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对话教学的话题设计

2018-12-03 03:06毛鹏
江西教育C 2018年9期
关键词:教学法英语课堂

毛鹏

一、设计富有吸引力话题的策略

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决定他们学习新事物的动机是单纯兴趣。在小学英语对话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恰当设计话题,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与话题的英语知识兴趣,从而积极参与到英语新知识的学习中,进而全面发挥主观能动性,最终高质量掌握教材各个知识点。比如,在学习 Unit 1《Hello》这一单元时,教师就可设计一个话题《Facial expression》,让同桌之间对话,指导学生扮演成互不认识的人,用各种表情与语气问好,如果谁的表情与语调丰富且多,那就赢得了该游戏。在教学中,当教师将设计好的富有吸引力的话题及形式告诉学生之后,大家都非常激动,大脑快速思考、身体积极表演,问候语一句接一句,且不重复,热情非常高。最后,教师通过测试与抽查的方式发现,大多数同学都能掌握本课的 “Hi/ Hello,Im……”“Good morning/afternoon”等主要问候语。

二、设计可活跃气氛话题的策略

活跃的教学环境是小学英语教学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础。教师在运用对话教学法组织课堂活动时,应尽可能设计出能够提高课堂气氛活跃性的话题,使学生都能在该话题营造的积极教学环境中,思维活跃地参与到英语知识的学习中,从而使学生都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获得最多的英语知识与能力,大幅提高教学效率。比如,在学习Unit7《At weekends》时,教师在用对话教学法组织课堂活动的过程中,就可先讲述自己周末的趣事“I usually go to the cinema to see a movie at the weekend and visit my good friend。”当学生在向往教师周末活动的时候,教师可趁机提出话题“What activities do you usually take part in at the weekend?”在教学中,很多学生都能积极说出自己周末参与的开心事情。如果有些同学不能很好地用英语表达的话,教师应鼓励与引导学生,使其在活跃的教学环境中大胆尝试,从而主动参与话题交流与沟通,最终推动全体学生英语水平的快速提升。需要注意的是小学英语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设计可活跃气氛的教学话题,确保所设计的话题紧扣教材内容,并且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

三、设计小组协作类话题的策略

素质教育把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作为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教师在运用对话教学法组织课堂活动时,应积极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使他们在与人讨论与交流中学习别人的优点,从而扬长避短,提升自己。比如,在学习Unit 7 《How much?》这一单元时,教师在用对话教学法组织教学活动时,应设计出“Shopping experience exchange”话题,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就自己掌握的商品名称及购物词汇,进行对话交流,模拟超市购物的情境,使学生在小组协作的学习过程中用英语语言进行自然对话,较好完成交际任务。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在小组一问一答的对话中,都能较为精准地掌握日常购物中的常用对话“How much is it? Its……”“How much are they? Theyre……”“Can I help you?”另一方面,当教师在教师巡视中发现学生的语法与读音出现错误时,就会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与鼓励,让他们在合作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合作意识与能力,不断增强自身的应变能力。

四、设计愉悦学生话题的策略

《新课改》倡导小学英语教学应努力构建快乐课堂,使学生能够以愉悦的心态参与到英语知识的学习与探究中,让他们都能体会到英语学习的兴趣与价值,以推动教学效果的显著提升。这就需要教师在用对话教学法组织英语教学活动时,應全面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特点等,尽可能设计出可迎合学生学习心理与需求的话题,从而较好实现教学目标。比如,在学习Unit 8《Birthdays》时,教师就应引导学生相互对话,借助歌唱形式表达自己想说的话。在教学中,学生都能很愉快地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对话。当学生沉浸在回顾幸福的生日活动中时,教师可趁机导入新课,激励学生用英语“When do you have a birthday”“What do you do on your birthday”等进行对话。同学都能在快乐的课堂上,开心地学习英语课程,能感知到学习新知识的快乐,还可激起他们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在情绪愉悦的情况下,思维十分活跃,探究新事物的积极性都很高,这就为小学英语教学效果优化奠定了基础。

猜你喜欢
教学法英语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读英语
酷酷英语林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