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对术后感染的诊断价值

2018-12-06 11:30黄小天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8年6期
关键词:降钙素比率中性

黄小天,张 斌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a.检验科,b.骨科,四川 成都 610072)

目前,评估感染的检验指标很多,主要有中性粒细胞比率(N%)、C反应蛋白(CRP)及降钙素原(PCT),究竟哪个指标更能准确提示和评估患者的感染状态,报道仍不一致。本文分析我院骨科术后患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及中性粒细胞比率诊断术后感染的一致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5年7月至2017年3月我院骨科649例患者,手术类型均为骨折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男389例(56.6%),女260例(43.4%),年龄18~81岁。

1.2方法常规采集患者术后第二天空腹静脉血,样本的采集与检测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进行,采用sysmex XN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常规;梅里埃VIDAS免疫荧光分析仪检测降钙素原;采用西门子BNⅡ特定蛋白分析仪检测CRP。血常规、PCT、CRP质控均在控,质控物均为原装配套质控物。试剂均为配套原装进口试剂,所有试剂均在有效期内使用。

按照中性粒细胞比率的高低分为三组(70%~80%,80%~90%,90%~100%),以中性粒细胞比率为参考指标,对各组中PCT(<0.05 ng/ml,0.05~0.5 ng/ml,0.5~2 ng/ml,2~10 ng/ml,>10 ng/ml)、CRP(<10 mg/L,10~100 mg/L,>100 mg/L)的水平进行汇总并做回顾性分析比较。结局指标:感染诊断的临床标准是以临床术后患者出现炎性分泌物、红肿发热,细菌图片培养为阳性且中性粒细胞比率>70%。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PCT、CRP与N%的实验室诊断效能差异的两两比较,采用McNemar假设检验,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及阳性预测值采用均值及95%可信区间表示,0.4

2 结果

2.1术后患者N%与PCT的比较根据上述分组,N%的高低与PCT水平的比较分析,见表1。当PCT<0.05 ng/ml时,N%为70%~80%的人数占90.6%,80%~90%的人数占9.4%,而处于90%~100%的人数为0。当PCT>10 ng/ml时,中性粒细胞比率为70%~80%的人数占总人数的16.7%,80%~90%的人数占16.7%,90%~100%的人数占66.7%。N%与PCT的结果显示有一致性(Kappa =0.487,P< 0.05)。

表1 患者N%与PCT的比较 [n(%)]

2.2术后患者N%与CRP的比较根据上述分组,N%的高低与CRP水平的比较分析,见表2。当CRP< 10 mg/L时,N%为70%~80%的人数占93.6%,80%~90%的人数占5.8%,90%~100%的人数占0.6%。当CRP> 100 mg/L时,N%为70%~80%的人数占10.3%,80%~90%的人数占28.7%,90%~100%的人数占60.9%。N%与CRP的结果显示有一致性(Kappa=0.416,P< 0.05)。

表2 患者N%与CRP的比较 [n(%)]

3 讨论

术后感染直接关系到手术疗效,骨折切开复位多位于深部位置,若未及时发现感染的严重并进行针对性的处理,将会直接导致手术失败并威胁到患者的生命。通常中性粒细胞比率升高,是因细菌感染而导致的炎症、组织损伤[1],是临床上判断是否感染的传统指标[2]。目前,有很多逐步出现的感染指标渐渐的被临床医生所接受,比较突出的如CRP、PCT等。但并未对这两个指标分别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做比较,二者哪一种对术后感染更为敏感可引导临床今早采取治疗措施,帮助患者更快恢复。因而本研究选取术后感染需用药的患者中心粒细胞分类的高低与CRP及PCT进行了比较。

CRP是一种急性反应蛋白,在感染发生后6~8 h开始升高[3],24~48 h达到高峰。有文献[4]指出,CRP容易受其他很多因素干扰,例如腺病毒、疱疹病毒等;还有一些急性排异性反应、心血管疾病等。不难看出CRP的升高缺乏明显的特异性,且浓度与预后关系不明显,所以术后单凭CRP一项判断,大大限制了其作为辅助诊断的作用。如何提高感染相关指标的特异性,是临床医生将面临的重要问题。因此本研究对骨科术后患者进行了统计,探讨CRP能否作为判断术后感染的重要指标的可靠性。结果显示,CRP< 10 mg/L的情况下N%在70%~80%占得比例最高为93.6%;CRP> 100 mg/L的情况下N%在90%~100%占得比例最高为60.9%。

PCT是血清降钙素(CT)的前肽物质,然而在健康人血液中的PCT浓度是非常低的,小于0.05 ng/ml[5]。同时PCT在炎症的刺激下,特别是细菌感染或着脓毒血症状态下,机体各个组织、多种细胞等,均可以产生PCT并释放入血液循环系统。根据在2012年的中华急诊医学杂志《降钙素原急诊临床应用的专家共识》中对于临床PCT浓度的判定为:如果PCT值>2 ng/ml或>10 ng/ml时,脓毒症、严重脓毒症或者脓毒症休克的可能性将会非常大(超过90%),高水平PCT值,表明全身炎症反应非常严重,并且死亡风险很高,应立即开始抗生素以及有针对性的治疗。当PCT浓度从0.5 ng/ml上升超过2 ng/ml时,严重细菌感染或脓毒血症的发生率将会增高; 然而PCT<0.05 ng/ml的患者患高风险细菌性感染的可能性着会非常小。未感染手术患者,血浆PCT多处于正常范围之内。但如果术后并发细菌感染,血浆PCT则会一直保持较高水平或持续升高,如果感染和脓毒症得到控制或根除,则将很快下降至正常水平。本研究结果显示,当PCT结果<0.05 ng/ml情况下N%在70%-80%占得比例最高为90.6%;PCT>10 ng/ml的情况下N%在90%-100%占得比例最高为66.7%。

总之,PCT、CRP都是判断术后感染有意义的指标。在临床应用时,可单独根据CRP或PCT结果,并结合临床进行判断。但在局部感染临床指导上PCT对细菌感染发生的敏感性比CRP更具意义[6],CRP目前对全身感染有一定的敏感性,在针对局部早期细微感染其作用是受限制的[7],可结合临床进行判断,也可以这两项指标综合起来进行骨科术后感染的判断,将为临床感染指标的合理、有效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猜你喜欢
降钙素比率中性
一类具有时滞及反馈控制的非自治非线性比率依赖食物链模型
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1例
英文的中性TA
比率分析公司财务状况——以步步高及永辉超市为例
高桥爱中性风格小配饰让自然相连
FREAKISH WATCH极简中性腕表设计
血清降钙素原对ICU脓毒症患者的临床意义
BD BACTEC 9120血培养仪联合血清降钙素原在血流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一种适用于微弱信号的新颖双峰值比率捕获策略
降钙素原检测在抗生素应用中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