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问题研究

2018-12-05 09:06尹志杰
现代商贸工业 2018年20期
关键词:现代化基层农村

尹志杰

(平顶山学院,河南 平顶山 467000)

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深刻的转化。新时期国家对农村社会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把“三农”问题作为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着力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这一突出矛盾,促进城乡的有机结合。努力提高农村社会现代化治理水平,让农民享受到更多的发展成果。

1 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内涵

当前是我国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符合新时期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要求,也遵循了时代历史的发展规律。社会治理现代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一是社会参与主体更加多元,二是治理体系更加完善,三是治理机制更加规范和明确,四是治理方式更加法治和高效,五是治理内容更加全面,六是治理重点更加突出,七是治理理念更加创新。具体来讲,社会治理现代化是指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部署下,在明确社会治理主要矛盾,抓住治理重点,建立规范的治理机制和科学的治理体系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多方参与,创新治理理念,针对社会治理内容,运用法治高效的治理方式进行综合治理的新型治理模式。本质是对新时代社会治理中存在的矛盾关系有新的、全面的认识,是对传统社会治理价值观念的创新,是对社会治理效能有进一步的提高,对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大意义。

2 新时代推进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必要性

2.1 是优化农村社会治理机制的重要支撑

农村社会治理成效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发挥着核心作用。农村社会治理机制作为基层治理的有机整体,新时期,对其功能、构造、相关关系都需要引入现代化的治理理念。而推进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它注重的是在社会法治理念下,在这个有机整体内,农村社会治理功能更加丰富,治理主体与制度体系结构更加完善,各关系之间更加协调科学,使农村社会治理机制更加优化,释放更多内生活力。推进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是优化治理机制的关键所在,也是其重要支撑。

2.2 是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保障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相对滞后,实现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不仅是完善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我国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保障。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在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做出的全新的治理模式,其中的社会主体参与社会治理共话机制、激发村民参与政治生活的积极性、提高法治建设水平都符合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要求。因此,推进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使现代化治理与服务全覆盖,形成更加科学的治理格局,使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更好更快地向前发展。

2.3 是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目标的必由之路

美丽乡村建设是农村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之一。美丽乡村建设是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下提出的,它强调的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大方面现代化发展。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体现了新时期国家治理的基本价值理念,其内涵对基层政治治理模式、农业产业等方面做出了更科学的解释和拓展,契合了美丽乡村建设理念。作为一种综合的、科学的治理模式,推进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目标的必由之路。

2.4 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现阶段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推进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积极吸纳现代化有益因素,理顺基层组织管理关系,打破社会发展阻碍,能够进一步从治理模式的创新,产业结构的调整融合,文化教育的普及,医疗社会保障的扶持力度入手,更好更快地实现本世纪中叶的国家发展战略目标。因此,推进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不仅是国家治理取得优异成绩的保障,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3 当前我国农村基层治理存在的问题

3.1 基层社会治理观念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

农村社会治理法治观念不足。农村社会治理是一个复杂而又系统的工程,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实行村民自治制度,这一举措极大的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随社会的发展,我国农村社会治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基层组织干部虽然职位最低,相比较而言,获得的利益却是很大的,一些人为了能最大限度、持续性的得到这些利益,控制选举渠道,培植势力,为争夺乡村核心利益,干预基层行政组织的各项事务,给农村社会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从这一方面表现出我国农村基层组织的法治观念淡薄,过多地采用“无为”的方式来维持基本的治理秩序,很难从根本上用法律手段来治理。

基层村组织党建不足。基层党组织是农村社会发展的领头羊,对农村事务的组织和农民的思想价值起着统领作用,然而我国大多数农村大部分党支部没有认识到其职能和作用,工作上形式化、求异化,与群众利益诉求背道而驰。在生活作风上不能严于律己,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一些党员就收敛不住,心生腐败,与农民切实相关的党建工作却毫无起色。村两委大事小事难以协同合作,社会事务调解机制建设效果不明显,紧急事务防控体系不完善,村民遇到问题时,互相推诿,弄得村民无所适从。

