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京剧板腔体唱腔曲式结构

2018-12-08 11:15刘恺岩
戏剧之家 2018年28期
关键词:唱段唱词腔体

刘恺岩

本文以分析京剧《南海子》生腔中心唱段为例,着重从曲式结构角度立体分析该唱段唱腔布局,进而捕捉唱腔内在的发展规律,对京剧唱腔有着更深层次的总体把握。本文只是浅显地结合自己所创作的唱腔浅谈京剧唱腔的曲式结构分析,并无涉及到主题音乐、过门音乐等等。京剧唱腔曲式结构分析,仍然有许多可挖掘和待考究之处。

一、京剧板腔体唱腔曲式结构的划分

唱段是京剧板腔体唱腔曲式结构的组合形式,它是以上下句作为基础结构,有完备的开场形式和结束形式,在戏剧中能表达完整内容,并能单独构成一个段落的唱腔。

唱段至少由一个上下句组成,最多由两个上下句到数十个上下句组成,并按其唱词内容描写事物的不同方面和所反映人物的不同情绪以及唱句的数量,构成各种不同类型的唱段。

唱段根据内容的要求,既可用同一种板式组成,也可用两种以上板式组成。因此,京剧唱段是以板式变化来表现内容,其曲式结构的划分是以其板式变化而来的。板式变化的原则,除了包括节奏、节拍形式的变化,还包括上下句的变化重复。

综合板式唱段,是京剧皮黄唱腔结构的最高典范,以对比、发展,两位一体原则为基础构造的由几个对比的部分并列在一起而形成的多部并列曲式。这种组合的特点是:以不同性质的几种板式联结的组织结构形式。

二、京剧板腔体唱腔曲式结构的分析

西方音乐是以乐汇、动机或主题作为基础,而京剧板腔体唱腔则是以上下句作为基础进行发展,京剧板腔体是以上下句为基础进行各种重复变化。

在京剧板腔体唱腔结构中,上下句是京剧板腔体唱腔曲式结构的基础,是构成唱段的基本单位。京剧板腔体的唱段即是以上下句为基础进行各种变化重复来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塑造音乐形象,表现各种思想感情的。因此,上下句在京剧板腔体唱腔曲式结构中有其重要的意义。

纵观京剧板腔体唱腔的曲式结构分析,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唱句结构类型;调式;上下句的基本形式与变化形式;词意词情。

(一)唱句结构类型

唱句:即是唱腔的句子,是一切唱腔的基础。从曲调的结构来看,它有相对的独立性。从唱词的内容看,它有一定的完整性。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它不配成上下句就不能构成一个段落来表达完整的内容,所以它又是不完整和不能完全独立的。只有上句与下句相结合,彼此一呼一应,才能有对称、均衡、圆满的感觉,才能表现完满的情绪内容,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变化重复,组成完整唱段。

因此,在京剧皮黄唱腔中,唱段是由上句、联句上句、下句、联句下句、转句、结束句的各种形式互相联结。虽然他们形式多样,但是按照唱句结构和落音的不同,可以被明确划分的唱句,归纳起来有以下十种。

A:代表句尾有拖腔的上句:主要特征为上句变化形式中第三分句旋律的扩展。

a:代表句尾有拖腔的下句:主要特征是下句变化形式中第三分句旋律的扩展。

B:代表句尾无拖腔的上句:主要特征是上句的基本形式。

b:代表句尾无拖腔的下句:主要特征是下句的基本形式。

C:代表联句上句:主要特征是上句变化形式中将第一、二分句旋律紧缩,构成的五小節联句形式。

c:代表联句下句:主要特征是下句基本形式同上句联句相连时变为下句的联句形式。

D: 代表由上句进入转腔的转句。主要特征为上句第三分句进入“转腔”。

d:代表由联句上句进入转腔的转句。主要特征为上句联句第三分句进入“转腔”。

E:代表句尾有拖腔的结束句:主要特征是结束句的基本形式和变化形式。

e:代表句尾无拖腔的结束句:主要特征是结束句的基本形式和变化形式。

(二)调式分析

构成一个上下句要有圆满的终止。上句与下句的区别和所起的不同作用,主要也在终止上。上句的句尾落音出现(由于缺乏稳定感),不能形成圆满的终止。只有下句的句尾落音出现(其稳定感较强),才能形成圆满的终止。因为下句的句尾落音都是停留在调式主音上,而上句的句尾落音,多为调式主音上方二度、三度、四度与七度音。尽管在上下句唱腔中有调式变化,但每一声腔的曲调都有其基本调式,使曲调停留在主音上(下句),造成圆满的终止。

