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翻译时对诗味的理解与表达

2018-12-03 11:41毛选塞麦提·麦麦提敏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8期
关键词:诗味翻译诗歌

毛选 塞麦提·麦麦提敏

摘要:诗是艺术,是语言的精华,在各民族的文学艺术中都占有着至高的位置。正因为此,诗难译,几乎被人公认;但为了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作为双语学习者这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而译诗的难点,当属诗味。从这点出发,结合翻译过程中的一些体会,以及欣赏到的具体的实例,就怎样理解诗、品诗,并将其用第二语言再现等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对日后品诗或译诗的业内人士能有所裨益。

关键词:诗歌;诗味;翻译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8)08-0127-03

一、对于诗歌及其翻译的理解

诗,是用文字表现的富于形象思维和意境美、形式美、音乐美的一种特殊的文学载体。在其创作过程中,诗人总是会以特定的形式去表达抽象的内容,并且通过丰富的联想和天才的语言驾驭能力,使诗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故司空图言:“文之难而诗尤难。”因此,对于译者而言,译诗是不同于其他文体的翻译过程,要求译者充分理解诗人的感情,掌握其特点,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最形象、最简洁的语言再现诗人所表现的内容及其艺术美,诚如郭老所言:“译雪莱的诗,是要使我成为雪莱,是要雪莱成为我。”

二、诗味的内涵

诗味,是中国诗歌传统审美的重要标准之一,也是中国诗论中独有的审美术语。清人黄子云在《野鸿诗的·四》中说:“学古人诗,不在乎字句,而在乎臭味。字句魄也,可记诵而得。臭味魂也,不可以言宣。”可谓一语道破诗的灵魂。也许正如其所云,诗味不可以言宣,它是人们通过视觉、感觉对诗歌艺术欣赏而得到的结果,是借助通感现象而生成的一种味觉美感。然而,在欣赏理解诗时,因为人们文化的积淀、审美标准等的差异,欣赏的角度和理解的结果自然大不相同。但对于热衷于诗歌翻译的工作者而言,必须要具备诗人的潜质,用诗的眼光去欣赏,并用诗的语言去翻译,方能不失诗味。笔者认为,诗味有“四美”。

一曰:意境美

诗的“意境”,是诗人对生活、自然之美的一种独具慧眼的发现及改造,依照客观存在于生活、自然本身的“美的法则”而予以艺术加工的创造性产物;其中倾注了诗人自身的丰富情感及对事物的理解。王国维在其《人间词乙稿序》中曾道:“文学之事,其内足以摅己,而外足以感人者,意与境二者而已。上焉者意与境浑,其次或以境胜,或以意胜。苟缺其一,不足以言文学。”意境——是诗的本质之所在,这是王氏诗学的一个核心。诗因意境而美,故翻译时应尤其注重体会原诗的意境,并尽可能地将其呈现出来,如:维吾尔诗人阿不都哈里克·维吾尔的经典之作——《愤怒与欲望》一诗中,对自我的痛苦和绝望有一段形象的描述。

原诗为:

拙译为:

仿佛置身于无边的沙漠般无计可施,

唉,何时方能探得一条希望之路,让我义无反顾;

若这荒漠有水,本该是一片良田,

奈何流川难觅,唯有热血在心头沸腾;

这世间的一切都已觉醒,

我却还在“甜美的”梦里沉睡;

眾人或在空中飞翔,或在水中嬉戏,

独我赤足,在荆棘丛中艰难踟蹰。

王氏在《人间词话》中云:“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该诗中,既有有我之境,又有无我之境,诗人在其中灵活切换,给人以形象生动的画面感和无限的遐想空间,这无疑达到了意境美的高度;而笔者在翻译时也是尽可能地还原诗的意境,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意译、加词、改变句式等方法,力求在符合汉语诗歌结构的基础上保留原诗的特色,不失诗意和诗味。

樊志厚为王国维《人间词》乙稿作的序中,有言:“原夫文学之所以有意境者,以其能观也。出于观我者,意余于境。而出于观物者经,境多于意。然非物无以见我,而观我之时,又自有我在。故二者经常互相错综,能有所偏重,而不能有所偏废也。文学之工不工,亦视其意境之有无与其深浅而已。”后据考证,这是王国维的手笔。王氏关于意境的论述很多,至此也可以说,我国关于意境的研究达到了一个高峰。由此可见,意境于文学作品,尤于诗歌艺术,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审美特点。

二曰:含蓄美

“含蓄”方能出诗味,这是诗歌表达中最突出的艺术特点之一。赵凡夫道:“诗主含蓄不露,言尽则文也,非诗也。”如把话说尽,那只是文章,并非诗歌;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亦此意也。诗因含蓄而耐人寻味,维吾尔族著名诗人铁依甫江的佳作《唱不完的歌》,其中最为巧妙经典的是诗中两位主人公的对话:

直译为:

——每夜都在喊叫着唱歌,

你这个无可救药的傻子

还是故意不让人睡觉,

这是什么歌啊,不止不休?

