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在提高呼吸机冷凝水无害化处理合格率中的应用效果

2018-12-06 11:31李铀氢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8年6期
关键词:圈员冷凝水消毒液

李铀氢,虞 瑰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外科监护室,四川 成都 610072)

呼吸机冷凝水的产生是由于呼吸机湿化罐送出的加温加湿气体以及患者呼出的气体温度高于室温,在呼吸机管路中冷却,形成冷凝水集结于管道中[1]。冷凝水内易有大量病原菌繁殖,菌落总数可达105cfu/ml,为有效预防控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要求呼吸机冷凝水应及时倾倒[2]。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倾倒的呼吸机冷凝水应进行无害化处理,冷凝水应倒入含有有效氯为2000 mg/L的消毒液的有盖塑料桶内,并盖好盖子,倾倒冷凝水时应戴手套,当倒入冷凝水达到1000 ml或超过24 h应重新更换消毒液[3]。品管圈(QCC)是指由相同工作场所的人们,为解决同一现场的问题,提升工作效率而自发组织的一个小团体,按照一定活动程序来持续改善与管理工作现场[4,5]。为有效落实呼吸机冷凝水的无害化处理,2015年8月至2016年4月应用品管圈活动对冷凝水无害化处理进行持续改善,取得成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QCC小组于2015年8月至2016年4月开展此次品管圈活动,成员由外科监护室7名护士自愿组成,推选组长一名,辅导员由护士长担任,年龄24~35岁;其中硕士1名,本科4名,专科2名;主管护师3名,护师3名,护士2名。小组名称为生命圈,圈名及圈徽的设计均体现手牵手,团结合作,共同呵护患者生命的意义。活动主题确定为:有效防控院感,落实冷凝水无害化处理,活动步骤在PDCA的引导下,按品管圈十大步骤有序进行:P阶段,主题选定、计划拟定、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定;D阶段,对策拟定与对策实施;C阶段,效果确认;A阶段,标准化与检讨改进。

1.2方法

1.2.1调查及解析冷凝水处理问题 调查内容包括消毒液的浓度是否有效,倾倒消毒液后是否盖上盖子,倾倒冷凝水时是否带手套,是否及时更换消毒液在内的4项内容。调查对象为排除QCC小组成员、护士长、休病产假者后护理人员总数的2倍,同时纳入进修护士5人次,实习护生20人次,共计109人次。根据不同层级护理人员所占比例来确定相应层级护理人员调查数量:N3,6人次;N2,34人次;N1,36人次;N0,8人次。调查时间为每日晨7:30-8:00,由小组成员到使用呼吸机患者床旁进行现场查检,调查方法有使用含氯试纸测试,现场观察及提问法。

结果调查冷凝水无害化处理4项内容各109人次,共计436人次,错误228人次,错误率52.29%,根据二八法则对4项内容进行分析,得出改善的关键内容为:配置有效氯浓度的消毒液与及时更换消毒液。全体圈员运用头脑风暴法,以鱼骨图分析法列举消毒液浓度配置不正确及消毒液未及时更换的可能原因,对所有原因进行分类,并进行真因验证,最终得出导致冷凝水无害化处理不到位的原因为:知识培训不足;冷凝水收集桶不规范;获取含氯消毒片不便;消毒液的更换责任未落实责任人。

1.2.2对策 加强知识培训,邀请院感办老师与科室呼吸治疗师对科室护士、进修护士、实习护生进行冷凝水相关知识及正确处置方法的培训,培训后进行考核;在实习护生与进修护士的入科宣教部分中,加入有关冷凝水相关知识、危害、正确处置方法的内容,并于入科宣教后增加关于冷凝水正确处置知识的考核,直至考核合格方可进入临床实践。

规范冷凝水收集桶科室购置统一大小的污水桶,共36个,每床一个,污水桶放置在每间病房的洗手池柜中;于桶身标志1000 ml水位刻度线,并张贴冷凝水消毒液正确配置方法和正确浓度;绘制冷凝水配置的流程图,并张贴于桶身。固定含氯消毒片的位置与数量将含氯消毒片固定放置在每间病房洗手池柜中,并张贴标识;每间病房放置含氯消毒片的数量不少于4倍床位数。落实消毒液更换责任增加7~19班次,为更换冷凝水消毒液的主要负责人,负责每日倾倒及重新配置冷凝水消毒液;白班实习护生,7:30到科室后负责协助主要负责护士更换当日消毒液;夜班责任护士,为更换冷凝水消毒液的督导负责人,主要敦促及检查消毒液的更换。