(三)上下句的基本形式与变化形式

在京剧板腔体唱腔曲式结构中,我们要着重分析上下句的变化形式,怎样变化和如何变化。因为京剧板腔体唱腔的基本特点就是旋律素材比较单纯,最原始的素材就是上下句。上下句重复便构成了唱段。在一个唱段中,上下句的重复不能只是单纯无变化的重复基本曲调,由于内容、情绪等方面的要求,必有所发展和变化。这种变化是有它基本作曲技法的,同西方旋律发展手法基本相同。只不过西方音乐形式是以乐汇、动机、主题作为基础,而京剧唱腔则是以上下句基本曲调作为基础,这是根本区别。京剧唱腔旋律发展,主要有四种手法:①旋律的变化(扩充、紧缩、模进、暂转调);②句尾落音的变化(第三分句以徵为宫暂转调引起的落音变化);③唱词节奏位置变化(节奏移位);④句式结构的变化(扩充、压缩)。

(四)词意词情

京剧是“依字行腔”,唱词是根本。京剧板腔体唱词的结构,从其渊源上来讲,主要源于古代的说唱、诗词等。京剧保留了这些痕迹,并为了适应戏曲的需要,又进行变化的和发展,而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和规律。因此,京剧唱腔的句子是根据唱词的格式结构而来的。

这就要求我们在分析时,要考虑唱词的语意、语气、语势。所以,有时由于语气、语意、语势等方面的要求,就不可能三分句,可能两分句或一气呵成不分分句。唱句中分句数量、唱词节奏、落音、旋律走向等都具有可变性,所以,唱句中的可变性是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而产生变化。

三、新编历史京剧《南海子》中心唱段唱腔分析

此唱段为【反二黄】生腔24句综合板式唱段,属于上板类由慢到快的组合。唱段是由【慢板】8句、【原板】6句、【清板】4句、【快板】6句组成的大套结构(含四种板式及四种板式以上组合的为大套结构)。词格基本由十字句和七字句构成。

该唱段前八句为【慢板】,表现抒情及缓慢叙事。此八句描述顺治帝登基后,夹缝求生、忍辱屈尊,但即便如此,他仍心比天高,欲成一代明主。

①“想当年登基位我才六龄童”为A(3):第Ⅰ分句散起,第Ⅱ分句开始上板。这是由于唱词的词情词意造成的。第Ⅱ分句过门由4小节紧缩为1小节,第Ⅲ分句后节提高5度自由模进。

②“额娘她位卑微偏居永福宫”为a(5):第Ⅰ分句节奏移位,唱词的节奏位置变化为“X X X -”。第Ⅱ分句节奏移位,并且加入附加字,唱词节奏位置变化为第Ⅲ分句句式结构压缩,将前节与后节并为2小节,并采取“以徵为宫”的上五度暂转调,拖腔结束。

③“八旗王窥皇位蠢蠢欲动”为B(5)。第Ⅰ分句紧缩、唱词节奏移位。唱词节奏位置变为“X X OX X | X X XX X.|”。并且旋律提高5度自由模进。第Ⅱ分句加腔扩展与提高五度自由模进结合。第Ⅲ分句后节提高5度自由模进。

④“众大臣拥立我夹缝求生”为c(2)。第Ⅱ分句节奏移位,唱词节奏位置变化为 “0 X X X. ”。从此句开始,与第⑤句至第⑦句,构成平行式结构(上、下两句在旋律上大体相似,只是在第Ⅲ分句有所变化),来表现叙述性的唱词。

⑤“忍辱屈尊十三载”和⑦“我心如东海要帆影”,句式结构产生了变化,将联句形式七字句的第Ⅰ分句和第Ⅱ分句压缩在一小节之内,变为一个分句,使全句只有两个分句。

⑧“志比昆仑觅雄鹰”为a(5)。第Ⅲ分句后节提高5度自由模进。

综上所述,【慢板】八句是将 A+a+B+a 的“起、承、转、合”型(第一句与第三句在行腔、句型、落音上形成对比)中间扩充出两个C+c(变化重复)构成的,此为“起、承、转、平、合”型。第②句的落音为“5”,采用“以徵为宫”暂转调,变为B宫调式。第④、⑥句的落音“2”为#F商调式。第⑧句的落音“5”为B徵调式。因而构成上五度B宫调式、#F商调式、B徵调式的调式交替布局。

该唱段中间六句为【原板】,表现叙事。

①“亲政后我把满汉同朝来推动”为B(5)。第Ⅰ、Ⅱ分句和第Ⅲ分句后节同时采用提高5度自由模进,句尾落音变为“5”。第Ⅱ分句加入附加字,“我把”过板开始。

第②句至第⑥句,构成平行式结构。

④“祈盼红颜数晨钟”为c(2)。第Ⅲ分句后节,唱词节奏产生了变化。变为 “OX X”。这是由于当下句基本形式与上句联句形式联结在一起变为下句联句形式时,第Ⅲ分句后节会产生唱词节奏的变化。

