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我国中产阶层的界定与量化新方法

2018-12-06 01:08姚丽芳
北方经贸 2018年12期
关键词:中产阶层中位数中产阶级

姚丽芳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统计学院,北京100070)

中产阶层是新时代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其强大的消费能力是经济长期可持续增长的根本保证,深刻认识他们的地位和特点,明确其准确的量化方法,有助于进一步扩大中产阶层的规模,形成“橄榄型”的社会稳定结构;有利于更好地发挥中产阶层在新时代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作用,确保如期完成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既定目标,实现我们党的庄严承诺。

一、我国中产阶层的规模与界定方法急需进行规范

中产阶层要健康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有力支持。而在这一过程中,只有明确这一人群的界定方法,对中产阶层进行量化和准确定位,才能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配套举措,推动各项政策落地、落细、落实,着力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但是对于“中产阶层”这一群体如何界定尚没有一个公认的说法。他们在我国还被赋予多种不同的称谓:“中产阶级”“中间阶层”“中等收入者”“中等收入群体”等。关于我国目前中产阶层的具体规模,一些国际知名研究机构、高等学校和研究人员都进行了估计,但是相差十分悬殊。例如,全球三大战略咨询公司之一的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2010年发表报告指出,扣除税收和通货膨胀因素后,中国家庭年收入在6-10万元人民币可称为中产阶级。2012年波士顿咨询集团的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年收入超过2万美元的阶层人数达到了1.2亿,成为世界最大的中产阶层大国。根据瑞士信贷银行发布的《全球财富报告2015》,中国中产阶级人数达到1.09亿人,成为全球中产阶级人数最多的国家。瑞士信贷定义的中产阶层指的是拥有5万—50万美元自由资产的阶层。按照这一标准,根据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中国中产阶层成年人口数量是2.04亿人,中产阶层成年人口比例及人均财富均远高于瑞信所估计的结果。《经济学人》杂志2016年7月指出,中国的中产阶层有2.25亿人,文中对中产阶层的定义是家庭年收入在1.15万到4.3万美元,即家庭年收入8万到30万元人民币之间的群体。

在我国学术界的研究中,学者们关于如何界定和划分中产阶层也大相径庭。

学者们在研究中采用最多的一种方法是以职业或与职业密切相关的特征为划分依据。如汪润泉将个体户、自我经营者以及雇佣8人以下的雇主界定为老中产阶级,其余归为新中产阶级。在新中产阶级中,将工作单位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集体企业的个案界定为体制内中产阶级,其余归为体制外中产阶级。李强根据国际职业表将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的有关人员、商业服务业人员的主体归入中间阶层,估计我国中间阶层占全部经济活动能力人口的比例不足15%。刘毅构建一套以职业、收入和消费为指标的动态性中产阶层界定指标体系,并对珠江三角洲中产阶层的规模、结构和演变轨迹进行了实证分析。陆学艺[4]提出,中产阶层是以职业为基础,以组织资源、文化资源、经济资源占有状况为标准进行划分的社会阶层。上官敬芝等指出对中产阶级的界定有不同的划分方法,其中按职业划分是较为合适的标准,通过职业来界定中产阶级,可以兼顾其他条件,是较为理想的判定指标。刘欣指出中产阶层包括中产上层(党政事业单位的中层干部、中层国企经理、小业主、民营企业经理、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和中产下层(低级职务的党政事业单位干部、低级专业技术人员、由行政定级的职员、办事人员、国企基层管理者、私营企业底层管理者、私营小企业经理)。他利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状况调查(CGSS)2003年数据推算出中国城市的中产阶级占到城市人口的30%。金玉把中国社会上的阶级分为上层、中上层、中中层、中下层与下层五个等级。其中,中上层阶级和中中层阶级属于中产阶级的范畴,这两者合起来约占整个社会的40%。其中,中上层阶级包括中级干部、中级管理人员和中小企业家等社会角色,中中层阶级包括专业技术者和个体工商户等社会角色。

