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亲的日子

2018-12-03 03:05陈虹
回族文学 2018年4期
关键词:阿布日子

作者简介:陈虹,女,俄罗斯族,毕业于新疆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新疆昌吉州党校教师。在《昌吉日报》等报刊发表散文作品多篇。

村里人都看得见,恰依毛尔旦家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了,家里不仅有了拉草的大车,最近还新添了一辆崭新的小轿车呢!一家老老少少七口人,住在从镇街上都能一眼望见的西梁坡上,过着有滋有味令人羡慕的日子。

恰依毛尔旦是家里唯一的儿子,这并没有成为他懒惰的理由,反而成全了他的勤劳,这完全得益于他勤劳的父母。西梁坡上的家圈里养着几十只羊和数十头牛,另外还有十几匹马和几只鸡,马牛鸡羊,样样都需要喂养。即便是年近花甲,即便是腿脚不便,但父母勤劳的脚步一天也没有停歇过。每天天刚蒙蒙亮,伴随着声声鸡鸣,他的父母就起来干活了。母亲微弓着腰,拖着一袋青贮饲料向牛圈走去;父亲则一跛一跛地把刚拌好的饲料袋套在了马头上。这样的场景、这样的动作在恰依毛尔旦看来再熟悉不过,这样的生活情景伴随他从少年走到了青年,又从青年走到了壮年。如今的他也在日日劳作的历练中成就了一副好身板。他那在白雪映衬的背景下装草料的身影、驾驶着卡车驶向马场的潇洒,如今成为自己儿子别克兰崇拜的对象。更何况他还娶了一个好媳妇,能干可是她百里挑一的优点:天亮饮牛,天黑挤奶,该砸炭砸炭,该做饭做饭,收拾屋子、照顾孩子,还有去镇上学编织。别人都笑着说他娶这样一位贤惠的女人做妻子是慧眼识珠,他的妻子却笑着说:“是我看上了他的勤劳。”真是两好搁一好啊!他们的结合真正印证了那句“夫妻和睦,牛羊成群”的哈萨克族谚语。最让恰依毛尔旦满意的是一家七口人住在一起时彼此之间的那一份和谐:一天劳动之余,三个孩子亲热地和老人们在一起,两个女儿还会跳一段哈萨克舞蹈,看到父母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恰依毛尔旦也满足了。最让他充满期待的是哈拉巴新的牧民定居点,在那儿他也购买了一套三居室的楼房,不久,自己的三个孩子就会住进新居,就会在那里的新学校上学了。在恰依毛尔旦的心中,生活就像羊身上的毛——旧的总会脱落,新的不断长出。人所要做的就是用勤劳、宽容、开放的心去适应生活的变化。

离恰依毛尔旦家不远就是阿德力巴合提家。阿德力巴合提是一位会两种乐器的哈萨克中年男人,他是自己家唯一的“壮”劳力。所谓“壮”不是指他六十多公斤的体重,而是他为了整个家所承担的所有重体力活。夏天在后山放羊,种植草料,冬天喂牛喂羊。他完全没有恰依毛尔旦的幸运,由于父亲已经年迈,而他的妻子又不幸患了高血压和慢性肾病,三个孩子有两个还在上学,生活的重担就挑在了他一个人肩上。令人惊讶的是,在这样的生活境况面前,他竟然是一个乐天派,劳作之余,他会抱起心爱的冬不拉弹唱一曲。最近,他又爱上了弹吉他。夜空中繁星点点,妻子的歌声和着他的琴声时时响起,化作了他们共同面对困难的日子里最美的音符。

日子总是不经花,攒在手里的日子需要每个人自己用心去盘点。对于那些热爱生活的人来说,用耐心、踏实的心走过的日子才是最有滋味的。

“你们叫我阿布好了。”十一岁的阿布力克木第一次与我们见面时麻利地自我介绍道。他那淳朴的样子和好听的声音让我一下子就喜欢上了“阿布”这个名字。初次见面,他好像攒足了劲儿要与我们做最充足的交流:先是给我们讲他家院子里站立的那匹即将产驹的牝马的故事,之后,又给我们当向导,步行带我们去看村里的银泉——那积雪深处的一汪清澈的温泉。他干干脆脆的表达和羞涩的眼神充分传递出一个维吾尔族农村美少年的友好!一份浓浓的真诚!

