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经验与展望

2018-12-07 20:05林悦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18年12期
关键词:医养居家养老

林悦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河南 郑州 450042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1]。改革开放40年,我国致力解决养老问题。如何让老龄人口高质量享受晚年生活,维护长者健康和生命尊严,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1 改革开放40年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的发展

1.1 老年群体的需求和养老观念发生转变

老年人的养老观念从只关注医疗、饮食“生命养老”向提高生活质量“品质养老”发展,形成多元化养老需求体系。以往老年人习惯不生大病不接受医疗服务,现在老年人更注重精细化医疗服务。更多老人希望参与老年大学及老年兴趣小组,渴望更丰富和有尊严的生活。除传统服务外,心理咨询、健康管理等服务位列老年需求前茅。更多老人愿意参与公益活动,寻求生命价值感。

1.2 居家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 “三位一体”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2005年,民政部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养老服务对象和投资主体应向多元化发展,服务队伍要逐步专业化。2006年,国务院明确提出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2008年全国老龄办进一步明确居家养老服务内容,标志中国养老服务业进入高度发展时期。新的养老服务开始发展,例如以房养老模式、虚拟养老院模式、异地循环养老以及全产业链式综合养老服务模式。

1.3 养老事业逐步由传统业态到新型业态转变

《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指出,智慧养老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品,实现个人、家庭、社区和机构的对接[2]。养老服务业由传统养老服务向新型业态转变,智能养老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10分钟一键上门服务、“互联网+养老”生态体系等逐步推出。

2 养老社会服务体系发展中的不足

2.1 养老服务机构运营状况不乐观

公办老年机构供不应求,只能通过设定准入标准接纳老年群体。多数公办养老机构接纳老人设立标准以“无子女、无固定收入、无劳动能力”为主。民办养老院条件好的费用高,价位相对低的条件和服务又不尽如人意,很多人处于观望阶段。

2.2 居家养老服务覆盖率低,社区养老专业化程度需进一步提高

居家养老服务在我国还是新生事物,在中国仍然“水土不服”。当前居家养老服务针对群体是收入高、思想开明的乐龄老人。这个定位比较局限,如何能融合中国国情、提供适合中国老人的居家养老服务,是居家养老服务未来发展的方向。

当前日间照料中心存在功能不齐全、受益人数比例低、日间照料时间有限、智能化平台尚未搭建、照料人员不够专业化等问题;部分社区日间托老中心接受的都是身体健康、生活自理的老人。很多服务中心没有专职医护人员,对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并没有接收能力。

3 养老社会服务体系未来的发展方向

3.1 深化养老服务市场改革,推进 “智慧养老”建设

3.1.1 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

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老年人开展照料服务,运营部门可以是专业的家庭养老服务中心或专业化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项目团队。政府部门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应按照量力而行、可持续服务的原则,由民政部门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研究确定。

3.1.2 提升社区养老服务质量

进一步挖掘现有社区公共服务中心服务潜能,将“嵌入式养老院”模式、“积分养老”模式、“互联网+养老”等成功经验推广。对符合条件的特殊群体老人,实行政府发放服务券提供抵偿服务。将社区养老服务用房和适老化设施作为新建小区必建项目,由建设单位统一规划建设和工程验收。充分利用农家大院、闲置房屋和场所建设运营农村养老服务中心。依托“智慧城市”建设背景,以“12349热线”为基础,建立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智慧养老云平台。推行社区“养老顾问”服务,提供养老服务资源及养老政策咨询。

3.1.3 凝聚社会力量建设养老机构

养老机构可发展为“政府大力支持,社会捐资建设,独立市场运营,盈利循环发展”运营模式[3]。进一步降低养老服务行业准入门槛,逐步放宽外资准入限制,降低医养结合规划土地成本。建立养老机构分类管理和服务评估制度,制定服务标准,健全购买主体、养老服务对象和第三方评估主体结合的评审机制,提升养老服务质量。

3.2 统筹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资源,加强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建设

3.2.1 政府部门要高度重视医养结合工作

结合当地医疗卫生、养老服务发展规划,编制医养结合机构设置和空间布局专项规划,制定配套政策措施和规划方案。非营利性医养结合机构采取政府划拨土地方式,对营利性医养结合机构采取土地租赁、出让方式服务用地。

3.2.2 支持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创立医养结合机构

允许慈善基金会、企业等社会力量来运营,运营建设项目采用备案制,简化审批程序和环节。医养结合机构用电用水用气按照居民生活价格执行,实行阶梯收费最低标准。

3.2.3 培养医养结合机构紧缺人才,推动公益慈善组织参与养老服务

选拔老年服务与管理、临床医学、针灸推拿等涉老专业学生定向培养,探索建立市级老年医学、康复、护理、中医等实训基地。各区县政府和民政部门应加大对养老服务人才培养的激励支持力度,鼓励市管高等院校和中职院校开设老年护理、老年学、老年心理学等学科,加快护理院校、医院与各类养老机构合作,继续开发养老服务专业化实训基地和定向培养单位,通过定向培养、进修、短训、自考等形式提高从业人员技能。同时养老行业协会应做好专业技术培训、职业水平评价和继续医学教育等工作。

猜你喜欢
医养居家养老
医养当兴
为您的居家健康生活 撑起一把保护绿伞
居家好物,为你打造更浪漫的家
staycation居家假期
养生不是养老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医养结合 我们这么做
养老之要在于“安”
医养结合真的难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