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进程下农民增收问题分析

2018-12-07 06:40影,姚
经济研究导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农民收入务工人员进程

陈 影,姚 芬

(1.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重庆 400072;2.陕西职业技术学院,西安 710100)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了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城乡一体化建设,而三农问题又是全党工作的核心。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农问题必然是今后重点解决的问题,也是难点问题。而解决该问题的根本方法是让农民增收,将农村逐步向城镇转变,实现城乡一体化目标。因此,要想实现城镇化,其着力点应当是增加农民收入。

一、实现农民增收,城镇化建设是最有效途径

近年来,城镇发展迅速,城乡间的距离在不断扩大,农民收入增长速度明显低于城镇居民收入。面对这样的形势,关于如何增加农民收入的问题展开了讨论,其中不少专家学者提出了增收途径。例如,输出劳务,建设现代化农业,提高政府对农业的投入力度等。在诸多途径中,增加农民收入的最有效途径便是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进程。

1.劳务输出带来的经济效益缺乏后劲。自20世纪末期开始,农村开始出现有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趋势,其中的主要形式是到城镇打工,当时农民增收的一大亮点也是外出务工所获得的收入。近年来,农民增收又出现了新的问题。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发展,用工单位对劳动者的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时由于农村剩余劳动力普遍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很难满足当前用工市场中技术含量较高的职业需求。此外,随着城市中经济水平的不断攀升,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城市中打工的生活成本不断提高,有的务工人员收入增长幅度不及生活成本增长幅度快,久而久之出现了农民回乡的现象。2004年以来,随着农村务工人员的回流,不少地区出现了“民工荒”的现象,这也让我们看到了当前依靠劳务输出增加农民收入的方式,其后劲不足。

2.现代化农业对农民增收所起作用有限。农民生产成本、农业增加值、产出量及价格等都会影响农民的农业收入。现代农业模式下发展绿色、物理、观光、特色、立体等农业类型,无疑会增加产量和改善品种,并且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调节,提高综合效益,为农民增收,同时能不断提升我国农业在全球中的国际竞争力。但还应当关注的是,农产品价格、产量等会直接影响农民来自农业的收入。首先,在当前农产品市场中,我国呈现出供求平衡的格局。不可否认的是在粮食安全问题上,我国发展现代农业所做出的贡献毋庸置疑,但农产品的需求量在我国已经呈现饱和的状态,即使农民依靠现代化农业能够增加收入,农产品的消耗也不会因此得到增加。其次,从价格层面来看,农产品的价格波动较小。当市场需求量未呈现大幅度扩大的情况下,价格的上涨势必与农产品产量减少有直接关系,而农产品价格下降主要是因为农产品产量较高引起的,这就导致当农产品增产的情况下,农民的收入不会出现上涨的现象。从我国农业在国际上的地位来看,发展现代农业可以提高国际竞争力,但要想通过此种方式提高农民收入,其所起的作用十分有限。

3.政府对农业投入无法承载。有专家学者针对此项问题进行了专门的论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无论是社会发展水平还是经济实力都极大地增强了,已经具有绝对的实力用以扶持农民,为农业进行补贴。如果通过政府不断提出惠农政策来保障粮食安全,不断提高农民的积极性,这种方式在我国是可行的。但如果仅仅依靠政府对农业的投入实现农民增收,这种方法在现阶段是无法实现的。我国是农业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近五成,面对如此庞大的数量,仅仅依靠政府补贴农业,以实现农民增收,显然财力上是不足的。

4.城镇化建设是必然选择。结合上述分析,农民增收不能仅仅依靠进城务工、现代农业或政府的投入来实现。在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不断持续推进可以使农村人口产生有序的转移,并且从根本上增加农民的收入。在衡量一个国家城镇化水平时,所依靠的城市化率是主要指标,该指标也就是一个国家中总人口与城镇人口的比例。结合世界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只有城镇化率达到50%左右时,才能实现国家走出贫困,并且向小康社会发展。当该指数达到70%时,证明此国家走向富裕;当该指数达到85%后,此国家的富裕程度较高,通常世界上中等发达国家的城镇化率都在这个水平。假设农村总产值是恒定的,此时农民依靠农业所获得的收入恒定,如果城乡人口都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城镇化率如果实现从A提高到B,农民的人均收入就会是过去的(1-A)/(1-B)倍。这就好比农民的总收入是一块“蛋糕”,当“蛋糕”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增大时,吃“蛋糕”的农民却不断减少,则每个农民所获得的“蛋糕”数量也呈现增长的趋势。目前,我国的城镇化率在50%,如果该指标提高1%,则会带来农民收入提高2%的成效。由此可见,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收入,推进城镇化发展的进程是必然选择。