学者们较偏爱的另一种方法是以收入、教育和职业等的综合标准为划分依据。如李春玲利用CGSS2011年的数据进行分析,设定的中产阶级是拥有初中及以上教育水平和30000元及以上收入的上层白领人员(专业人员、管理人员和企业主),研究发现满足这三种条件的中产阶级在全国范围的比例仅有7.7%。李强等认为应从收入、职业和教育等综合维度去分析中国中产阶层的规模与结构,分析了CGSS2005年、2010年、2013年的数据,发现真正意义上的中产阶层的比例仍然较小。

除以上两种方法外,学者们还有一些其他的研究角度。如张林江等提出经济标准尤其是消费标准是界定中产的重要指标。李培林等认为在中国的经济结构转型和体制转轨的过程中,消费结构是更能反映真实情况的分层指标。

综上所述,关于我国中产阶层的界定与具体数量众说纷纭,我们看到的各种结果都难以让人信服,有些还带有很强的推算成分。合理界定和科学测算这一人群,才能够准确把握我国消费市场的规模,深入挖掘中产阶层巨大的消费潜力。

二、“中产阶层”这一概念的内涵

中产阶层的多种称谓和大相径庭的规模估算都是因为对中产阶层的界定没有形成一个共识。我们认为,中产阶层是位于社会结构中间位置的一个群体,处于富裕阶层与贫困阶层之间,这个群体不贫穷,但是也谈不上大富大贵,其所有的支出并不能完全随心所欲,还必须在一定的预算前提下进行。在这一群体的多种称谓中,我们认为“中产阶层”是最适宜的。这一名词是用来反映社会经济生活中人们所处的不同社会经济地位,并非是指所有制关系意义上的阶级,不应称之为中产阶级。它与以往历史时期所特指的阶级一词的内涵完全不同。列宁指出:“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大的集团,这些集团在历史上一定的社会生产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同生产资料的关系不同(这种关系大部分是在法律上明文规定了的),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因而取得归自己支配的那份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寡也不同。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从本质上讲,阶级就是基于对生产资料占有关系的不同而形成的利益根本对立的社会集团或人群共同体。所以,在我国现有社会经济条件下不宜沿用阶级的称谓。

中产阶层这一群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经济比较宽裕,拥有房产、金融资产、汽车等家庭财产,有坚固的经济基础,所以选用“中产阶层”比“中间阶层”更适宜。中产阶层不仅拥有中等收入水平,还有着许多突出特点,如良好的教育背景、相应的职业、较高的社会地位、较前卫时尚的消费特征等。所以“中等收入者”“中等收入群体”的叫法不能充分反映其特征。

三、居民可支配收入是评判中产阶层的核心指标

中产阶层必然处于中等收入水平。与此同时,其教育水平、职业、社会地位、消费等均和下层群体有较大不同。因而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确定衡量中产阶层的标准。良好的教育水平和优越的职业条件是获得相对高收入的准入门槛,但在我国当前也不是充分必要条件。收入较高的人往往随之也能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潮流时尚的消费特征也是以较高的收入为前提条件的。所以说,职业、受教育水平、时尚消费、社会地位等多个方面都是中产阶层相伴随的特征。能否成为中产阶层最本质、最核心的判断标准是收入,也就是收入水平进入中等水平区间是反映阶层地位的一个显著特征指标。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中产阶层”的认同感也主要取决于收入的高低,选用简单明了的“收入中位数”“家庭人均收入”等类似的收入指标,更能反映普通民众的切身感受,也不会产生“被中产”的效果。另一方面,现实生活中决定和影响人们的日常行为、生活态度、价值观、意识形态等诸多方面的一个最重要因素就是收入的高低。所以,界定中产阶层时应该选取恰当的测度居民收入水平的指标。

自2013年起,国家统计局向全社会公布反映居民收入的核心指标时,将原来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纯收入统一为一个指标“居民可支配收入”,而且在分别公布城乡居民收入数据的基础上,还增加了全体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居民可支配收入包括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是居民可以用来自由支配的收入,即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通过这一指标可以全面、准确、及时了解全国和各地区城乡居民收入、消费及其他生活状况。一方面,它反映了居民的近期消费能力。另一方面,通过这一指标可以了解居民生活的变化情况。

