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寨村建设生态宜居乡村的研究

2018-12-07 20:05王丹丹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18年12期
关键词:宜居党员农民

王丹丹

中共新乡市委党校,河南 新乡 453000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1]。在乡村振兴战略当中,生态宜居是基础,生态宜居既是重要任务,也是一项内在要求[2]。本文以长垣县云寨村为例,分析了建设生态宜居乡村中的经验,并就如何进一步促进生态宜居乡村建设提出了初步的研究。

1 云寨村建设生态宜居乡村的基本情况

云寨村2015年被评为“河南省生态文明创建示范村”,2017年被评为“全国环境卫生整治示范村”。云寨村通过加大垃圾集中处理工作力度、坑塘绿化、污水处理、闲置庭院整治等多种措施,使得整个村的环境面貌发生很大变化。

1.1 经济基础更加坚实有力

云寨村紧紧围绕“强村富民”这一目标,以美丽乡村为推动,积极打造“党组织+合作社+党员”致富共同体。结合云寨村之前有种植鲜花的历史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大力推进“花香云寨”项目,全村进行花卉种植,项目实施后,实现一街、一巷、一院一花,村级集体经济得到较快发展。

1.2 基本建设更加健全完善

云寨村村内主街道实现了路面的硬化,道路两旁也种植了各色的绿植和花卉,安装了道路照明设备。另外云寨村还普及自来水、光纤入户等项目。

1.3 乡村文明更加深入人心

云寨村制定了《村规民约》并在显要位置进行张贴宣传,农民生活方式健康、文明,村内定期开展乡风民风评议活动,先后评选出“星级文明户”4户、“五好家庭”7个。2010年该村被评为“河南省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村”,2016年被评为“县级文明村”。

2 建设生态宜居乡村的云寨启示

2.1 突出宣传引导

云寨村以村党支部为依托,采取党员联系农户的形式,真正把美丽乡村、生态宜居的思想变成老百姓的内在思想,全村人一同致力于生态宜居的工作上来;多次组织本村的党员干部和农民代表到陕西、山东、河北等地参观学习,亲身体验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带给村民实实在在的好处,激发了群众参与建设美丽乡村的热情,组织群众义务投工投劳万余人次,改造本村生活环境面貌。

2.2 突出民意引领

无论是选择本村的生态宜居的建设模式,还是村庄的总体规划、工程项目的具体实施步骤、村庄的长效管理机制等重大事项,村两委班子都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深入征求党员、群众意见。在立足本村特殊地理位置,顺应群众生产生活习惯和村庄自然基础条件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和鼓励群众采取适宜本村的建设方式,科学建设生态宜居乡村,形成了建设“花香云寨”的总体思路。

2.3 突出党员先行

全村42名党员分成5个党小组,村两委成员担任组长,采用量化积分制管理,对每个党员每年进行一次排名,包括党风廉政、工作作风、平时工作表现、参会签到、对村里提的建议、所做的公益事业,从这几个方面公开评定优秀党员。支部全体党员在工作中要亮明自己的党员身份,做出示范带头的承诺。

2.4 建强村级班子

坚持加强村级队伍建设,是推动生态宜居乡村建设的重要支撑。建立以村党支部书记为组长,村委会主任为副组长,村两委成员及农民小组组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建立村两委工作群、村务群、党支部群、党员群、便民服务群,及时处理群众提出的问题,都有专职人员进行回复和处理,使其真正成为带领群众建设生态宜居乡村的“主心骨”。

3 建设生态宜居乡村的实现途径

“生态宜居”意味着农村环境必须是青山绿水,必须是和谐、美丽、适宜人们居住。因此,生态宜居不仅需要有硬件配套,如生活设施建设,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建设,农田水利科技等农业基础建设等;还要有软件方面的建设,如村容村貌整治、风俗习惯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物质与非物质文化传承等。因此,生态宜居乡村建设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全方位工程,必须长期有效地抓好。

3.1 建设生态宜居乡村,需要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

首先,各级政府应当对农村进行政策倾斜,制定农村自然资源收益用于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政策。其次,应加大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投入力度。再次,积极引导金融部门资金支持。最后,可以通过其他路径筹集资金。

3.2 建设生态宜居乡村,需要立足本地开发自身特色

推进生态宜居乡村,并不是要把各个乡村建设得千篇一律、千村一面,而是要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建设质量和长效管护上因地制宜,各具特色。要充分考虑其村庄的自然、人文、交通、旅游、矿产等诸多特色元素的统一协调,让各个村庄结合各地不同的自然环境、发展基础、资源禀赋、传统文化,找到适合各村发展的特色突破点,最大程度地体现出对生态资源的尊重与保护,这就要求立足实际推进生态宜居建设,在建设中给各个乡村预留个性化的发挥空间。

3.3 建设生态宜居乡村,需要加强生态宜居的宣传工作

一是要对村级“两委”班子成员进行专题培训。明确生态宜居在乡村振兴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垃圾处理的意义、处理流程、村级的任务和责任、两委班子成员应承担的职责等内容;对村两委班子和村小组长及各种代表加强引导,进一步强化治理人员培训力度,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二是要采取多种形式对村民进行宣传教育。要运用文化墙、广播电视、网络、乡村剧团等形式,从理念上、行动上对群众进行生态文明观念的宣传。

3.4 建设生态宜居乡村,需要加强对农民的引导工作

农民是农村发展过程中的主体力量。正是依靠农民的智慧推动着农村社会的发展。因此,在建设生态宜居乡村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尤其是在生活垃圾处理、围村林建设、闲置土地绿化等方面,调动农民主观能动性,使得广大农民参与进来,保障绿化美化的效果。同时要充分挖掘和发挥乡贤的作用,宣传好在农民间威望高的人、干部、模范,用他们的事迹去引导和教育村民,使得他们自觉向这些模范看齐,自觉行动起来治理乡村环境,维护乡村的环境。

3.5 建设生态宜居乡村,需要做好村级治理工作

要用村规民约和法律法规对群众予以约束,促使群众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和行为习惯。比如定期开展农村生活环境卫生评比活动。通过房前屋后“三包”和星级卫生评比等方式,提高农民环境美化意识,运用政府补贴等形式鼓励农民参与垃圾治理,改变房前屋后脏乱差现象。

总而言之,推进生态宜居乡村建设,新时期农村全面发展的全新探索,只有通过分析示范点的经验,归纳总结其成功机制,并不断提高建设水平,才能确保建设生态宜居乡村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和突破,才会打造出更多的蓝天白云的美丽乡村。

猜你喜欢
宜居党员农民
我是党员向我看
相约天然氧吧 感受宜居“金匮”
宜居的海底城市
“我是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宜居大化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宜居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