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伴低钠血症患者B-型尿钠肽、白介素-6、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检测意义

2018-12-06 11:31王琳琳曹文隽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8年6期
关键词:血钠低钠血症二聚体

朱 晔,王琳琳,曹文隽

(上海市杨浦区控江医院神经内科,上海 200093)

重症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常伴有低钠血症,这是因为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脑组织水肿受压,下丘脑无法正常调节抗利尿激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等的平衡,使得水盐代谢失去平衡。此外梗死急性期患者往往不能主动进食、液体大量流失和/或摄入不足,导致低钠血症的发生。这类患者较血钠正常的患者症状重且预后差[1],体内相关生化指标的变化也更为复杂。近年研究发现,B型尿钠肽(BNP)[2]、白细胞介素-6(IL-6)和D-二聚体水平[3]与脑梗死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而国内对脑梗死伴低钠血症患者BNP、IL-6、D-二聚体水平变化的研究尚属空白。本研究比较120例脑梗死伴低钠血症患者和90名脑梗死血钠正常患者治疗前BNP、IL-6、D-二聚体水平,探讨低血钠对脑梗死患者炎症、凝血等状态的影响,并对其检测意义进行讨论。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2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在发病72 h内入院,Glasgow昏迷评分≤12分,既往无神经缺失体征,符合第五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4],并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按照血钠水平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Na+<136 mmol/l,男68例,女52例,年龄(68.7±6.4)岁,按照血钠水平进一步分亚组:130 mmol/l≤Na+<136 mmol/l为轻度低血钠,125 mmol/l≤Na+<130 mmol/l为中度低血钠,Na+<125 mmol/l为重度低血钠;对照组血钠正常(136 mmol/l≤Na+<146 mmol/l),男48例,女42例,年龄(69.1±5.4)岁。所有患者均未行动、静脉溶栓,无心脏瓣膜病或先天性心脏病,无明显心律失常、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血液病及恶性肿瘤,近3个月内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无血栓性并发症、感染及液体潴留,未合并严重呼吸衰竭及肾功能障碍,既往无甲状腺、肾上腺功能异常,排除近期外伤或手术的患者;未使用阿司匹林、华法林、氯吡格雷、肝素等抗血栓药物。组间年龄、性别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1.2方法抽取研究对象清晨空腹静脉血10 ml,于1小时内 4 ℃条件下12000 g离心力离心15 min。收集上层血清,并放入-80 ℃冰箱保存备检测。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D-二聚体(日本Sysmex凝血仪),免疫层析法测定BNP(Bicda免疫检测仪,武汉佰奥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双核体夹心免疫层析法测定IL-6(上转发光免疫分析仪UPT-3A,北京热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所有操作严格按操作规程和试剂说明书进行。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多重线性相关分析。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观察组和对照组BNP、IL-6、D-二聚体水平及Glasgow评分比较观察组BNP、IL-6、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对照组,Glasgow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见表2。

表2 观察组和对照组BNP、IL-6、D-二聚体水平及Glasgow评分比较

2.2不同程度低血钠患者BNP、IL-6、D-二聚体水平及Glasgow评分比较重度低血钠患者BNP水平高于轻度低血钠患者,IL-6水平高于中度和轻度低血钠患者,Glasgow评分低于轻度低血钠患者;重度和中度低血钠患者D-二聚体水平高于轻度低血钠患者(P< 0.05)。见表3。

表3 不同程度低血钠患者BNP、IL-6、D-二聚体水平及Glasgow评分比较

a:与重度低血钠相比,P< 0.05;b:与中度低血钠相比,P< 0.05

3 讨论

低钠血症常发生急性脑梗死后48 h内,与患者意识障碍、恶心、呕吐等症状以及甘露醇等脱水药物的使用有关。其机制主要是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失衡。对此类患者如不及时纠正血钠水平,易导致脑水肿的进一步加重,产生颅内压增高、呼吸暂停,甚至造成患者死亡[5]。

IL-6与中枢神经系统的缺血损伤有关,参与了炎症调节和免疫反应[6]。炎性反应既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又可导致冠状动脉血栓形成甚至闭塞。本研究中急性脑梗死伴低血钠患者的IL-6水平显著高于血钠正常的患者,且差异最为显著,重度低血钠患者的IL-6水平显著高于中度低血钠和轻度低血钠患者,与既往研究结果相符[7]。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共同的病理基础,以往被主要用于心血管疾病诊断的指标,如BNP、D-二聚体等,在脑梗死的诊断中逐渐受到重视[8]。BNP广泛分布于脑、脊髓和心肺等组织中,其主要作用为排钠、利尿和扩张血管等。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的单体,体内D-二聚体增高时代表凝血酶生成增多,继发纤溶亢进,是发生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9]。在本研究中急性脑梗死伴低血钠患者的BNP、D-二聚体水平高于血钠正常患者,重度低血钠患者的BNP水平高于轻度低血钠患者,重度和中度低血钠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高于轻度低血钠患者,提示低血钠可能会造成BNP和D-二聚体水平的进一步增高,检测BNP和D-二聚体同样有助于对此类患者的状态进行评估。急性脑梗死BNP水平增高可能是因为脑梗死急性期,脑组织缺氧、缺血,血管舒张反应明显下降,泡沫细胞增加,血管壁压力过大引起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改变,导致BNP水平的升高[10]。急性脑缺血后,脑组织缺血坏死,导致单核巨噬细胞等被激活,分泌大量IL-6,其增高程度与梗死面积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存在相关性。其原因可能是炎症发生后炎性细胞释放细胞因子IL-6等炎症介质,促进炎性细胞与血管内皮间的黏附,加快了炎症的进程,血栓周围炎症程度和血管壁的损伤,进而导致脑梗死[11]。此外,通过Glasgow评分可以发现,伴有低钠血症的患者Glasgow评分显著降低,重度低血钠患者评分显著低于轻度低血钠患者,说明低钠血症,尤其是重度低钠血症的发生提示患者状态不佳,预后不良。

脑梗死伴低钠血症的患者BNP、IL-6、D-二聚体水平高于一般脑梗死患者,并随低钠血症的加重进一步升高,同时Glasgow评分显著降低。对BNP、IL-6、D-二聚体的检测有助于对此类患者的状态及预后进行评估。

猜你喜欢
血钠低钠血症二聚体
自发性脑出血发病后血钠水平对30 d内死亡率的影响
血钠波动值在预警院内死亡中的价值
肝硬化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特利加压素治疗后低钠血症的发病率及其危险因素
针对性护理在小儿高热惊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吉兰-巴雷综合征合并低钠血症的相关研究进展
D-二聚体和BNP与ACS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联性
托伐普坦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的效果观察
联合检测D-二聚体和CA153在乳腺癌诊治中的临床意义
两种试剂D-二聚体检测值与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值的相关性研究
D-二聚体检测参考区间的验证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