⑤“额娘懿旨如雷动”为C(3)。这句产生了句式结构的变化。将七字句第Ⅰ、Ⅱ分句压缩在一小节之内,变为一个分句。使全句变为两分句。

⑥“选秀举后一场空”为e(5)。是该唱段【原板】的结束句。第Ⅰ分句与⑤句结尾联结,过板,不要垫头。这是由于两句唱词的词意紧密连接,也更符合语气、语流。第Ⅱ分句从“板”上起,这是结束句的特点。第Ⅱ、Ⅲ分句提高五度自由模进。

综上所述,【原板】六句是将 B+c+C+e 的“起、平、落”型(第一句与第四句构成对比式结构——上下两句在旋律进行、唱句结构和唱词节奏位置方面区别较大,第二、三句构成平行式结构——上下两句在旋律上大体相似,只是在第Ⅲ分句有所变化,唱词的疾节奏位置完全相同),中间扩充出一个C+c(变化重复)构成的。第②、④句的落音“2”为#F商调式。⑥句的落音“5”为B徵调式。因而构成#F商调式与B徵调式的调式交替布局。

发展段Ⅱ【清板】结构分析:

在京剧传统戏唱腔结构中,【反二黄】是没有【清板】的。【清板】是一种创新板式,用清淡的弹拨作衬托的演唱形式。唱腔旋律不是很快,节奏舒缓自由。

在该唱段中运用【清板】,一是为了丰富板式,使唱腔更富感染力。二是由于词情词意所致。这四句唱词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使【原板】过渡到【快板】的一个衔接版式。该唱段前十四句基本以叙事为主,顺治忆往昔,夹缝求生,爱妻麟儿命陨皇宫,顺治内心是苦楚与寂寞的。前十四句唱词的感情色彩是暗淡、忧郁、伤感、孤寂的。而【清板】这四句唱词的词意与前后反差极大,并且更巧妙的是这四句唱词前后感情转折极大。“幸得知己在南苑,红颜予我多惠风。”这两句唱词,感情色彩是明快、活泼的。顺治回想起与董鄂氏在南苑的点滴,二人的幸福甜蜜时光,这是顺治在紫禁城中最美好的回忆。“才出梦魇振翅去,贵妃遭妒惹六宫。”这两句唱词,顺治从甜美的梦中惊醒,直面现实的噩耗!感情色彩转变为压抑、激愤。尖锐的矛盾冲突与戏剧性使之自然过渡到【快板】。

综上所述,【清板】四句是 B+c+C+e 的“起、平、落”型。从谱例7中可以看出,第①句与第④句构成对比式结构,中间两句构成平行式结构。第②句的落音“2”为#F商调式。第④句第Ⅱ、Ⅲ分句提高五度自由模进,结尾落音“5”为B徵调式。因而构成#F商调式与B徵调式的调式交替布局。

终结段【快板】结构分析:

唱词的最后六句为【快板】。在传统戏中,凡剧中矛盾激化、剧中人物情绪十分激动时,一般用西皮【快板】来表现。反二黄在传统戏中无【快板】,在现代戏中突破了这一局限,沿用至今。此六句描述顺治帝痛失至爱与麟儿的痛苦之情。在这种巨大的痛苦的侵蚀下,顺治帝生无可恋,离开才是他的解脱!

①“皇子遭舛多惨痛”为B(3)。第Ⅱ分句唱词节奏移位,变为“0X X X”。

②“董鄂佳人了此生”为b(2)。为基本形式。

③“我欲化作霓裳去”为B(5)。第Ⅰ分句唱词节奏移位,变为“0X X”。

④“永爱徜徉牡丹亭”为b(2)。由于词情、词意及语气、语流的原因,第Ⅰ分句顶板起,使唱腔更有强劲感和张力。“徜徉”二字相隔一拍,是為了更突出二字,也便于演员演唱。

⑤“天若有情天亦老”为B(3)。同理④。

⑥“梦里南苑逍遥津”为e(5)。是该唱段的结束句。此句也是矛盾冲突最强烈时,表现顺治极为激动的情绪,富于戏剧性。所以此句用散唱,来结束全段唱腔。并且提高五度自由模进。

综上所述,【快板】六句是 B+b+B+e 的“起、平、落”型中,中间扩充出一个B+b(变化重复)构成的。第②、④句的落音“2”为#F商调式。第⑥句落音“5”为B徵调式。因而构成#F商调式与B徵调式的调式交替布局。

参考文献:

[1]张正治著.京剧传统戏皮黄唱腔结构分析[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3.

猜你喜欢
唱段唱词腔体
博采芬芳酿花蜜——“风流三部曲”唱词创作谈
绵绵古道连天上
高铁复杂腔体铸造数值仿真及控制技术研究
高铁制动系统复杂腔体铸造成形数值模拟
一弯新月挂半天
1961电影、1978舞台艺术片《刘三姐》的唱词文本研究
橡胶挤出装置
明代戏剧唱词“白”范畴非原型颜色词研究
火呀火呀
广西壮剧南北路唱词押韵特点之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