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房护士跨专业合作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018-12-06 11:30聂岸柳宋雨晴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8年6期
关键词:科室护士能力

杨 慧,陈 红,张 婷,聂岸柳,宋雨晴,谢 霞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 成都 610041)

跨专业合作是不同专业背景团队共同合作的过程[1]。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它是指不同专业背景的医务工作者为患者、家属及社区提供综合性照护而进行的共同合作,不仅可以解决患者复杂的临床问题、使其获得积极的健康结果,而且在促进医疗资源利用、改善医疗服务质量及提高医疗服务价值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2,3]。有研究显示,提高医疗团队的跨专业合作能力可以有效地提高跨专业合作的照护效果[4]。护士作为医务人员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跨专业合作中不可或缺的一员,且护士对患者的全程照护在跨专业合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其跨专业合作能力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护理质量及患者的预后,因此了解护士的跨专业合作能力非常重要[2,5,6]。目前,国外已有许多关于护士跨专业合作方面的研究[7~9],但在其跨专业合作能力方面研究较少[10]。在我国,不仅相关研究较少,而且未发现针对护士跨专业合作能力方面的研究。因此,本研究旨在了解护士跨专业合作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以期提高护理质量及改善患者预后。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采用分层随机抽样,于2014年1~3月抽取四川省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临床护士668名。纳入标准:在职工作者;有护士执业证书;自愿参加研究者。排除标准:门诊及辅助科室的护士;进修生;实习生;调查期间不在所属医院的注册护士(外出进修、休病假者)。

1.2方法

1.2.1研究工具 ①一般资料调查表:由研究者在查阅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情况下自行设计,包括科室、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工作年限、工作岗位、职称、有无跨专业团队合作经历、有无接受过跨专业团队合作的相关培训和有无自己寻求过跨专业团队合作相关知识共10项内容。②合作性健康保健跨专业调查量表(Collaborative Healthcare InterProfessional Survey,CHIPS):由美国Carla[11]在2011年研制,包括4个维度,共39个条目,其中4个维度分别为跨专业沟通、角色澄清、跨专业团队合作和以病人为中心的照护。该量表采用Likert-6级评分,从“强烈反对”到“强烈同意”分别计1~6分,得分越高表明护士跨专业合作能力越好。本研究已对量表进行了翻译、回译和文化调试并进行了信效度的检验,其量表总 Cronbach’s α 系数为 0.986,各维度的Cronbach’a系数为0.789-0.885,显示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1.2.2资料收集 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由经统一培训的调查员面对面进行资料收集。在取得该科护士长同意及支持后,使用统一的指导语向护士说明研究目的和方法,以及填写的注意事项,现场发放问卷,匿名填写,并当场回收问卷。对于当日不上班或因没时间不能填写者,则由调查员根据该科室排班表选择合适时间,对先前未参加护士进行问卷填写及收回。在回收时,调查员需核查问卷填写情况,以保证问卷质量。本研究共发放问卷730份,回收有效问卷668份,有效回收率为91.5%。

1.3统计学方法采用Epidata 3.1双人进行数据的录入,并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则采用频数、百分比进行描述。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作为自变量,以护士跨专业合作能力得分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2 结果

2.1护士跨专业合作能力现状护士跨专业合作能力总均分为(4.95±0.50)分。各维度均分由高到低依次为:跨专业沟通、以患者为中心的照护、跨专业团队合作、角色澄清,见表1。

项目得分跨专业沟通5.02±0.50以患者为中心的照护4.92±0.63跨专业团队合作4.91±0.58角色澄清4.91±0.54跨专业合作总分4.95±0.50

2.2不同人口学特征对护士跨专业合作能力的单因素分析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科室、年龄、文化程度、工作年限、工作岗位、职称、有无跨专业团队合作经历护士的跨专业合作能力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余项目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不同人口学特征对护士跨专业合作能力的单因素分析 (n=668)

2.3护士跨专业合作能力的影响多因素分析本研究结果显示,科室、工作岗位2个变量进入了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可解释总变异的22.8%,见表3。

表3 护士跨专业合作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n=668)

