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艺术与人物的描绘

2018-12-03 03:06徐祖松
江西教育C 2018年9期
关键词:楚王晏子语言艺术

徐祖松

在《晏子春秋》这一书中,最为著名的篇章就是《晏子使楚》。在这篇文章中,主人公晏子是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能言善辩。对这篇课文进行教学时,教师既要注重对人物语言和形象分析,又要有利于学生能够更好理解课文内容,并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

一、语言艺术与人物描绘

语言艺术,其属于艺术中的一个门类,主要是利用语言手段塑造人物审美形象的艺术形式。在课文中,教师要借助语言的应用,抓住文章的中心段落和重难点句子。而对人物的描绘和理解,主要体现在对文章主人公的性格刻画,以此表现人物在课文中所呈现出的性格特征。

二、语言艺術与人物描绘的分析

(一)人物形象分析

这篇课文主要由三个部分所构成,第一段、第二段交代相关事件的背景,第三至第五段主要是楚王与晏子交锋,第六段则是总结。比如在二人没有相见时,楚国用钻狗洞对晏子进行侮辱,而晏子则借助“访问狗国才能钻”的回答方式,得到与楚王见面的机会。当两人见面时,楚王开始对晏子的身材进行发问,具体表现在:“……没有人了吗”“既然……为什么打发你来”的问句。在此环境下,晏子则使用自贬的语言对其进行反击,即“不中用人去不中用之国”。通过这种语言进行反击,足以显示出楚王在进攻上的颓势,由此可以看出人物的鲜明特点和独特面貌。

在文章的主体部分,已经开始显示晏子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在:他虽贵为丞相,却身材矮小。将这篇课文与其他课文相比,可以看出,文章没有通过正面来描写晏子的身材特点,而是借助楚王的叙述得以体现。在第三段所出现的“知道”“叫”等词语,能够发现,在表明客观事实的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暗示楚王故意为之的态度。

与之相类似的,就是在晏子和楚王针锋相对的时候,没有失去使节的风范。当楚王面见晏子时,对其所表现出的“冷笑一声”,晏子则以严肃的回答而反击。在这个局面中,体现了晏子为人处世的精明和老练,与楚王的表现形成鲜明的对比。在这篇文章中,如果只是注重对人物形象的描写,那么文章过于单一化,所以必须要通过语言的描述,这样才能比较丰富地表现人物内心的活动和生动的人物形象。

(二)语言艺术分析

在这篇文章中,主要是以第三人称的叙述进行,在课文的第二段,出现较多的对话。在即将进入国都的过程中,晏子能言善辩,成功进入。这不仅反映出晏子维护国家的信心,同时还充分表现出晏子坚持以理服人和不打无准备之仗的特点。之后,晏子开始向楚王介绍自己国家的具体情况,并反驳齐国“没有人”的问话。在此交谈中,晏子通过对语言艺术性的运用,告诉楚王自己出使是个不中用的人,才会去最不中用的国家。通过这种形式,两国间相互平等的态度才得以明确。

在对白朗读后,是不会感到乏味?主要原因就是这些内容不仅犀利,还具有一定的幽默性。通过晏子与楚王的对话能够发现,双方在语言上一针见血,同时还都巧妙地运用设喻的方式,不让对方占便宜。虽然这篇课文是对古文的改编,但是其中所蕴含的语言智慧需要学生深入体会、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根据实际内容,设置实践课堂,不断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甚至可以选择几名学生参与课本剧的表演。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为了使学生更加全面感受人物形象,以使学生更加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情感。

总之,通过对《晏子使楚》这篇课文的语言艺术和人物描绘的分析,晏子和楚王的人物形象形成了鲜明对比。教师要让学生掌握应用语言来描述人物的方法,使人物更加细腻丰富。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加强写作培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进一步提高人物描写的方法和技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楚王晏子语言艺术
晏子不辱使命
主持人语言艺术与包装的重要性
楚王失弓新编
生活中的语言艺术
晏子使楚
楚王招贤
晏子使楚
习近平的语言艺术探析
楚王围宋(下)
晏子辞退高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