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官话和中原官话的个体量词比较

2018-12-08 09:37余江英侯怡雪
文教资料 2018年24期

余江英 侯怡雪

摘 要: 西南官话和中原官话都属于北方方言,两大方言有共性也有差异性。本文以这两个官话的个体量词为研究对象,并据此分析这两地方言个体量词使用上的异同和特点。通过对所列词条比较,我们发现:利川方言和费县方言的个体量词的差异较小;利川方言的个体量词比费县方言的个体量词更丰富些,且更具地方特色。

关键词: 西南官话 中原官话 利川方言 费县方言 个体量词

引言

西南官话和中原官话都属于北方方言,两大方言有共性也有差异性。本文以个体量词为例,以西南官话的代表利川方言和中原官话的代表费县方言为调查对象,对两地方言的个体量词进行比较研究,据此分析西南官话和中原官话的个体量词的特点。

一、个体量词总体表现

个体量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单个量,它是相对集合量而言的;个体量词是名量词的主体,运用范围广泛,功能作用是多方面的,数量也较多[1]。

据统计,利川方言中的个体量词共有96个,费县方言中的个体量词共有87个,具体情况如下所示:

在利川方言中共有96个个体量词,在费县方言中共有87个个体量词。其中,利川方言和费县方言共有的个体量词有82个,它们是:把、瓣、本、笔、边、部、层、场、床、刀、道、墱、滴、点、顶、栋、段、顿、朵、方、分、份、封、服、幅、副、杆、个、根、股、挂、号、户、家、架、间、件、节、截、届、句、卷、棵、颗、口、块、管、款、辆、列、码、枚、门、面、匹、篇、片、期、任、扇、身、声、首、所、台、条、贴、头、团、坨、味、项、样、页、盏、张、阵、只、支、枝、种、座。

二、使用异同特点分析

从数量上看,利川方言中的常用个体量词总数大于费县方言中的常用个体量词总数。通过上述数据发现:利川方言中的个体量词的数量大于费县方言中的个体量词的数量;利川方言和费县方言的个体量词相同的数量远远多于不同个体量词的数量,由此可见,利川方言和费县方言的个体量词的差异较小;费县方言中有特色的方言创新个体量词稍少一些。

利川方言和费县方言有一个共有的通用个体量词“个”,而且与普通话的“个”相比较而言,利川方言和费县方言的“个”使用范围更广,还有相当于普通话的“把”(一个刀子、一个尺子)、“道”(割了一个口子、一个缝)、“户”(一个人家)、“家”(一个超市、一个店铺)、“架”(一个飞机、一个钢琴)、“条”(一个狗、一个鱼),等等。

利川方言和费县方言有两个相同且有特色的个体量词,即“墱”和“坨”,如称说“九级台阶”都用“九墱”,称说“一团泥(巴)”都用“一坨”。

利川方言和费县方言各自存在一些不同的个体量词,这些个体量词各有特色。据统计,利川方言中有而费县方言没有的个体量词有13个,具体用法如下所示:

溜:在费县方言中,“溜”既可以作名词,又可以作量词。用作名词,如:水溜,指湖与田汇通的水沟;用作量词时,常用来表示成排、成条、成串的事物,大多用来表示乡村田间种植作物的土行,中间以土高高填起来,高于两侧的土地,如:还有一溜花生没刨|这一溜白菜长得很好。相应的,在利川方言中,与“溜”相当的个体量词是“路”。

抷:“抷”是一个方言词,在费县方言中较为常见,各乡镇方言中比较常用。在普通话中,“抷”作动词,分别是“披”和“用两手捧”的意思。在费县方言中可作量词,作量词时大多用来修饰人或动物的排泄物,并且读音和普通话完全不同,量词“抷”本身是方言词,口语色彩浓厚,因此,量词“抷”书面用例较少。但在费县方言中,量词“抷”使用范围较广,可以形容大部分人或动物的排泄物,如“人、鸡、鸭、鹅、狗、猪、牛”等的排泄物,具体如:一抷屎、一抷鸡屎、一抷狗屎。相应的,在利川方言中则用“□[]”来称说,如:一~屎、一~鸡屎、一~狗屎。

综上所述,以利川方言为代表的西南官话和以费县方言为代表的中原官话在个体量词这一词类中的差异不是很大,相对而言,以利川方言为代表的西南官话的个体量词数量更丰富一些,且更具地方特色。

注释:

①在方言中,有的字没有与之相对应的汉字,所以用“□”代替,后同。

②中國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参考文献:

[1]郭瑜.长沙方言名量词研究[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2]温美姬.客赣方言量词比较研究——以梅县话和南昌话为例[J].嘉应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3(4):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