3.2 农村社会经济缺少发展活力

农业产业结构发展不平衡。我国多数农村是第一产业比重较大,乡村企业虽有发展,但扶持力度和后发力不足,很难跟上时代的步伐,最终也面临着停办的局面。在农村缺乏发展第三产业的意识,三大产业,三大环节难以有效衔接,从原材料到成品之间的各种资源难以整合,二三产业特点难以发挥,产业经济难以提高。

农业发展方式落后。我国农村农作物的种植品种单一,对那些集约型、现代化品种产业常常由于农村金融制度不规范、基础设施配置不足、市场信息反应不及时等因素使农民有心而无力;我国现阶段农业发展模式依然以小规模家庭经营为主,土地分片零散,利用率低,难以与现代农业服务密切配合,农作物产量、品质难以提高,同时,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农业产业配套设施不足,灌溉水利设施的困境难以改善,专业人才难以流转到农村,科技服务有点不能带面,农业监测机制匮乏,对病虫灾害或自然灾害很难建立起完善的预警机制和有效的防控措施。

3.3 教育医疗建设不全面

城市化发展使农村教育体系难以完善。农村教育是能存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农村学校不仅是农村教育机构,更是一个农村文化积累与传承的重要载体,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资源涌向城市,学生为获取优质教育资源,纷纷转移到城市学习,造成农村教育体系的孤立化,空虚化,这种现象的结果是原本农村教育所发挥的特定功能难以为继,农村教育体系作为农村社会治理的一个组成部分,正慢慢退出历史舞台,农村教育也最终会失去活力。

农村医疗建制不足。当前我国农村医疗建设还处于较低水平,无论从医师数量、质量还是诊疗设备等方面都与城市有很大差距。在农村,农民居住地相对分散,多个村小队只有一名医生,专业能力较低,并且医疗设备落后,经常是医生或者患者路没少跑,病却看不好。况且药品价格上涨,看病成为农民的一大难题,农村医疗问题依然突出。

3.4 文化基础设施与农村社会发展不协调

农村基础文化设施事关农村社会发展大计,对推进农村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农村文化设施有了较好发展,但与城市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原本建设村级文化服务中心的地方被占为新的村政办公室,原本有文化站却没有好好维护,成了几间破房,由于政府的重视不够,本村经济能力有限,农村基础文化设施建设常常中断,文化娱乐设备得不到及时更新,村民的经济水平与精神需求难以契合,基础文化设施供不应求。

3.5 农村社会生态问题依然严峻

当今我国农村生态问题依然严峻,城市垃圾的不合理销毁,化工企业的污染烟雾和废水的肆意排放,再加上农村垃圾没有合理的管理措施,严重地影响着农村的生态环境。有些政府、基层组织妄求政绩,不管村民反对执意引进高污染企业,对环境出现的问题置之不理,同时农村缺乏规范的生态监测体系,管理人员不够,专业技术不足,这些都是影响农村生态环境的症结所在。

4 完善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对策

4.1 加强农村社会治理模式创新与法治建设

风清气正,廉洁清明,基层政治生态同样需要这样的氛围。政府和基层组织要上下同心,极力打破城乡二元体制和“乡政村治”的局面,以维护和实现人民的利益为宗旨,充分发挥基层自治活力,加快基层政府职能转型升级,实现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增强问题意识,提高治理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加强对基层选举的监督指导,防止功利化、对立化的选举问题的出现。强化法治思维,建立起有效调解调解机制,善于用法律手段维护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加快组建基层监察体系。要认真落实监督法规,加强基层党员的党性意识。这些党员虽然在基层工作,但小贪也能形成大危害,落实基层监督,组建监察体系,基层干部不能以恶小而为之,始终坚持守土有责,经得起重重考验,着力营造政治上的青山绿水。

强化基层干部能力建设。推动乡村组织振兴,提高基层干部专业素养治理能力。现阶段,我国基层干部队伍无论是纵向传达反映还是横向治理存在的问题依然突出,这就需要加快加强基层干部队伍素质能力建设,建立健全基层干部培训机制,积极吸引有专业能力的人才进行村务管理,推进大学生村官的普及力度,形成一支理论知识丰富、思维灵活、治理高效的农村社会综合管理队伍。