四、现阶段我国中产阶层的具体认定方法

进行中产阶层收入测算时,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数据依赖国家统计局的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方式获得,应该说是最合理,最权威的。国家统计局是国务院直属机构,主管全国统计和国民经济核算工作。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是国务院批准的重要统计改革。调查统一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和支出的分类标准、指标名称与口径,按照统一调查指标、统一抽样方法、统一调查过程、统一数据处理、统一数据发布的原则,实现了城乡住户调查的统一、规范和一体化。在此基础上提供全体居民统一的收入数据,城乡可比、地域可比。调查过程中,国家统计局从全国4亿多城镇和农村家庭中随机抽取40万户作为城乡居民收支调查记账户,其中国家样本单位16万户,地方样本单位24万户。由被抽取住户中固定人员按照国家统一要求,将家庭中每个人的每项收入和支出,按发生日记录在国家统一印制的账册上,再由国家统计部门按月收取账册,经审核、编码、录入后通过统计专用网直接上报,计算出全国和各省(区、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来源客观真实,以此为依据,能为我国中产阶层的收入标准确立提供坚实可靠的数据支撑。

中产阶层是由许多的“中产家庭”组成。社会上大部分人的收入和财富都是以家庭为单位拥有的。家庭,常被称之为社会的细胞,是社会中的一个最基础、最简单、又最重要的单位,也是人们生活的最主要场所,对其成员的影响,是一种终身的影响。所以中产阶层的收入以家庭为单位较适宜。

为确定合理的收入界限,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确定“中产阶级”的方法。国外多数研究者划分中产阶级时根据收入中位数附近的区间来界定,具体采纳的评价标准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普莱斯曼等许多研究者将中产阶级定义为家庭拥有收入中位数的75%和125%,劳伦斯设置中产阶级的区间约为男性每周收入中位数的66%和132%。布莱克本和布鲁姆将中产阶级收入范围扩大到中位数的60-225%。戴维斯和休斯顿定义中产阶级的家庭收入为当年中位数收入的0.5到1.5倍。美国皮尤研究中心几乎每年发布美国中产阶级报告。皮尤研究中心是美国的一间独立性民调机构,受皮尤慈善信托基金资助,是一个无倾向性的机构。该中心对那些影响美国乃至世界的问题、态度与潮流提供信息资料。皮尤研究中心在其最新的一篇报告《美国中产阶级不再是绝对主力》中,设定美国中等收入(报告中称之为middle income)家庭的标准是全体家庭收入中位数的2/3至两倍。按照此计算,一个美国中产阶级三口之家的家庭年收入在42,000美元至126,000美元之间。普林斯顿大学教授阿兰·克鲁格是奥巴马政府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曾经担任美国劳工部首席经济学家,美国财政部助理部长、首席经济学家。奥巴马说他是美国领先的经济学家之一,在大量经济问题上有着重要的发言权。2012年他在美国华盛顿特区中心发表了关于“不平等的上升与后果”的评论,其中的中产阶级用收入水平中位数的0.5和1.5倍来分析。2015年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理查德·弗里曼、尤妮斯汉、大卫马德兰和布兰登·杜克撰写的工作论文《工会的衰弱如何影响美国中产阶级和代际流动》中也沿用这一方法。

综合国内外有关研究,我们认为按照收入中位数的0.5和1.5倍来确定中产阶层比较符合统计学上区间的涵义,而且范围较合理。收入中位数是指将收入数据从低到高排序后,位置在最中间的数值,代表着数据总体的中等情况。中位数反映收入的中等水平时,相对比较稳健,可避免受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收入变化的影响。据统计,2016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20883元,按照平均每个家庭户3.10人计算(这一数据是2015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的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结果,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持平。),家庭收入中位数64737.3元。也就是说从全国来看,按照目前主流的收入中位数的0.5和1.5倍的评价方法测算,家庭收入在32368.65元至97105.95区间的为中产家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31554元,城镇家庭97817.4元,也就是说城镇家庭收入在48908.7元至146726.1区间的为中产家庭。

当然,中产阶层收入的标准是动态变化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的提高也会相应地发展变化。

猜你喜欢
中产阶层中位数中产阶级
数据的数字特征教学设计
谁最早提出了“中产阶级”?
谁最早提出了“中产阶级”
“被中产”?
中国中产阶层成长中的烦恼与压力
中位数教学设计
171万人跻身中产阶层
谨防中产阶层由“敏感”转变为“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