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二孩”政策给社会养老模式带来的影响

2018-12-05 16:40侯禹徽
经济研究导刊 2018年28期
关键词:全面二孩生育人口

侯禹徽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 201620)

2015年10月,“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对人口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新增人口规模扩大,未来劳动力供给量增多,人口红利期会有所延长。在目前我国的老龄化社会现状下,不同的群体对养老负担的承受能力不同,对养老模式的选择也必然不同。本文通过研究国内外的养老模式,旨在说明现有人口政策下当代不同群体对养老模式的选择。

一、“全面二孩”政策带来的影响

(一)“全面二孩”政策对人口结构的影响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放开全面生育二孩的政策。从长远的角度出发,会缓减未来我国人口规模增速以及人口结构不断趋于老龄化等方面,此前堆积的生育意愿释放将带来短暂生育高峰,不同群体生育意愿的差异所带来的人口分布结构将进一步分化。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998年以来,新出生人口降至了2 000万以下。2000年总人口增速降至1%以下并呈现持续下行趋势,至2014年人口增速降至0.5%左右。二孩政策正是在劳动人口总量增速放缓,抚养比持续走高,人口红利渐趋弱化及老龄化加速背景下提出的。2013年1月,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3年的劳动年龄人口较2012年减少了345万人,2014年65岁以上老年抚养比达到13.7%的较高水平。

“全面二孩”放开后,总人口数量增加,降低了人口规模增速,人口总量高峰期将会推迟到来。受此前堆积的生育意愿影响,2016—2020年是人口增长高峰期,“十三五”时期新生人口到2035年后将逐渐进入生育年龄,推动人口总量的增加。根据联合国最新预测人口数据,我国人口总量将在2025—2030年达到高峰,“全面二孩”放开后,增加的人口将延缓人口高峰期五年左右。

(二)“二孩政策”对养老模式的影响

就总体而言,在城市现代化的影响下,必然会降低生育率,那么我们的社会将面临严重的高龄化和少子化的挑战。生育二孩对社会、对家庭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和作用,从而影响人们对养老模式的选择。

1.对农村养老模式的影响。农村养老方式主要是家庭养老,二孩政策会继续深化这种养老方式。在农村,大多数老年人在失去劳动能力之后就没有了稳定的经济来源,养老的责任基本落在了独生子女的身上。在很多经济条件普通的独生子女家庭,子女不仅要维持自己的家庭生活,还需要兼顾父母,往往显得力不从心。而放开二孩的生育,有利于深化家庭养老,使得父母在年老之后更有依靠,子女可以分担赡养老人的家庭责任,也可以避免失独家庭的老人无以为靠的情形的增加,从而给父母带来更多物质上和精神上的依靠。

2.对城市养老模式的影响。在城市,生育二孩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加重了家庭经济负担,如,子女抚养和教育成本急剧上升,抚养小孩的时间精力付出增多,影响妇女职业生涯甚至中断收入,最后可能导致家庭生活质量的下降。基于以上考虑,部分普通城镇职工家庭则会放弃生育二孩。因而独生子女未来养老的负担仍较重,难以兼顾到父母养老的一部分家庭会较多地选择或是依赖社区居家养老或是社会机构养老,社会养老压力的增大,也会催生新兴养老产业的出现,推动传统养老的转型。

二、国外养老模式的选择与借鉴

第一,国外养老模式的实践选择。从19世纪中后期开始,发达国家陆续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并且在不断地探索和完善养老模式。现如今,发达国家的一些主要养老模式中,家庭养老、社区居家养老和社会机构养老也是占了很大比例。此外,还有一些其他养老模式。如,互助养老、以房养老等,互助养老是指老人与其他同龄层次的老年热,自愿组合起来,相互帮扶、相互照料的养老模式。最典型的是一些老人组合的拼家养老和同一小区的老人相互帮扶的养老等多类形式。在德国,互助养老表现极为突出,不仅表现为老年人的相互帮助,低龄老人帮助高龄老人,而且还有大学生的志愿服务,作为补充。以房养老,是指老年人可以将自己拥有的产权房出售或者出租,以获取一定金额来养老金或得到对方给予的一些服务的养老模式。它通过一定的市场机制,将拥有的房屋价值提早变现或抵押,从而为自己提供养老资金的来源。在欧洲部分国家,老年人通过出租住房收取租金作为养老金,或是不收取租金而换取租户照料其日常生活。除了以上所列养老模式,还有一些诸如旅游养老、候鸟式养老、异地养老和乡村田园养老等比较小众的养老模式。

