业期刊,有外出学习的机会就牢牢抓住,听课,听讲座,一个不落,以开拓视野,积累智慧。

何:正是有了这一段经历,后来您才乐于和同伴联手,搭起了一座助力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桥梁。

柳:独特的经历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青年教师仅靠自己的力量,很难获得期待中的成长。因此,我对初中语文教学有所思考、有所研究、有所领悟,并获得了一定的成长之后,就努力帶动身边的青年教师进步。我为他们推荐语文教育教学方面的著作,买一些能提高专业素养的书赠送给他们,将自费订阅的杂志与他们分享。同时,我申报的省、市级课题也带他们一起做,给他们的科研提供帮助,指导他们撰写论文,帮他们修改并推荐发表。外面有一些非常好的语文交流活动,我也向他们推荐,带他们一起参加。

冷:做好自己,已经很优秀了,而能不计报酬地让别人优秀,更可见一个人的精神、气度和品质。当然,我更愿意用“情怀”这两个字来概括柳老师的作为。同样,美好的情怀也是“苏语五人行”共同拥有的。为了这样一份情怀,你们相遇在一起,不为名,不图利,彼此成全,助益他人,也促进了更多语文人的成长。

柳:我是在外出研学时,与其它四位兄弟相遇的。他们都是从条件艰苦的乡村学校走出来的,都有着丰富、成功的中学语文教学经验,都靠着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成长为省内外有名的特级教师。正像冷老师所说的那样,最让我欣赏的,是他们都有赤诚的情怀。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精神的纯粹,对语文教学的热爱,对语文研究的执着。受了他们的感染,也是在他们的带动下,我帮助年轻人成长的决心越发坚定,行为更加自觉。

何:“苏语五人行”团队的组成,是偶然,也是必然。说偶然,是因为你们并没有明确的团队主张,相逢在一起,是巧遇,这也表明你们不会因为自己而约束他人。说必然,是因为你们有共同的愿景和追求:发展自己,成就他人。

柳:是的,我们五个人走到一起,既为了发展自己,也为了成就更多的年轻人。几年下来,我们走过了十多个省市,为1万多名初中语文教师开设讲座和研究课。我们利用“新教育实验”这个平台,担任“星火”教师研修团队的导师,手把手地带领青年教师成长。“星火”团队里的很多青年教师阅读广泛,写作勤奋,科研成果丰硕,我都常常自叹不如。而这,也给了我鞭策。我虽然没有像他们一样每周完成一篇文章,每月写一份月报,但关注和思考语文的努力并没有停止。“星火”团队的几年行走,我深切地体会到,成长是自己的事情,但好的团队还是需要的,优秀的团队精神更是不可或缺,能助力生命的成长。而与精神上同“频道”的人相遇,为共同的目标携手前行,是专业成长中最幸福的事情。

冷:你们的思考没有改变,语文嗅觉没有迟钝,这就得益于你们的城际行动,更受益于你们的心灵行走。目标不变,激情不减,是因为你们五人之间一直有思想碰撞,你们和年轻人也一直在互相影响。研学相长,更多人的生命价值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体现。

何:参加“星火”团队,我学会了思辨,也收获了成功。我所在的农村初中,学生大多是留守儿童。类似散养的状态让他们年龄不大,就养成了一身坏毛病。但抱怨再多,也于事无补。2015年9月,接手新班级时,我就思考怎样让初一新生养成阅读的习惯,让他们走好少年人生的第一步。于是,“小荷班”应运而生。结合教材规定的必读名著和课内选文,我引领学生开展“整本书阅读”,并由一本书发散开去,阅读相关的书籍。这样的阅读打通了课内外,涵养了学生的性情,丰富了生命的智慧。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们“小荷班”成为新沂市首批“十佳完美教室”,这也是农村初中数百个班级中唯一获此荣誉的。

刘(刘恩樵,下同):我们为新沂初中语文教师做的公益性培训,是在2015年4月。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现场老师们那渴求的眼神和连续的追问。

何:那个时候,我就在会场。只是,大家抢着要话筒,我没有机会提问。

冷:我也在。中场休息的时候,我还和刘老师做了短暂的交流,说到了各自的语文追求。

刘:不管在哪里,每到一处,我们总能感到明亮的阳光打在脸上,心里也是暖洋洋的,浑身充满了力量。2015年暑假的云南景东之行,我们五人从南京、上海、成都三地出发,齐聚昆明后,行了8小时山路,深夜11点才到达目的地。第二天,我们给来自普洱全市的200多位初中语文教师培训,接下来的五天时间,上午上课,下午做讲座,与教师互动,最后一天,是主题为“追寻理想的语文教学”大型研讨活动。这些活动,让相隔数千里的两地教师结下了深情厚谊。离别的那天晚上,一位老师热情地邀我们到家里做客。在哀牢山的山腰间,我们吃着山蔬,喝着山酒,七八个民族的老师唱着本民族的敬酒歌表达祝福,共话希望。我们被那梦一样的场景感动了,益民代表我们放歌一首,歌声交融,大家一起跳起了民族舞蹈。

