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

2018-11-30 02:37吴群群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8年50期
关键词:蒙学人物传记民风

吴群群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他指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小学教材中的比例逐渐加大,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抓住哪些方面发挥其养正固本的作用并积极传承和弘扬呢?

一、学蒙学、古诗文,养正固本

当今,社会快速发展,信息日新月异,“快餐”文化盛行,碎片阅读、读图时代慢慢已悄然盛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思维,急功近利、焦虑、浮躁心理随处可见。这些不良的风气正影响着学生的身心,而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关系到民族兴旺和发展的大业。抵制上述不良风气,需从经典蒙学、古诗中汲取力量以养正固本,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蒙学是立圣之基,是学生形成正确思想观念的根本,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常常将大道理融合在学生喜爱的小故事中,一方面注重学生习惯、生活规范、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另一方面注重身心健康教育以及为人处世方法传授和理想教育。部编版一年级以《天地人》开篇,紧接着有《金木水火土》《对韵歌》等课文,下册有《人之初》、《论语》名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荀子》的“不知则问,不能则学”以及“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等名句,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态度、行为规范和浩然正气。简洁、精炼的古诗文,不仅为学生展现了前人的文化水平和智慧,学生更能透过古诗文了解时代的背景、诗人的情怀以及为人处世之道。蒙学和古诗文的学习可让学生慢下来,走近前人生活,学习生活规范、文明礼仪以及道德情操,静下心,感受自然美和为人处世的精妙。

二、读人物传记,传承精神

小学课本中的人物传记,常常是名人,往往具有特有的品格和某种精神。人物传记又常常有一定的故事背景和情节,学生甚是喜爱且会将自己代入其中希望自己也有书中人物的品质。

培根说,用伟人的事迹激励我们,远胜于一切教育。对于学生而言尤为如此,可见人物传记的重要性。通过抓人物特点,引导学生学习人物品格,传承人物精神。如,二年级的《曹冲称象》,通过学习称象的过程以及与大臣们对比突出曹冲的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朱德的扁担》透过这个故事了解工农红军和抗战事迹,学习朱德同志艰苦奋斗和与大家齐心协力、同甘共苦的品质;《邓小平爷爷植树》让学生看到了伟大领袖的平易近人,体会到他和人民群众心连心;三年级的《孔子拜师》,给学生展现了孔子谦虚好学、一心求学、不怕困难、孜孜不倦的精神和老子誨人不倦的精神;四、五年级的《黄继光》《狼牙山五壮士》《王二小》《小英雄雨来》等,彰显了革命英雄为了人民不怕流血、不怕牺牲的精神和坚定的爱国信念。

三、赏析民风民俗,弘扬文化

民风民俗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域特有的文化体现,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灿烂文明,世代相传的民风民俗,深深烙印在人们的心里,那是民族的印记,是家国情怀。

课文中,有大量谚语、俗语、传统节日、节日习俗以及一些文化常识的知识。如,学习第七册的《观潮》,可以了解每年农历八月十八观潮的习俗,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六年级独特的民风民俗单元,展现了传统春节的特色,独特的藏戏,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土楼,傣族特有的竹楼以及维吾尔族人的豪气、乐观的性格及饮食和生活习惯,为学生打开民风民俗之窗,烙下家国情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里蕴藏着独一无二、无与伦比的民族精神财富,它是中国灿烂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教育人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它还告诫世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胜不骄,败不馁,它用自己独有的方式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现今语文课更应加大力度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烙印在每个学生心间,真正使学生成为有修养的新时代接班人。

猜你喜欢
蒙学人物传记民风
日新才能启蒙
论传统蒙学对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启示
蒙学:古人的儿童教育智慧
以人物传记阅读涵养学生精神成长
多彩民风
人物传记
高年级人物传记类文本教学策略谈
党风与民风形成逻辑的异同
清洁工爷爷
教授经典的蒙学,还是蒙学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