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讨

2018-12-01 01:41刘柱军
职业·下旬 2018年8期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刘柱军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城市轨道交通(以下简称城轨)行业高新技术不断发展,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逐年增加。如何更好地培养城轨专业的专门人才是各职业院校亟待解决的教改课题。本文结合笔者学校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对城轨专业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旨在为城轨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职业教育 城市轨道交通 教学改革

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事业。截至2017年底,中国内地累计有34个城市建成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建成投入运营的总里程为5033km,到2020年,我国城轨专业人才总体规模将达到30万人以上。这无疑对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笔者学校2007年启动了城轨专业招生,2012年开始与哈尔滨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哈地铁)校企合作。为创建名牌专业,学校决定在教学模式、课程标准与内容、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建设几个方面,对城轨专业的教学改革进行尝试性实践和探讨,力求全面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一、企校共建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地铁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笔者学校采用“工学交替,全程订单,专业教学与员工学徒穿插”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与哈地铁合作招生,招收大专以上学历的学员和应届参加高考达到大专录取分数线以上的学生,企业面试合格后签订协议,变招生为招工。顶岗实习前要接受学校和企业的双重考核,顶岗实习后考核合格即可进入企业就业。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学习期间对三年制(高中起点)学历教育的学生,企业先后进行四次考核验收,一年岗前培训学员(大专以上,在校学习半年,到企业实习半年)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对学员进行两次考核验收,考试不合格经补考不合格者劝退。最后一次验收不合格者,则不予录用。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时期采用不同的企业工作和在校学习交替的形式,在第1学年到企业工作两周,主要是见习和认识实习;第2学年每月到企业学习工作一次;第3学年采用在校學习4周,其余时间都在企业顶岗实习的交替形式。

二、制定符合地铁人才实际需要的课程标准与内容

根据哈地铁公司的要求及学生特点,学校制定了以职业岗位工作能力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标准、以学生特点为立足点的进阶式专业课程标准。把课程内容设计成基础能力、核心能力和职业技术综合运用能力的课程模块,整合工作任务与专业理论知识,将职业工作岗位的综合素质培养融入课程教学,强调对工作过程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如将学历教育站务员班的课程分为基础、核心、综合岗位技能三部分。基础能力包括职业素养、通用能力、身体与心理健康、职业生涯规划与创业指导。职业素养是指职业道德、服务礼仪、沟通与合作;通用能力是指人际交往、应用语文、计算机基础、城轨英语和俄语;身体与心理健康指的是心理健康教育、体育和形体训练;职业生涯规划与创业指导是指就业和创业指导教育。核心能力是指开设专业核心课程,包括行车组织、客运组织、票务管理、通信信号、车辆构造、会计基础等。综合职业能力是指应急处理和预案演练、消防技能实训、票务技能实训、顶岗学徒实训等课程。在顶岗实习时,先集中学习地铁公司的企业文化和规章、专业岗位技能,然后到工作岗位进行学徒实习。为了满足现场实习和岗前培训需要,结合哈地铁的设备实际,学习教师与地铁公司的专家共同编写了实训岗位的《站务员》《车站值班员》《车站值班站长》等培训教材。按照“模块”“任务”结构编写教材,如《站务员》根据实际岗位需要,按行车施工安全、客运服务、票务组织、故障应急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五大模块进行编写。通过对站务员的技能要求、知识和规章要求、培训方法和经验要求确定教学标准。还将数字化教学资源嵌入到教材中去,学生可扫码进入相应的网址,看微课或动画视频,便于学生学习和自学。根据城轨车辆检修和驾驶员岗位的企业标准,将企业员工内部培训课程、国家职业资格鉴定标准与教学内容融合,分别设置学校课程和企业课程,形成理实并行、校企互通的课程体系。

三、改革教学方法,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

学校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与课程体系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建立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学体系,突出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结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形式。如到工作岗位和实训基地参观、案例讨论、现场教学、到现场顶岗学徒实习等学习方式。还建立起校园数字化教学平台,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教学。