创新基层干部管理思维。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大数据”、“互联网+”等新兴技术在很多领域已经形成了优质的传播媒介。而现在,互联网技术应该应用到农村社会治理当中,基层干部要充分认识到移动网络技术在农村事务管理中的优势,创新思维,建立以互联网为依据,以村民事务为基础的村务治理平台,这样既方便基层干部的工作,也利于村民对每一项政策的及时反馈,不仅能提高村民政治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而且对基层治理事务也会事半功倍。

4.2 加快农业产业的有利调整

我国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在农村三大产业无法深度融合,推进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建立有序的产业发展体系。加快构建完善的农业产业体系,围绕二、三产业的特点,积极寻找突破口,推动三大产业高效融合,统筹规划,科学推进。充分激活农村各要素资源,要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提升农业产业发展愿景,鼓励社会企业投资发展。加快推进农村供给侧改革,从生产端入手,增加产品种类,提升产品质量,注重区域优势,形成产业特色,刺激内生需求。落实完善农业产业配套设施,以现代互联网技术为依托,以产业工厂为平台,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形成绿色化、特色化、优质化的农业产业体系。积极培育社会组织,在农民与外界之间发挥桥梁作用,促进农业发展。

4.3 注重农村教育医疗优质发展

由于我国片面的城市化发展,致使我国农村教育医疗服务难以跟上时代的发展。新时期,要及时改变农村对城市的单向资源输出,建立起农村、城市的资源双向流动,尤其是农村教育、医疗等与村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建设,更需要城市来提供优质的帮扶,加大财政投资力度,同时凝聚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加快完善教育设施和师资力量的配备,提高基层教师薪酬福利待遇,尽最大可能减少学生流失,激发农村教育的活力,促进农村教育向着现代化、优质方向发展,使农村教育让学生满意,让社会赞扬。

对农村医疗要增加有专业素养的现代型医师和优质的服务站点,建立医疗人员的培训选拔制度和最低工资保障机制,提高基层医疗人员的社会保障福利,同时要加强上级医疗机构的指导和帮扶,融合社会资源,形成政府、上级医疗机构、基层医疗服务站、社会、村民五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实现农村医疗又好又快发展。

4.4 加快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进程

文化基础设施对加强社会精神价值建设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政府和村级组织要及时发现问题,加大政府和社会力量的财力投入,积极保护传统文化,明确农村文化发展方向,创新激励机制,加快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加大对已有设施的保护力度,建立健全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保护制度,贯彻落实相关法律法规,把基层文化建设落到实处,让村民享受到更多的、更好的文化产品服务。

4.5 促进乡村生态健康发展

农村社会发展虽然滞后,但也要遵循客观的发展规律。实现美丽乡村的目标,就要推进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要求农村社会发展要以“绿色”“协调”为本,坚持生态发展的基本要求。有关部门要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建立合理规范的农村垃圾处理方案,坚决杜绝高污染企业向农村进军,同时加大财政投资力度,设立专业管理人员,建立生态综合监测系统,依法严打严究,促进生态环境的持续健康发展,让良好的生态作为乡村振兴的有力载体。

[1] 徐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科学内涵、价值取向及实现路径[J].学术探索,2015,(4).

[2] 张嘉洋,齐晓明.当前农村社会治理现状及发展路径[J].农业经济与科技,2017,28(18).

[3] 胡颖廉.政府如何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N].学习时报,2014-7-14,6.

[4] 尹国伟.“互联网+”推动农村治理能力现代化[J].农业网络信息,2017,7(253).

[5] 王亚华.乡村振兴“三步走”战略如何实施[J].人民论坛,2018,(04).

[6] 谢晓星.健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法治化思考[J].人民论坛,2016,(31).

[7] 蔡玉菊,刘汉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治理现代化[J].社会纵横,2015,9(9).

[8] 钱国祥.美好乡村建设的理论思考[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报,2013,7(33),7.

猜你喜欢
现代化基层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边疆治理现代化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基层在线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赞农村“五老”
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