阿布在县城的一所小学学习汉、维吾尔双语,每到周末,父亲就会开车去学校接他回家。阿布的家在沈家沟村,一个盛产鹰嘴豆的风景如画的乡村。父亲开的是一辆皮卡车,那可是靠常年辛勤劳动挣来的重要家当,是父母逢集必用的交通工具和装载工具。近年来,父亲开着这辆皮卡车穿过东天山到吐鲁番、鄯善一带收购葡萄干、巴旦木、杏干等干果,之后再和母亲一起在本地的各个集市上卖。他家摊位上的干果、布匹和毯子是周围乡亲们最信赖和垂青的商品之一。那句“地毯好不好靠羊毛,买卖成不成看靠诚信”的民谚正是阿布父母的真实写照。十年前,他的父亲靠着和爷爷一起在山谷放羊的收入以及在天山深处采药材的所得盖起了现在的住房,一砖一瓦地垒砌、一针一线地绣织,父母经营起了一个温馨的家。爷爷过世后,父母继承了奶奶卖干果、布匹和毯子的生意,日子经营得越来越漂亮了。如今,姐姐出嫁了,他们一家三口和奶奶生活在一起。今年,父母准备在院南再盖一排平房,那是一个新的愿景,是一家人靠勤劳和智慧描绘的新时代的蓝图。七十岁的奶奶常常说:用汗水经营的日子就像天山上盛开的雪莲,不仅好看,还有它经久不衰的价值。

我被主人家屋里窗台上一字排开的月月红惊艳到了,大朵大朵各色盛开的月月红抢入眼帘,向每一个进来的人释放出一种生命绽放的视觉信号。要知道,屋外可是冰天雪地一色白啊!屋里屋外,分明是两个世界!窗台下又一字排开摆放着君子兰和虎皮兰,耀眼的阳光从大大的窗玻璃照进屋来,与屋内暖暖的温度一道,折射出这些绿色植物的盎然生机和日子的蒸蒸日上。

冶大哥是这屋的主人,一位五十多岁的中年男性。在山村金泉、银泉的滋养下长大的他有着水一般生命不息、奔流不止的创业精神。他那一句句“我们自己的”口头禅直指以他的名字谐音命名的“有泉”民宿,诠释着“勤柔”的内涵。民宿房舍是他自己设计自己盖的,水泥地是自己抹的,炕是自己砌的,菜窖是自己修的,花是自己养的,土豆是自己种的,干菜是自己晾的,油果子是自己炸的,墙上挂的梅花画是自己绣的。他和爱妻一道,出双入对形影不离,他的勤劳和妻子的温柔、贤惠,构成了村里最美的风景,这日子焕发着一种自然觉醒的魅力。

早些年,他们承包了村里的近二百亩土地,在百亩旱田里播种着幸福日子的希望。两年的锄禾生活让他们收获了沉甸甸的“第一桶金”。随后,踏着党的惠民政策的节拍,他们在镇上开了一家餐馆,早出晚归的餐馆经营为日后的进一步发展积攒下又一桶金,他们用这笔费用盖起一排坐北朝南的砖房。出了门,抬头就能看见巍峨的山峦,山上的松树隐约可見。阔气的庭院栽上了果树和草莓,被归置得整齐划一。来客在这儿看云卷云舒也好,在这里闲庭信步也好,总之,这里渐渐成了城里人喜欢来的地方。“自己的日子自己过,自己的太阳自己看。”这曾经是冶大哥夫妇一种自满自足的家园情怀,而今,随着美丽乡村建设以及县域旅游经济的规划实施,他们的民宿计划也开始有了崭新的布局!

一块煤,不算多,千块煤炭堆成坡;一滴油,不算多,点点滴滴汇成河。一切尽在有备而来之中,一切尽在未雨绸缪之中。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冶大哥算一个!

猜你喜欢
阿布日子
红气球不见了
云上的日子
找个狮子当爸爸
吵架
画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