二、农民增收助推城镇化发展进程

1.农民增收助推城镇化发展进程的成因。在我国,始终将城镇化发展进程看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尽管此项工程千头万绪,但仍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依然要分清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并将主要矛盾作为问题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在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最终受益者是农民,他们既是参与者,更是主力军。当前我国的三农问题所呈现出的问题相对集中,例如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成本在不断提高,结构上将供求关系出现矛盾,加之城乡之间的融合速度不断提高,农村正在加快社会结构转型。在农村人口众多、土地匮乏等矛盾随之加剧,很多农村的劳动力正在向外转移,“空心村”“老龄村”等发展趋势明显,农村发展对外的依存度也在不断提高,过去单一的农民利益诉求开始向多元化发展,农业的资源流失不断提高。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其一,农业生产领域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目前我国的农业还未完全实现现代化,国家出台了很多惠农政策,并且将农业税等相关税费取消,但有关农业生产方面的物资成本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这便导致农民从事农业生产时的成本持续攀升,农业收入的增长幅度有限。其二,农村还未完全实现产业化,城镇高速发展的工业化进程,不断拉大城乡间的收入差距。面对城市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务工人员进入城市,农村的劳动力匮乏,很多“空心村”“老龄村”的发展速度加快。但值得关注的是,农村务工人员由于缺乏相应的技能,农村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收入处于较低水平。不少城市还存在户籍限制,社会公共服务等利益无法被农村务工人员所享有,加之子女教育、居住等生活成本的不断提高,在城市农村务工人员的收入中可支配部分所占比重很低。

2.农民增收是城镇化建设的突破口。在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增收的问题成为建设新型城镇化的突破口,并且农民增收始终都作为城镇化发展的总体方向。换言之,在城镇化进程过程中,农民应当是最大的受益者,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投入到城镇化建设中来。应当注意的是,城镇化建设中的农民增收应当是持久性的。只有让农民感受到收入是可以预见的,他们才会有更大的热情参与到城镇化建设中来。在外务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金融危机、拖欠农民工工资等现象依然存在,农村的劳动力成为受害者,他们的利益受到直接的损害,城镇化发展进程的难度增大。

如何使农村劳动力能够在城镇化建设中实现持续增收?首先,要想实现农村劳动力增收,应当实现农业增收,将农业的劳动力提升,平衡现阶段在农村市场中失衡的农产品供求关系,将农业中的产业链不断拉长,进而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利润空间。其次,实现农民增收应当实现工业增收。在农村众多劳动力向城市流动的情况下,隐藏的是一种伪城镇化的特征,并非真实的城镇化进程的特征。实现城镇化,农村劳动力应当回归农村,实现劳动力的回流和资本的聚集,帮助农村建设属于自己的工业。实现产城互动、统筹城乡是城镇化建设的特征。不少城市开始将工业发展区移至城乡交接的地域,这样做可以有效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回流,农民在家门口便可以就业创收。但值得关注的是,将工业区搬至城乡交接的地域,并非征用农村土地,也决不能将污染带到农村,而是将工业产值带到农村。这些问题就要求当地政府部门多渠道宏观规划,激发农村工业开发,采用风险补偿等方式为农民担保。在土地被征用的过程中,应当确保农民的利益得到维护,并且结合安排工作等方式,为农民争取更多致富方式,摆脱贫困的现状。

在城镇化进程中,农民的增收一定是收入中的可支配部分随之增加。换言之,农民不仅要增加收入,还应当使自身的生活成本降低,对于公共服务方面要实现城镇均等化。对此,我国已经重点考虑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及住房问题,并出台了相应的保障政策。在加大对农村下一代子女的教育问题上重点投入,并在农村建设基本设施,切实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让农民真切感受到城镇化进程带来的实惠。

三、小结

城镇化建设与我国的三农问题有相同的出发点,这便是不断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增加他们的收入水平。只有让农民增收,才能让农民切实体会到城镇化建设的益处,进而激发农民积极参与到城镇化建设中来。从我国宏观层面来看,城镇化建设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也对于不断扩大内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由此可见,应当将农民作为城镇化建设的源动力,将增收作为突破口,以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城镇化建设的内生动力。

参考文献:

[1]李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与农民增收问题剖析[J].农业工程技术,2017,(2).

[2]师冰洁.“十一五”期间河南农民增收问题研究[J].宁夏农林科技,2012,(7).

[3]王秀峰,田华.基于城镇化的农民增收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6,(22).

[4]张薇,叶文辉.少数民族地区农民增收问题研究——以云南省蒙自市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16,(28).

[5]戴晓鹂,姚水安.河南省农民增收问题的实证分析与对策研究[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

猜你喜欢
农民收入务工人员进程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云南:800多名务工人员乘“务工专列”外出就业
陕西农民收入:一路爬坡过坎
收入结构更加优化 城乡差距逐步缩小 “十三五”期间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人在干什么?增收不单靠出门打工——搬迁后农民收入来源报告
有效把握政治新形势 积极推动党建工作进程
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进程与展望
快速杀掉顽固进程
诗歌专列送务工人员返乡过年
我国进城务工人员总量增至 28171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