1.案例研究教学法

采用案例研究教学法进行授课,教师从实际案例出发,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采用此教学方法,根据所讲授的内容选择案例,设计问题;上课中让学生分析讨论,同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得出正确答案;最后进行案例讨论总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编制一些小的技能考核案例场景,由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进行演练,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每次练习学生们都积极踊跃。通过这样的技能学习,为学生在企业里快速适应岗位需要、健康成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结合一体化教学,开展合作讨论式教学

教师以一体化教学为基础,采用分组讨论法教学,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授课时根据学生的多少,将学生分成3~5个小组,采取任务驱动、问题导向的方式,由学生分析讨论,组织学生分组展示讨论结果,然后由师生共同点评。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沟通协调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及团结协作的能力。

3.利用数字化信息技术教学法

利用现代数字化技术,结合现场实际进行场景再现,根据实际工作和行业标准分析工作任务和教学难点。在数字化校园和Wi-Fi全覆盖的环境下,利用校园教学平台和学生讨论分享,从岗位核心技能入手,从行业标准出发设计课程,做到课前导预习、课上导学习、课后导拓展。给学生布置任务,提出问题,通过学校教学平台和互联网+创业平台,让学生进行查找和学习,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探究、与人合作、讨论沟通的能力。在课堂上形成人机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良好的学习氛围。这一教学法利用三种技术(交互式微课、三维仿真、VR)再现现场实际工作,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从而全面完成教学任务。

4.教、考、练相结合的强化训练教学法

服务礼仪是站务员班学生的基本职业素养,是企业选人用人最重视的基本素质,驾驶操作是驾驶员班学生的核心能力。充分利用晚自习时间进行服务礼仪和电客车模拟驾驶操作的强化训练。同时,将每节课、每个单元应掌握的重点知识组成试卷进行全员考核,对于重点章节循环考核,直至达标为止,并对每次考试成绩全部进行记录分析。同時还将“教、考、练”三种教学方法融为一体,注重技能培养与提高,让他们在“做、说、写”上下工夫。所谓“做”就是动手能力的培养,会工作、会处理问题;“说”就是对自己做过的事情能够运用专业的语言将其生动地描绘出来;“写”就是能把自己做过的事准确地记录下来。站务员班学生的站、走、坐、立、待人接物等基本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电客车驾驶学员的操作基本功有了较大提升。

5.结合课程项目、任务进行现场教学

对企业岗位技能进行仔细分析,设置项目,根据项目的具体内容进行现场教学,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如城轨车辆检修课,采用学校实训基地和地铁公司车辆检修库教学相结合。以转向架的检修项目为例,学生很难想象出转臂式轴箱装置定位节点的实际结构,教师借助模型现场进行拆、装,既便于教师教学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把学生带到现场教学,实实在在的实物摆在学生面前,学生在师傅的指导下动手操作,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了专业技术技能,提高了教学效果。

四、校企共建双师型师资队伍,提高教学质量

城轨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以优化结构、提高素质、培养骨干、专兼结合为原则。双师型教师队伍由学校专业带头人和企业培训师为课程双负责人。学院选派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担任城轨班授课任务,聘请地铁公司的站长、专职培训师、技术能手等为兼职教师,承担带徒、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技术研究工作等。学院加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双师素质教师和兼职教师培养。对教师个人的技术能力和教学能力进行系统化的培训,参与企业或各交通大学组织的城轨专业的技术培训,观摩或参加城轨行业协会举办的各类技能大赛,积极支持教师在职提升学历。通过教研、教学和技能竞赛、企业实践等活动培养师资队伍的双师素质能力。学院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结成对子,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理论知识、专业技术等方面相互帮助、共同探讨、共同提高,专任教师送到企业参与顶岗实习实践。随着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入,校企双方交流也逐步形成常态化。学校教师每月都与企业培训师进行沟通交流,解决教学中的疑难问题,企业培训师就生产中较困难的维修项目与学校教师分析交流,共同学习形成合力,发挥双师型“团队”的工作效能,使专业教师的能力和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

猜你喜欢
城市轨道交通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在城市轨道交通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基于城轨交通车站特殊客流运输工作组织措施的研究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