第二,国外养老模式选择的经验及其启示。基于不同的国情,各国在养老模式的选择上各有侧重。欧洲比我国早一百多年进入老龄化社会,在选择养老模式方面,相对而言经验更加丰富,因此在这个问题上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之处。例如,可以通过政府运作直接提供养老所需要的一些床位,养老机构逐渐向私营化运作发展。欧洲作为福利国家的起源地,大多数老人养老依靠政府,个人负担很轻,对个人经济能力的要求相对较小。在养老服务方面,这些福利国家每年都要投入大量物资和服务,他们往往开设开放性强、服务种类多、独具特色的老年综合服务。在欧洲,老年人住养老机构,更重要的是为了提高生活的质量和品位。我国很多运营中的社会养老机构,其提供的生活照料服务水平很低,辅助的各类服务设施很少,且开办规模往往较小;加之老年人群分布较散,很多公共的服务资源难以充分利用。除此之外,服务对象也很单一,主要面向城镇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因而可以借鉴欧洲养老机构的运行模式。在我国,家庭养老仍会占重要地位,但是我们可以对其进行补充完善,强化街道办养老院以及发展其他社会资本参与的高端养老院等提供更优质的多元化服务。

三、“二孩政策”影响下未来我国养老模式的选择

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人口规模会扩大,新增人口比例升高,未来劳动力供给也会增多,那么不管是采用哪种模式,人均养老的成本必然会有所减少。

第一,农村养老模式的选择。在农村,计划生育的限制程度远低于城市职工,放开二孩的生育,一定程度上是稳固了家庭养老的地位。这不仅仅是在农村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影响下决定的,也是受农村整体经济水平制约和农村老年人群无较多养老资金支持的选择。但是,我们可以在家庭养老的基础上,在有条件的农村开办一些养老服务机构,在一些社会组织中,如,红十字会事业可以进入村集体充分发挥其优势,将公益服务与市场运作结合起来。这些机构在经济条件支持的农村地区,可以有选择性地展开,以补充家庭养老的不足,这也将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

第二,中小城市养老模式的选择。由于住房成本不断攀升及抚养成本的压力增加,大城市家庭再生育意愿不及中小城市。在住房成本及抚养成本相对较低的城市,生育意愿较高。全面放开二孩的生育,最明显的受益群体是中小城市。中小城市符合生育政策的家庭规模占据较大比例,随着新型城镇化以及户籍制度改革的逐步推进,“全面二孩”政策的放开,中小城市人口新增规模将明显大于农村。在这些城市的养老则是在家庭养老的基础上,优先发展社区居家养老,大力发展街道办养老院,才是最佳选择,而不能只依靠传统养老,毕竟中小城市的生活负担较农村重了许多。

第三,大城市养老模式的选择。二孩政策的放开,不同区域受政策影响程度不同,东部地区符合政策的有生育意愿的群体规模比重较中西部高。在大城市中,生育意愿在不同行业有着明显不同的差异。生育二胎不仅有经济压力,还有时间成本等方面的压力。在同等条件下,家庭的经济条件越好以及抚养孩子的时间约充裕,对应的生育意愿越高,或者说是在家庭劳动供给方面,家庭成员可以提供的劳动供给时间越多,生育意愿就越高。由此可以推知,大城市生活的居民在综合考虑各类成本的条件下,生育意愿并不是普遍性地提高,未来的平均养老负担并不会如农村一般明显降低。而在大城市中的各类服务设施健全,服务机构较多,因而以机构养老为主的养老模式发展将更加快速。此外,也可以在未来推进“互联网+养老”模式。相对而言,大数据时代下,在城市地区更容易推动智能化养老,形成“互联网+养老服务”模式。通过建立数据化智能化的养老服务体系,为老人提供多样化养老服务。同时,依托养老服务数据化信息平台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组织专业医护人员定期为失能失智老人提供公益性服务,提高这部分老年群体的生活品质。

四、我国新型养老模式的完善、探索

在社会保障领域,“小政府大社会”也已成为发展趋势,政府承担着“保基本、建机制、强监管”的职责,同时政府也要与市场相结合,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市场共同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为我国社会化养老的发展助力。

尽管各地区的养老模式的侧重不同,但是仍然要不断强化养老服务市场的规范发展。在政府主导和全社会监督下,促使社会养老服务组织自发地完善服务体系,规范其服务行为,并提高服务的质量,从而推动整个养老服务行业科学可持续发展。

除了上述措施,我们还应继续推动“医养结合”模式的发展。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要继续推动医疗和养老的融合发展,各地区要加快医疗服务资源尽快进入养老机构、社区和家庭。通过继续整合养老和医疗卫生资源,为老人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不仅方便了老年人,利于其健康,还能缓解医疗资源紧张和提高医院床位周转率的问题。

猜你喜欢
全面二孩生育人口
七部门联合发文 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
生育路上的苦与乐
《世界人口日》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生育路上的苦与乐
三孩生育政策全面放开
人口最少的国家
1723 万人,我国人口数据下滑引关注
浅析“全面二孩”政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全面二孩”政策下女性生育权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