注:R2=0.239,调整R2=0.228,F=22.936,P< 0.01

3 讨论

3.1护士跨专业合作能力现状本研究结果显示,护士跨专业合作能力总均分为(4.95±0.50)分,反映出护士具有较高的跨专业合作能力。一方面可能因为护士所在医院已开展医护一体化合作服务模式,其服务理念是“以病人为中心”[12]。医护一体化合作的过程,不仅可以促进医护人员进行有效沟通、提高护士的沟通交流能力,而且还能有效提高护士的评判性思维、临床专业护理等核心能力[13,14]。另一方面原因可能是本研究对象为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的护士,经常护理病情相对较重的患者,因此医院会更注重对其学习能力、认知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的培养[15]。本研究跨专业合作能力各维度条目得分中,跨专业沟通和以患者为中心得分较高,跨专业团队合作和角色澄清得分较低。分析原因:①跨专业沟通是指来自多专业的学习者/实践者合作性的、有反馈的、可靠的沟通[16]。有研究显示,曾有跨专业合作经历的护士在跨专业合作中会更自信,有利于帮助其与他人进行更好的沟通交流[17,18]。而且,医院级别越高,护士的临床沟通能力越强[19,20]。在本研究中,护士均来自于三甲医院,且超过一半的护士(70.96%)曾有过跨专业团队合作的经历。②以病人为中心是指学者/实践者作为参与者,是否支持患者及其家庭参与计划、实施和评价卫生保健[16]。该医院在1995年就已转变护理人员服务观念,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理念,并在管理过程中不断创新以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有研究显示,工作的环境和氛围对于个人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21]。因此,在这种环境氛围中,护士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会不断深化。③角色澄清是指学者/实践者清楚和理解自己及其他专业背景学者所处的角色,并能恰当的运用所学知识帮助患者制定和满足他们的健康目标[16]。该能力得分相对较低的原因可能是本研究中有多于一半(87.27%)的护士年龄小于35岁,总体较年轻,而年轻的护士离职意愿较高,不利于深入理解护士角色职责,会影响其对患者的护理质量[22]。④跨专业团队合作是指团队中的所有卫生人员共同承担责任、发现分析问题、制定实现目标及共同制定决策的过程[16]。有研究显示,团队成员之间熟悉程度越高,越有利于团队间的合作[23]。本研究护士较年轻,可能会缺乏彼此间的了解,从而影响了合作质量。提示应通过加强医护间的相关教育与培训,开展相关讲座及讨论,来增加医护间的熟悉程度。

3.2护士跨专业合作能力的影响因素

3.2.1科室 由表2~4可知,科室是护士跨专业合作能力的影响因素,且内科及心理卫生中心的护士跨专业合作能力均低于ICU。分析原因,可能是因为ICU主要救治病情复杂、变化快且急危重的患者,所以ICU的护士会具有更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扎实的实践技能、良好的合作意识、正向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及熟练的沟通技巧等,这些都将有利于培养护士的跨专业合作能力,使其在跨专业合作中发挥积极的作用[24,25]。除此之外,根据Stokels[26]的跨专业合作模型分析,ICU护士为更好应对患者复杂的病情,与其他专业人员合作的需求就会越大,即内在动机大,因此更愿意进行跨专业合作,进而在合作中不断提高其跨专业合作能力。因此,医院需要关注到不同科室间护士跨专业合作能力的差异,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学习及效果评价,来达到提高护士跨专业合作能力的目的。

3.2.2工作岗位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士的工作岗位级别越高,其跨专业合作能力越强,与Fujita等的研究结果一致[10]。可能的原因是因为岗位级别晋升的前提需要其自身各方面能力的具备。作为护士长,不仅需要良好的基本素质能力及临床专业技术能力,而且还要有护理管理能力、人际关系能力、护理科研及教育的能力[27]。同时,护士长会有更多与国内外不同专家学者进行交流学习的机会。这些能力、经历的融合会使护士长具有较强的跨专业合作能力,能够更好地在跨专业合作中运用。对于护理组长,需要具备一定的资质、临床经验、较好的沟通能力、较强的问题分析判断及解决能力等特征,这有利于发展其跨专业合作能力[28]。而低层级的护士,如规培护士,由于工作年限较短,专业知识技能掌握仍不够熟练,使其参与跨专业合作中的机会相对较少,因而导致其跨专业合作的能力相对较弱。提示医院应重视对低层级护士的跨专业合作能力的培养,通过评估调查发现不足后,对低级别护士采取的相应知识及技能培训等干预措施来提高其跨专业合作能力。综上,本研究中护士跨专业合作能力总体水平较高,但仍有提升空间。科室和工作岗位是护士跨专业合作能力的影响因素,提示医院应考虑到不同科室间、不同工作岗位的护士跨专业合作能力存在不同,需要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如培训、学习,来提高护士的跨专业合作能力,从而更好地应用到临床工作中,提高护理质量及改善患者预后。

猜你喜欢
科室护士能力
最美护士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爱紧张的猫大夫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视歧——一位住错科室的患者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