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教融合背景的课程体系建设

2018-12-01 01:41刘忠彬程潞李玲娜
职业·下旬 2018年8期
关键词:课程结构产教融合课程体系

刘忠彬 程潞 李玲娜

摘要:本文以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为背景,以产教融合过程为基础,以学以致用为原则,以生产过程为导向,认真总结了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和规律,提出了基于产教融合背景的课程体系建设的特点、遵循的规律原则和课程结构,为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提供了课程体系支撑。

关键词:课程体系 课程结构 产教融合

一、产教融合培养模式的特点

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对新形势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就业创业、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其核心是让企业成为重要的办学主体,使企业的优质教育资源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提高企业服务职业教育的能力,密切校企关系,深化校企合作,全面提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育人效率。

产教融合是我国职业教育一次深层次的变革,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育人与企业实践融合

企业是社会经济的创造者,是经济发展的引领者,是科学技术的实践者,是技能人才需求者。企业的岗位需求决定了技能人才的培养方向,企业的用人标准决定了技能人才培养标准。

产教融合明确提出校企双主体育人,要充分发挥企业育人的重要主体作用,要充分发挥企业对专业建设的指导作用、对人才培养的导向作用,全面整合企业的教育资源,校企双方深度合作,强强联合,形成合力,各尽所能,各取所需,协同育人,共同发展。

2.育人环境与生产环境融合

环境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产教融合要实现育人环境与生产环境和工作环境融合。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重要作用,实现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相互融通,着力提升校企双方环境的育人功能,为学生打造真实的工作环境,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3.教学内容与工作内容融合

学以致用是教育事业一直努力追求的终极目标,职业教育更是如此。学生能否对口就业已成为衡量专业建设的重要指标,也是学生及家长关注的热点。

教学内容与工作内融合实现了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的对接,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有效破解了当前技能人才供需“两层皮”的难题。

4.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融合

任何一项技能都源自于社会生产实践,并且都是在生产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生产实践过程即是工作过程,也是技能形成过程,更是教学过程,也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学生通过实训、参与生产实践活动,亲自体验技能形成的原始过程。这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在生产实践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和培养,从而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5.教学评价与职业标准融合

教学评价是根据教学目标、依据评价标准对整个教学过程及教学效果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价值的过程,是衡量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技能水平,影响着学生的就业质量和企业的用工成本。教学评价与职业标准融合,为教学决策、课程建设、教学改革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和标准。

二、产教融合背景的课程体系建设需要遵循三个基本规律

课程是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是专业建设的基础、是学生学习知识、习得技能的源泉。近年来,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现行课程体系已不适应教学改革的新需求。

产教融合的实施对课程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需求,要按照生产过程,结合职业特点和岗位标准,科学构建课程体系,学生在学校习得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不但要有助于生产实践,而且还对课程提出了实用性、针对性和时间性的要求。根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课程体系建设需要遵循三个基本规律。

1.遵循学生对技能的认知规律

专业技能及其相关知识的习得不同于其他内容的学习,有着自身的规律和特点。遵循学生对知识技能的认知规律,将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学生习得技能的前提,极其重要。

2.遵循专业技能形成规律

任何一项专业技能都有自己的标准和要求,技能的形成具有实践性和时间性,技能的形成过程也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只有遵循专业技能的形成规律,才能保证技能习得的效率和效果。

3.遵循技能人才成长规律

职业教育是以人为本的专业技能教育,核心目标就是为社会培养高技能人才,从而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只有遵循技能人才的成长规律,才能实现职业教育的最终目标,才能保证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

三、产教融合背景的课程体系建设要坚持以下四个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生产实践活动是产教融合的重要举措。因此,课程体系建设要坚持以下四个原则。

1.设计真实的工作情境

情境设计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是启发学生思维的金钥匙,是学生学习效果的保障。根据学生的思维逻辑、感知规律和课程的培养目标以及学生毕业后就业岗位的要求,为学生精心设计知识技能运用的真实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

2.设计真实的工作任务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任务教学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推广。知识与技能的使用价值是广大师生共同追求的目标,也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在课程设计过程中要为学生设计真实的工作任务,展现工作任务的具体要求、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在社会生活和社会生产实践中的作用,让学生感受责任的担当。

3.实践真实的工作过程

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工作过程就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工作流程直接影响着工作的质量和工作效率。真实的工作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效果,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规避学生就业后工作过程中的质量风险。

4.采用真实的工作标准

标准是衡量工作目标达成度的有效尺度,是查漏补缺的重要手段。在课程建设过程中设计真实的工作标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目标意识、质量意识和标准意识,有利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

四、组成产教融合背景的课程体系的四个模块

1.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的德育课程

(1)社会公德课程。社会公德是指学生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社会公德课程有利于维护学生与社会成员之间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和秩序,也是保证社会和谐稳定的最基本要求。

(2)职业道德课程。职业道德是指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职业道德课程有利于保证正常工作秩序、培养团队精神、保证产品质量、提升工作效率和提高工作能力。

(3)依法治国课程。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必要保证,遵纪守法是每个公民的义务。该课程有利于学生辨明是非,热爱祖国,保护自己,稳定就业。

2.基于学习、生活的基础课程

(1)满足学生社会生活需求的课程。即为学生融入社会、立足社会以及满足生活需求的相关课程。

(2)满足学生工作岗位需求的课程。即为专业技能服务的相关辅助课程。

(3)满足学生终身学习需求的课程。即以升学和学历提升为目标的相关课程。

3.以职业活动特点和规律为导向的专业核心课程

(1)以任务为导向的制造类专业核心课程。生产制造行业的职业活动最终目标是完成某项生产任务,生产环境及生产过程相对稳定,生产结果的评价标准相同。学生根据生产任务的技术要求和技术标准制定生产流程,规范操作程序,激发过程思维。让学生在生产过程中习得知识、锻炼技能。

(2)以问题为导向的维修类专业核心课程。维修行业的职业活动特点是排除故障解决问题,根据问题现存的现象对问题进行研判归类,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查找问题产生的部位,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总结排除问题的规律。让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习得知识、锻炼技能。

(3)以情景为导向的服务类专业核心课程。服务行业的职业活动是随着情景的变化而变化的,在工作过程中,要求学生及时把握情景状态,随时调整工作行為,倾心打造温馨的服务环境。让学生在分析情景状态、制定应对措施和方案的过程中习得知识、锻炼技能。

(4)以效果为导向的艺术类专业核心课程。艺术行业的职业活动目标是追求艺术效果,对活动过程及生产环境要求不高。让学生通过分析效果产生的原因,查找影响效果的因素,控制效果产生的时间,习得知识、锻炼技能。

4.以专业技能拓展、创新创业为目标的特色课程

(1)技能拓展课程。以提升学生技能,培养工匠精神,拓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尊重学生爱好,发挥学生特长为目标的相关课程。

(2)创新创业课程。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引导创新思维,提升创新能力为目标的相关课程。

五、小结

产教融合背景下的课程体系充分体现了我国新时代职业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战略思想,彰显了现代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产教融合背景下的课程体系建设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主线,与时俱进,及时更新,密切产业升级,关注经济转型,融合先进生产技术和企业教育资源,为产教融合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提供了课程体系支撑,为现代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提供了参考依据,真正实现了生产过程与教学过程的深度融合,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猜你喜欢
课程结构产教融合课程体系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中美两国教师教育培养目标与课程结构的比较研究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结构优化的三种导向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