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近生活,打造高效数学课堂

2018-12-03 03:06蒋爱琴
江西教育C 2018年9期
关键词:工程队个面数学知识

蒋爱琴

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教师从关注学生知识的学习,转变为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教学中,教师变得更加贴近生活实际,更加在意学生的学习过程。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可以适时地引入一些生活元素,设计一些生活问题,让学生们从中体验数学的真正价值,并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一、引入生活元素,活跃课堂气氛

生活与数学知识联系紧密,枯燥的数学内容不仅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还很难让学生们深入理解。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善于改变,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入生活元素,为数学课堂增添生活的气息,以更好地活跃数学课堂。

例如:在教学“可能性”时,在课堂伊始教师为学生们提供了几枚生活中常见的骰子,并让学生们自己去玩掷骰子游戏。规则是如果掷出的是偶数则为一方赢,如果最后掷出“1、2、3、5”这几个数字中的任意一个,则为另一方赢。学生们在老师说完游戏规则后,主动加入游戏活动中。经过几轮游戏后,部分学生向老师抱怨道这一游戏规则非常不公平,并向大家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一个骰子有6个面,其中偶数有3个面,而“1、2、3、5”却有4个面,4个面的赢的可能性大一些。于是,教师借此机会让学生们了解“可能性”这一概念,并让学生自己重新设计游戏规则,使得掷骰子游戏变得公平公正。学生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始了进一步的探究思考,很快便有学生设计出一个游戏规则:如果掷出的是偶数是一方赢,如果是最后掷出的是奇数则另一方赢。这样的规则使得双方获胜的可能性相等,这样的规则是公平的。学生们在游戏过程中,对“可能性”的知识有了很好的认识和理解。

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入生活元素,为陌生枯燥的数学课堂增添了生活气息,激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活跃了课堂学习氛围,促进了学生有效参与。

二、引入生活问题,培养应用能力

生活中数学处处可见,借助数学知识可以解决很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作为教师可以巧妙地利用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适时地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引入一些生活实际问题,促使学生学以致用,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例如:在教学“简易方程”时,教师在引导学生们简单地学习了本节知识内容后,引入了一道实际生活问题:甲、乙两大工程队一起修一段长148千米的公路,其中甲工程队每天修0.76千米的道路,要求这项工程在100天内完成,问乙工程队至少每天修多长的公路,才能按时完成任务。学生们对这一实际问题充满了好奇,迫不及待地进入到思考探究中。部分学生利用了以往列算式解题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但发现思考起来有点困难,而且还很容易出错。于是,教师引导学生们利用课上所学的简易方程知识来解决这一实际问题。学生们在老师的引导下设乙工程队每天修x千米的公路。之后,根据题意列出相应的方程式,并根据课上所学的解方程知识,得出最后的结果。学生们也在解决完这一实际问题后,成就感十足,从中很好地体验到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

三、开展实践活动,提升学习效率

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很多数学知识蕴藏于学生的生活中。而枯燥的数学内容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不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适时地开展一些生活实践活动,以更好地提升教学效率,锻炼学生实践应用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比例”时,教师在学生们对比例的知识有了简单的认识和了解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学生们布置了一个实践操作任务:让学生制作一个从家到学校的地图。学生们在老师布置完任务后,主动地进入到操作探究中。首先学生开始回忆自己从家到学校的道路上有哪些轉弯处,并且在这些道路上有哪些标志性建筑物。学生们在脑海中有了一个大致的道路模型后,再将道路的长度按照一定的比例画在白纸上。这时有学生想到将1厘米代表原路中的1米,按照1∶100的比例来画这一地图。有的学生还大胆创新,添加一些色彩、事物,让自己的地图更加新奇有趣。在学生们各自完成地图后相互比较,看谁画得更美观,并在对比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们从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感受到数学的巨大魅力。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活跃了课堂学习氛围,还提升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总之,学生生活与数学知识相辅相成,陌生的数学知识很难引起学生们的共鸣,更不易被学生们理解掌握。作为教师可以巧妙地利用数学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在教学中适时地引入一些生活元素,创设生活情境,更好地开拓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学生课堂学习效率。

猜你喜欢
工程队个面数学知识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正方体的展开图
穿越时空的工程队
正方体的展开图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临时工棚里的年味
机器人工程队
正方体的N个展开图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工程队建设及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