——别生气,老伯

你也有这个时候,

年轻却整夜失眠,

你也不停地唱歌,

就是这首唱不完的歌。

夏译为:

你真是一个无知的傻瓜,

每夜都无休止地唱歌,

你把我的睡意都撵走了,

什么歌值得你如此着魔?

不要责怪我,亲爱的老伯,

年轻时你也曾夜夜难眠,

心儿漫游在寂静的夜空,

唱得也是这首永恒的歌。

诗歌以爱情为主题,但通篇只字未提“爱情”二字,借助两个塑造的主人公之间的对话,将诗意巧妙地表达出来,而夏羿先生在翻译该诗的过程中,不拘泥于原诗的形式,且语言简洁概括,既体现出了原诗含蓄巧妙的构思,又译出了诗味,可谓生动传神。许学夷云:“风人之诗,含蓄固其本体……”即:含蓄是诗的本质特点,由此可见,含蓄于诗而言,并不是可有可无,也不仅仅是一种风格或一种表达手法,言尽则文,非诗;如若失了这个特点,便只是文章,并不能说是诗,诗之所以为诗,也正在含蓄优柔,微婉动人。

三曰:音乐美

诗的音乐美主要体现在诗的韵律和谐,凡优美的诗歌都具有很强的节奏感,读来朗朗上口,让人陶醉;然而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都有各自的语言形式、语言系统和语言特色,格律和押韵自然也不尽相同。如汉语诗歌,大多把韵安排在句尾,以韵母和谐来体现,谓之“韵脚”,同时还兼有四声和韵、平仄交替的规律,从而达到美的音乐性;而维吾尔诗歌,因其语言的独特性,押韵规律形式多变,分为格则勒,麦丝乃维,柔巴依,吐尤克等等诗体,属阿鲁孜韵律诗范畴,多采用以长短音节的组合和改变为基础的音节韵律,二者的差异在翻译过程中尤其要注意,灵活处理,并尽量保留其音乐性。以一首柔巴依为例,

原诗为:

直译为:

人民的忧愁与喜悦是我灵感的源泉,

没有它的诗,就没有香气;

即使在金盆中种的鲜花,

如果没有土壤也会很快枯萎。

意译为:

我灵感的源泉是人民的喜悦与忧伤,

没有它,我的诗便会失去甜蜜和芳香;

君不见金盆中的鲜花虽一时烂漫,

终会因没有深厚的泥土而转瞬枯黄。

首先,柔巴依诗体多采用一、二、四行押韵(即:AABA形式),第一种译法没有将韵律得以呈现,虽大意基本符合原诗,却缺少诗的美感;第二种译法译者虽未完全依照于原诗的形式,却是在充分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用了添词、调序等方法,将原诗的内容与灵感体现得淋漓尽致,给人以优雅的美,将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地结合,流畅地表达出来。由此可见诗的韵律对于诗作的意义。

四曰:绘画美

昔苏轼有言:“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可谓一语道出了诗意与画境之融合,而达此境的代表当属王维,既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又是杰出的画家,其画富有诗意,其诗又颇含画之唯美。古来虽未有直接提出诗的绘画美与诗味之审美观,然亦勾勒出了诗情画意之雏形。从艺术特点及内容而言,诗,画本无异;而形式上却是画有形而诗无形,故如何将无形之诗赋以画意之美,即以形象画面表达诗意,真正达到形神兼备,是诗歌理解表达的一大难点。需要译者在深刻理解诗意之余,不拘泥于字面而硬译,方可見诗味之绘画美。例:

原诗为:

且看两种译法:

