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例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2018-12-05 05:39张雷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2018年5期
关键词:过敏史昆山市药品

张雷

(昆山市中医医院药剂科,江苏省昆山市215300)

药品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可预见性差,且发生后处理措施不明确,也有可能造成大的危害[1],对患者造成某种不可逆转的副作用。为了解严重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本研究对医院近年来收集并上报的37例严重ADR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增强防范意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昆山市中医医院2007-2015年上报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药品严重ADR报告37例。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汇总检索到的ADR报告的数据信息,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联合用药、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主要临床表现、转归等,利用Microsoft Excel表格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年龄和性别分布

37例严重药品ADR中,男性17例,女性20例,大致相当;年龄最小者5岁,最大者82岁,其中≤17岁 3例(8.11%),18~ 40 岁 17例 (45.95%),41~60 岁9例 (24.32%),≥ 61岁 8例 (21.62%)。

2.2 原患疾病与药物过敏史

37例严重药品ADR中,原患疾病主要涉及呼吸系统疾病12例,肝胆疾病3例,消化系统疾病3例,以及各类肿瘤10例等。有药物过敏史6例,过敏史不明3例,明确无药物过敏史28例。

2.3 药物种类

37例严重药品ADR中,涉及药物品种29种,其中化学药品24种(82.76%),中药注射剂2种(6.90%),生物制品3种(10.34%)。详见表1。

2.4 药品剂型分布 注射剂19种(51.6%),粉针剂17种(44.0%),片剂1种(1.8%)。

2.5 给药途径与联合用药

37例严重药品ADR中,除肌肉注射2例,皮下注射、静脉推注及口服给药各1例外,其余32例均为静脉滴注。30例为单独用药,7例联合用药,主要与头孢类抗生素及激素类药物合用。

2.6 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及预后

37例严重药品ADR中,20例发生在用药时,最快2分钟;17例发生于用药后,最慢为发生在用药10天后。所有患者全部立即停止输入该药,并采取快速吸氧、更换输液器,给予地塞米松、肾上腺素、多巴胺等抗过敏、抗休克及升白细胞药物治疗等抢救措施,除1例病情加重,2例病程延长,其余均好转或痊愈。

表1 引发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的药品种类及分布

表2 累及器官/系统及主要临床表现

2.7 累及器官/系统及主要临床表现

37例严重药品ADR的临床表现以全身性损害、血液系统损害多见,详见表2。

3 讨论

3.1 重视中青年人群及静脉给药的严重ADR监测

此次调查发现,37例发生严重ADR的患者中,以18~40岁的中青年居多,这与相关文献报道基本一致,提示临床用药应加强这部分人群的防范,这可能与该年龄段人群当下较大社会压力或不良工作状态的影响,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2],体质过早减退有关,导致严重ADR发生率的增加。而静脉滴注给药占比(92.8%),远高于其他给药方式,这与目前普遍认为的看法相一致,说明注射剂型由于直接进入血液循环,作用迅速,也更易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使用要谨慎,用药监护要及时。

3.2 重视抗感染药和抗肿瘤药的严重ADR监测

本次研究中,引发严重ADR的药物居于前2位的是抗感染药与抗肿瘤药。这可能与该两类药物的使用情况和患者自身身体状况有关。抗感染药尤其是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是临床应该加以关注的重点,这从表1中呈现的药物品种分布就一目了然,其中涉及的抗菌药物可疑不合理用药现象,比如用药指征不明确,如1例8岁患儿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使用退烧药无效的情况下就医,在没有血常规检测结果支持的情况下使用头孢呋辛2克进行治疗,提示医院要加大这方面的用药监控,督促临床医生加强用药针对性,减少不必要的用药风险。

再者,由于社会、生活环境的改变,罹患恶性肿瘤的患者有所增加,这直接导致抗肿瘤药在临床上使用率的增高,而此类药物本身就有较强的毒副作用,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往往也对人体正常细胞也产生某些损害[3],而且使用量和疗程都较大,药物累积效应放大,间接造成了患者体质的进一步虚弱,降低了用药耐受力,但是否有紧密联系还有待深入研究。由此可见,应综合考虑药物和肿瘤患者自身条件,要加强个体化用药的实施,尽量优化治疗方案,避免用药不当造成病情加重等严重ADR的发生。

3.3 高度警惕严重ADR导致的损害

从表2中累及系统或器官方面来看,全身性损害居首,其中以过敏性休克多见,其往往来势凶猛,多集中在5分钟之内,抢救不及时或不到位都极易威胁患者生命,需保持警惕[4]。其次,要关注诸如粒细胞缺乏症、白细胞减少等血液系统的损害,应提醒进行肿瘤治疗的患者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测,以尽早发现因药物引起上述不良情况,及时给予停药及升白细胞治疗等对症处理,以尽可能降低严重药品不良反应造成的危害。

从上述分析我们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的诱导因素多样,即使无药物过敏史的患者也极易发生,而且从中青年到老年为主要覆盖人群,提示临床应特别注意这类人群,尤其是有过敏体质的患者。药品使用在按照说明书规定的前提下,要充分考虑上不同患者对药物的承受程度,权衡利弊,在达到疗效的基础上,尽可能从低剂量开始使用,不可盲目追求疗效。其次,要加强严重ADR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一方面提高医师对舆情的判断和处置能力[4],另一方面加强患者对用药过程中自我监测的警觉性,共同应对不可预见的不良事件, 提高用药的安全性。

猜你喜欢
过敏史昆山市药品
是不是只有假冒伪劣药品才会有不良反应?
过敏史减弱呼出气一氧化氮对慢性咳嗽患者痰嗜酸性粒细胞的预测作用
昆山市“四进四排查” 守群众平安年
关注氟喹诺酮类药品的严重不良反应
两块矿石
凌绝顶
江苏省昆山市陆家镇菉溪小学活动掠影
沉默
水果药品
药品侵权的性质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