1.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有形成果利用自制冷凝水相关知识问卷对科室临床护理人员、进修护理人员、实习护生进行调查,总题目正确率由QCC活动前的36.40%提高到93.15%。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冷凝水无害化处理的合格率为47.71%,实施后合格率提升到86.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0.366,P< 0.000)。冷凝水无害化处理的各项检测项目活动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品管圈活动结束后3个月科室冷凝水无害化处理的合格率仍维持在80%以上,新入护理人员对冷凝水处理的合格率为86.81%,显著高于非新入护理人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63,P< 0.049)。见表2。

表1 QCC活动前后冷凝水无害化处理各监测项目合格情况[人次(%)]

表2 QCC活动后3个月冷凝水无害化处理合格情况

2.2无形成果QCC活动前后7名圈员就自信心、积极性、沟通协作、QC手法、团队凝聚、解决问题能力6项指标进行评分,每人每项最高5分,最低1分。参与活动后圈员各项自评总分为19~31分,与活动前12~22分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3 讨论

3.1品管圈活动有利于提高呼吸机冷凝水无害化处理合格率呼吸机冷凝水中的温热潮湿环境易于病原的生长繁殖,其中含大量的病原菌[1]。研究指出[3],冷凝水的正确收集和无害化处理是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减少人机对抗的重要措施之一。

品管圈活动是应用多种品质管理工具,运用PDCA循环程序进行持续的质量改进[6]。国内文献显示,品管圈活动可以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管理[7]。本研究结果表明,将QCC活动应用于呼吸机冷凝水的无害化管理当中,也取得了明显的改善效果,处理合格率由47.71%提高至86.70%,同时效果维持较好;QCC活动后3个月的调查显示,新入护理人员的冷凝水无害化处理合格率显著高于非新入护理人员,这可能与QCC活动对策中对新入护理人员入科时进行的冷凝水无害化处理的相关知识培训与考核,让她们一开始就树立了严格的冷凝水无害化处理观念有关。

本次QCC的7名圈员在活动过程中积极进行头脑风暴,群策群力,建立了新入护士关于冷凝水无害化处理知识的培训与考核制度,让知识的培训落到实处;从排班管理上新增班次,对冷凝水的管理实施共同处理与监管,落实责任人,设置督导人,使冷凝水的处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统一污水桶,设置刻度线,黏贴消毒液配置流程图,保证冷凝水处理过程中所需物品的数量且固定放置位置,减少了护理人员寻找相应物品的时间与精力浪费,稳步提高冷凝水无害化处理合格率。

3.2提升圈员综合素质通过本次活动,圈员综合素质得到提高,本次研究的无形成果显示,圈员在自信心、沟通协作、QC手法、团队凝聚力等各无形成果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提高,表明QCC活动让圈员自主参与,发挥管理能力,充分发挥了各自的积极性,使圈员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与李天民等[8]研究报道一致。研究表明[9]品管圈活动能激发圈员进行思考,提高创造能力。在活动中通过培训、积极发言、自我展示,不仅丰富了圈员的专业知识,同时对于品管手法也有了相应的掌握,也增加了自信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3存在的不足及未来改善重点我们在本次QCC活动中与活动后也进行了回顾和评价,分析存在的不足和下一步改善的重点。发现收集冷凝水的污水桶在使用过程中护理人员未将盖子盖严或者未盖盖子,这会导致含菌的污水蒸发于病室的空气中,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目前所使用的普通污水桶不够方便适用,下一步将把重点放在改进及发明呼吸机冷凝水专用污水收集装置方面。同时也将定期追踪本次活动的效果,不断进行修正和提高,通过持续的改进与完善才能发挥品管圈管理质量的最大效果。

猜你喜欢
圈员冷凝水消毒液
依托PDCA管理推进全科品管圈活动的开展
空调冷凝水回收与利用技术的现状及展望
饱和蒸汽冷凝水循环利用
84消毒液
小型洁净室干盘管及其冷凝水管道施工优化
品管圈对增强CT检查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
浅谈品管圈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隐形矫治患者佩戴矫治器依从性中的应用
可加消毒液的拖把
84消毒液的安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