何:如果说教育是用教师的生命影响、温暖学生的生命,而这个过程中诞生了无数感动人的瞬间,让人想起来禁不住热血沸腾,那么,教师对教师的影响同样是深刻而久远的,也不缺少动人心魄的故事。你们用行动一次次证明了“苏语五人行”的行动意义。

接过你们传递的语文薪火,我创建了班级微信公众号“小荷书苑”。借助这个平台,我们发布学生的优秀随笔、读书心得、班级故事,学生读书写作的热情一天天高涨,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也得到了大幅度提高。10多万字随笔的展示,更是锤炼了学生的思维,提升了他们的自信。

梁(梁增红,下同):年轻语文教师的成长,要有自信。我先讲一件事。2007年,我在连云港听了黄厚江老师的一节语文课。黄老师的课堂里,没有多媒体,没有4人小组的合作,甚至,连举手的学生也很少。要知道,当时正值新课改,很多名师的课堂里都是“轰轰烈烈”“欣欣向荣”的啊。我甚至想,所谓特级教师,不过如此。直到两年后才知道自己的浮躁和浅薄。

冷:黄老师没有“顺应”教改的“潮流”,还在坚守自己的理念,似乎有点“不合时宜”。

梁: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有一句名言:“要判断但丁,我们就须把自己提升到但丁的水平。”可惜,我当时并不能理解这句话。2009年5月,我参加江苏省一个优质课比赛,执教《思,在百草园》。是刘绍棠先生在百草园的所思所感,表达了对鲁迅先生的怀念。我很为自得,毕竟,我读过鲁迅全集。备课时,我搜集了大量资料,力图在课堂里增加学生阅读的“广度”“深度”。我要让学生赞叹我的知识面。下课时,学生的表情验证了我的预想,我很得意。

冷:您将课堂教学当成了教师表演,并以此自得,以致忘了课堂是学生的,让学生受到语文熏陶才是课堂的宗旨。请原谅我的坦率。

梁:在总结点评时,江苏省著名特级教师、省教师培训中心严华银主任一针见血地指出我这一节课中的硬伤:舍本逐末,放逐语文。

冷:其实,放逐语文,就是放逐我们语文老师自己。

梁:严华银老师的点评给了我当头棒喝!听了严老师的逐点分析,我终于明白自己的“课内不够,课外来凑”有多么浮躁,没有文本意识,没有学生意识只能将语文虚化。

何:语文教师的水平展示,应该是无痕的,而不能自我夸饰。

梁:由此,我对语文教学中的拓展延伸边界问题,进行了系列思考。这样的思考,也促成了我的成长。如今想来,要是没有当初专家的当头棒喝,我也许还处于自我感觉良好的境地,把自己当成是“百家讲坛”的坛主,陶醉于个人的滔滔不绝,舌绽莲花,天南海北,满足于博取学生廉价而肤浅的笑声,却忽略了对学生接受和理解能力的培养。

我在这里还想对年轻教师说,安安静静教语文,在自己的课堂里潜心会文,披文入情,沉入词语,与学生一起咂摸品读语言文字,寻找属于作者的句子,也要形成属于我们语文教师的句子。把文本读厚,将文本的价值发挥到最大,我们就会懂得语文,并带领学生经由语言文字,抵达语文教学的内核。

冷:进入语文的内核,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就会提升。这也是我们今天对谈的目标所在。

何:五位老师的课外行走,催动了我们年轻教师的课堂思辨,也让我们对语文与人生的关系产生了思考,对自己的行为能否促进生命成长生出了追问。我有理由相信,伴随着不断深入的思考和持续有效的行动,我们的未来将更加绚丽。至少,美好的明天可以期待。

(作者单位:冷学宝 江苏新沂市阿湖中学

何计凤 江苏新沂市黑埠中学

刘恩樵 江苏昆山市兵希中学

王益民 江苏镇江市外国语学校

柳咏梅 江苏南京外国语学校

梁增红 江苏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學

丁卫军 江苏南通市通州区育才中学)

责任编辑 黄佳锐

猜你喜欢
语文老师课堂
欢乐的课堂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写字大课堂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
六·一放假么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