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应用

2018-12-03 03:06朱锦燕
江西教育C 2018年9期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能力

朱锦燕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形式。合作就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为了达成共同的学习目的而相互配合的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且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在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首先应该优化课堂教学形式,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與沟通,提高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提高教学效率。笔者针对现阶段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做了相应的研究与分析,并总结出提高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效率的途径,开展了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缺乏有效指导

现阶段,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方法都给予了肯定,并将其积极运用到教学中。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一些教师没有正确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和意义,只是简单地将学生进行分组,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而对于讨论的内容、讨论的方法、发言的方式等,却没有给予正确有效的指导。因此这些小组合作学习更多的只是形式上的,不仅没有发挥最大的效果,而且很容易造成课堂秩序混乱,学生也没有真正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和内容。

(二)小组成员安排不合理

小学数学教学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往往存在小组成员安排不合理的现象。教师在将学生进行分组的时候往往遵从就近原则,即按学生的座位进行小组划分,只是简单地将座位临近的学生划分为一组,而没有充分考虑他们的个体差异、学习能力以及实际学情,这样容易造成小组间成员水平参差不齐、小组学习能力不均等。而且小组里主动发言的还是平时表现比较积极的学生,而那些学习成绩较差、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的学生还是没有真正意义上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这无疑体现不出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对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不利。

二、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的途径

(一)合理进行分组

将学生合理分组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的重要环节,教师应该对每个学生进行充分的分析,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特征、学习能力、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间的关系,然后结合学生的这些综合情况进行小组划分,保持小组间的均衡,避免小组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轻松的小组合作学习氛围。在进行组员安排的过程中,要将具有较强语言表达能力的学生与性格相对内向的学生划分到一个小组,让不同的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互补、互相帮助;在小组中设小组长,并且采取轮流担任的形式,充分调动每个组员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能力,使每个小组都能发挥最大的合作效益,组员间互相学习、互相配合、扬长避短。

(二)教师要给予合理的指导

在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不仅要针对每个小组制定有差异的任务,还要对他们的合作学习过程和细节作出合理的指导,对小组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评价,指出各小组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帮助他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然后指导他们积极进行改正。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根据问题展开小组内的探索与讨论,并对他们探索与讨论的方式方法给予相应的建议;要求学生轮流发言,使每个学生都能很好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来。

在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还要让学生建立协作意识、竞争意识、共赢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建立科学的考评细则

在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应该建立科学的小组考评细则,激发学生学习和竞争的热情。在建立科学的小组考评细则的基础上,教师应该秉持客观公正的原则,针对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并帮助学生分析他们存在的不足,然后针对这些不足提出可行性建议,以便学生及时进行改正。例如,教师在讲《轴对称》一课时,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利用彩纸制作轴对称图形,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出的轴对称图形最多的小组获胜。对获胜的小组,教师要给予表扬与肯定,对表现稍逊的小组也要给予鼓励,并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鼓励其下次取得较好的成绩。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更好地达成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小学数学教师应该科学、合理地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在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将自己遇到的问题与小组内其他成员进行交流与讨论,这样将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观能动性和数学综合能力。

猜你喜欢
数学课堂教学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