(1)人们在沉静的空气里显得多么欢畅

低声细语坐在爱人身旁

只有孤独的诗人望着蓝蓝的天空

天空星光闪耀,引起诗人无限遐想

(2)夜色里,人们怡然自得,满怀欢畅

情侣们比肩而坐,细语绵绵互诉衷肠

只有孤寂的诗人仰望星空,偃卧一旁

天宇星辰闪烁,地下诗人的心闪闪发光

可见,该诗勾勒出了一幅沉静的夜景图,诗人在静谧中无限遐想,译(1)虽也称得上一首诗,却并未有沁人心脾的美感,且在选词上也略显牵强和平庸;译(2)则给人以“朦朦胧胧,惬意抒怀”之感,无论从内容、风格还是情感上都更接近于原作,可谓达到了寓情于景,形神兼备之效。

综上所述,可见意境,含蓄,音乐、绘画之美,于诗歌艺术的创造和欣赏,至关重要,且不可忽视。清人吴乔在谈及诗与文之别时,用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二者意岂有异?唯是体制辞语不同耳。意喻之米,文喻之炊而为饭,诗喻之酿而为酒,饭不变米形,酒形质尽变;啖饭则饱,可以养生,可以尽年,为人事之正道;饮酒则醉,忧者以乐,喜者以悲,有不知其所以然者。”从二者不同的酿制方法上而言,饭是“炊”出来的,酒是“酿”出来的。炊是直接用米来煮,而酿则要经过发酵,过程具有间接性、曲折性;从二者的作用来说,饭可以养生尽年,酒则忧乐喜悲,耐人寻味。正是因为诗的诸美,才使其屹立于文学艺术创作形式之巅,备受世人倾心,品诗诚如饮酒般读来让人陶醉,遂诗味尽显。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维吾尔族诗作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和特殊韵味。比较汉文化,其与口头文学的血缘关系更加紧密而持久,甚至在不少书面作品中,也大量采录口头作品并使之成为其有机构成部分。海尔克特在《劳动与爱情》的叙事长诗末尾,也道出了他的诗学观,在他看来,诗歌的创作,“目的是给后人敲个警钟。”使诗歌发挥强烈的教育作用;而要做出优美的诗篇,诗人必须“专心地观察事物”,切不可忘记生活是诗的源泉。同时,诗人必须在语言上狠下功夫,做到以少胜多而具有感染力,唯有“精炼的语言会给人留下印象”。由此可见,文化背景不同,对于诗歌创作的认识也不尽相同;故在汉维一维汉诗歌翻译时,译文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译者的态度,以及驾驭翻译的艺术方法和技巧,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译者对于本族文化及语言特点和原作语言的文化及特点的深刻认识与体悟。

三、诗味的理解与表达

理解与表达是翻译的两个互有联系且不可或缺的基本步骤。诗味的“四美”,是对诗味的理解,而理解无疑是整个翻译过程中最重要的基础——不理解则无法表达;理解错误则必然错误地表达。而对于诗歌翻译而言,理解更是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诗歌翻译中,通常译者对原诗的误解而致使表达错误百出,美感全无,无外乎如下几种:

1.对词义的理解错误

不同的文化差异使词义的感情色彩、修辞等各异,故要在浩繁的词汇库中觅得更准确、更形象的词来呈现原诗的内容和情感,是译者须克服的首要问题,需要具备广博的语言、文化和历史等方面的知识。

2.拘泥于字面意义,逐字逐句翻译

虽符合“信、达、雅”的“信”,却失了“雅”,于诗歌翻译而言,可谓下策,应着力避免,这就需要译者具有诗人的才情,方能达意传神。

3.囿于诗歌原有结构形式

其成因略同于上之所述,符合“信”,或亦可“达”,然尤失“雅”,这同样需要译者具备诗人的灵感和悟性,不落于窠臼,在领会原诗意境的基础上,运用准确、形象、更具有感染力的辞藻,且符合接受语的语言逻辑和诗歌形式的表达,再现原诗的诗味。

四、结束语

在诗歌翻译的过程中,诗味至关重要,如何将其尽善尽美地呈现,这要求译者在具备驾驭语言的高超能力,打下深厚的文化功底及储备广博的历史知识的基础上,还要有诗人的灵感,诗人的心;运用独具匠心的笔法,还原诗歌的灵魂,真正做到“以诗译诗”,方能翻译出更多的优秀诗歌作品。笔者以此篇的立意为基础,结合一些浅见,讨论了诗味的翻译相关问题,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对今后的诗歌翻译学习和鉴赏者能有所裨益。

(责任编辑:刘东旭)

猜你喜欢
诗味翻译诗歌
美哉侗都 诗味乡愁
诗歌岛·八面来风
诗歌教学要教出“诗味”来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