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2018-12-01 12:18殷彩芹
神州·上旬刊 2018年11期
关键词:德育文章语文

殷彩芹

面对社会不断发展的要求和人们对优质教育的要求,德育教育在学校教育中越来越重要,加强和创新德育教学工作是推动素质教育的必然条件。也是新课改的重要保证。德育教育不是学校一个部门或者是一个教师的教学任务,而是每一个学科每一个教育者必须正视和思考践行的一项艰巨任务。正如台湾教育家高振东曾经说过:“没有德育,智育就是犯罪的帮凶;没有德育,体育就是暴力的前卫;没有德育,美育是腐化的催化剂;没有德育,劳育就是社会动乱的根源。”———《忠信教育法及其评要》由此可见,德育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居于首要地位,也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重中之重。教与学是一个统一的主体,两者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紧密结合。正如韩愈《师说》中所言,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一名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利用课堂和课后,根据学科的特点,潜移默化,言传身教,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以课堂为主导,以教材为主体,对学生进行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

德育教育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利用课堂教学,在潜移默化中既要让学生接受教育,也要渗透学生的德育教育,课堂始终起到的是主导作用,教材是教育的载体,也是德育教育的必要条件。

但现实教育中,因为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和学科自身的特点,以及学科的局限性,教师往往忽視了一个环节,即学生的主体作用。因为教育是一个双边活动,学生才是主体。教师往往既充当了导演,又充当了演员角色,学生成了观众,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只重视了对学生的知识的输送,如对课文进行全面的讲解分析,语重心长、苦口婆心的说教。学生只是机械使得对知识进行记忆,没有甚至忽视了对德育的教育及效果。其原因是教师的教学行动未能利用教学资源和教育手段,走进学生的心灵。理论联系实际起到语文教学中的学生德育的渗透作用

在常规的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环节。一篇好的文章都是发自作者的肺腑之言我们在学习和教学重要挖掘作者的思想情感及灵魂等素材利用课堂教学,将这些思想、情感、灵魂输送给学生。

二、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社会环境的变异,导致家庭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现在农村的许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倍受长辈们的关爱,是他们误解了父母长辈的爱的含义,认为家长和老师,为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所以许多家长和老师都感慨,现在的孩子身在福中不知福,越来越难教育,其原因是有多少孩子真正的理解和感受到家长的爱和付出,老师的的关怀和教导呢?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是七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传统的文章,但每次讲授这篇文章都使我泪落满襟,文章通过记叙的方式,讲述了他和父亲催人泪下的深情,在讲解这篇文章时,我让学生抓住父亲艰难过铁道的情节的描绘,配以音乐和动态画面,师生互动,饱满激情的朗诵:“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走过铁道边,慢慢下身去,尚不大……。”通过朗诵,我安排学生深深的体会作者的感情,然后让学生发言,讨论从文章中感受到的父子深情,以及父亲的爱,最后总结。这个普通的画面,显示出语言无法表达的美好感情,给人以性情的陶冶,增进了人们对天下父母心的理解,体现了父爱如山的真挚情感。通过这个小片段结合多媒体手段进行渗透,学生的感情得到升华,达到德育的教育目的,培养他们的感恩之心。

三、在语文教学中传递德育

语文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阵地,是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有效途径,因此如何在语文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根据长期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应用语文教材和语文自身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来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要时刻注意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正确处理好语文教学和思想品德教育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过程中,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遵循语文学科的教学规律,寓德育教育于语文教育之中。

四、剖析关键词句,体验人物情怀

文章不是无情物,作者的思想和情怀往往是通过关键的词和句体现出来,只要抓住关键的词句,通过分析就可以把握文章的主旨,把握文章的精神内涵进行渗透。如《岳阳楼记》一文中,“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一句,让学生在课堂上展开讨论,可以设这样的问题:

1、讨论作者为什么会有如此博大的情怀忧国忧民;

2、我们从中会得到什么启示;

对这两个问题的讨论和探究,可以归纳得出以下几个结论,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教育。

(1)、使学生明确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

(2)、为国家和民族付出,无论是在顺境或逆境都是我们坚守的信念。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仍旧是我们当代中学生的远大目标。

再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中,在描绘父亲买橘子时的动作描写,“穿过”、“爬”、“攀”、“缩”这些动作中,反映出了父亲行动不便,却执意给儿子要买橘子的情形,作者通过这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刻画出了一位平凡父亲对儿子真挚的父爱。通过对这些词语的分析,使学生受到人类最美好的情怀的感染,从而达到德育教育的渗透。

五、坚持补充同教材相结合的课外材料

课堂是主要阵地,但课外也是辅助阵地。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必须要结合实际,充分利用课外资源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要做到教材和现实生活相结合,丰富德育教育的内涵,开拓学生的视野,达到寓学于教的目标。

例如学习蒲松龄《聊斋志异》的《狼》时,学生可能通过文字片面的理解到作者笔下描绘的狐鬼狐妖比人要生动,但不能理解作者真正的寓意是对“真、善、美”的追求,这时就要求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们对学生进行大量的资料补充说明,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认识,进行德育渗透教育,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认识和理解,加强学生的思辨能力。达到德育教育的目标。

为了适应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农村初中德育教育任重而道远,作为一名农村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逐步渗透德育教育,并且不断的加强,始终牢记使命,发挥该过程中教师所起的重要作用。坚持将学生放在教育教学的主体单位,不断进行德育渗透。仔细分析不同的学情、班情,及时调整自己的教法,加强专业和业务学习,将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为自己的教育生涯增光添彩。

猜你喜欢
德育文章语文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