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考热点开展小专题复习,落实培养学科素养
——以“同位素标记法”的复习为例

2018-12-10 02:56湖北
教学考试(高考生物) 2018年6期
关键词:同位素病毒教材

湖北

高考二轮复习时,很多老师采用的方法有如下几个:按照课本顺序,选择重难点再进行一次知识点的重复;按照复习资料顺序进行大专题复习;按《考试大纲》上列举的知识点做题,进行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总结。这几种方法基本还是按照高中生物教材的顺序进行,可以说是一轮总复习的局部重复,而这种按部就班的重复往往不会引起学生的重视,而且很多学生已经习惯或者厌烦了这种简单的重复,这样的二轮复习达不到复习的目的和要求。所以,在二轮复习时,可以通过精心设计,开展小专题的复习。

小专题的主题需要老师精心选择,可以以一个核心考点为中心,可以以一个高考考题为线索,还可以是一个思维导图。这样的小专题复习,目的更明确,思路更清晰,而且很多时候需要打破教材分册局限,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建立知识网络,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从而达到很好的复习效果。本文以近两年的高考热点——“同位素标记法”为线索进行的小专题复习课的教学为例,介绍如何进行基于高考热点,以培养学生学科素养为目的二轮小专题复习。

1. 教学设计思路

1.1 教学内容的安排和处理

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观点中第二个观点——科学思维指出学生应该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发展科学思维,能够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解决实际问题;第三个观点——科学探究要求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提高实践能力,能够针对特定的生物学现象,进行观察、提问、实验设计、方案实施以及对结果的交流和讨论,这些观点如何在课程中体现,如何在高考中呈现,不言而喻,教材中的经典实验是最好的体现和命题素材。

“同位素标记法”是高中生物实验内容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也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在近年高考试题中曾多次考查“同位素标记法”的相关内容,如2016年全国卷Ⅰ第29题、2017年全国卷Ⅰ第29题等。

“同位素标记法”在高中生物必修1、必修2教材中多次出现,每次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以“同位素标记法”为知识点,打破教材分册局限,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的教学,能够达到二轮复习注重学生科学思维的训练的教学目的。

1.2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考试说明》是复习的依据,其对于实验与探究能力明确指出: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解释,并能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基于高考热点,通过对高考真题的分析,再立足教材,从运用知识的角度归纳、分析、总结知识点在高考中的体现,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和整合,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对知识的归纳整合能力,进而训练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思维,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

1.3 教学模式

学生分组活动,分析讨论高考题、教材资料,老师进行问题引导,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找出规律,解答高考真题。

2. 教学过程

2.1 导课——学生活动(分析高考题)

老师活动:投影出2017年全国卷Ⅰ第29题,引导学生审题:题干中可以提炼出哪些解题信息?

(2017年,全国卷Ⅰ,第29题)根据遗传物质的化学组成,可将病毒分为RNA病毒和DNA病毒两种类型。有些病毒对人类健康会造成很大危害。通常,一种新病毒出现后需要确定该病毒的类型。

假设在宿主细胞内不发生碱基之间的相互转换,请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方法,以体外培养的宿主细胞等为材料,设计实验以确定一种新病毒的类型。简要写出(1)实验思路,(2)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即可。(要求:实验包含可相互印证的甲、乙两个组)

学生活动1(思考、讨论、小组作答):

实验信息:病毒分为RNA病毒和DNA病毒两种类型

实验目的:确定一种新病毒的类型

实验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实验材料:体外培养的宿主细胞等

实验思路:本题设问(解题关键)

实验分组:实验包含可相互印证的甲、乙两个组(题干中括号信息,解题突破口)

老师活动(总结):回答本题的关键是设计实验思路,而题干中要求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方法,设问:同位素标记什么物质?如何操作?这就要求学生必须熟练掌握“同位素标记”的相关知识。

2.2 复习“同位素标记法” 相关知识——分组讨论,老师引导总结

学生活动2:找出教材中应用到同位素标记的实验

学生活动:学生分成三组,分别在人教版必修1、2、3三册课本中找出有关“同位素标记法”相关知识

老师活动:板书相关内容

人教版必修1教材第48页“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第102页鲁宾和卡门“光合作用中O2来源”和卡尔文“光合作用中有机物的生成”;

人教版必修2教材第45页“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第53页“证明DNA进行半保留复制的实验”

学生活动3:各小组自由选择一个教材实验,讨论、分析、填写学案并讲解

学生活动:学生分成五组,每个小组分别分析讨论一个教材实验

讨论、分析问题:选用何种同位素?标记了何种物质?大致实验思路是什么?实验结论是什么?该实验利用同位素追踪、研究了哪方面的生物知识?

师生活动:老师引导各小组分析教材实验,复习“同位素标记”的相关知识,完成表1“实验分析”部分。

学生活动4:

总结:同位素标记法的原理及应用

老师活动:投影人教版必修1教材第102页同位素标记法的定义,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并完成表1“适用范围、分组、标记元素”等部分,并归纳总结:

同位素标记法特点:有放射性可追踪到;不影响代谢反应的进行;同位素的原子量不同,会引起相对分子质量不同 。

适用范围:可用于研究细胞内的元素或化合物的组成、分布、来源和去向等,进而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代谢反应过程和反应机理等。(学生完成表1“适用范围”一栏)

应用时注意事项:

(1)如何选择标记的同位素和化合物:根据实验目的,一般先确定需要标记的化合物,再选择同位素种类。

(2)一组实验只能用一种同位素标记一种物质。

表1

学生活动5:运用同位素标记法的应用“三要素”解决实际问题

老师活动:

引导学生总结运用同位素标记法的应用“三要素”:

确定适用范围:可用于研究细胞内的元素或化合物的组成、分布、来源和去向等,进而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代谢反应过程和反应机理等。

确定同位素种类:根据实验目的,一般先确定需要标记的化合物;再选择同位素种类。

确定实验分组情况:确保一组实验只用一种同位素标记一种物质。

学生活动:完成例题

【例1】银边天竺葵叶片的边缘呈白色,中间呈绿色。不考虑叶片中光合产物的转移,请以银边天竺葵的叶片为材料,采用同位素标记的方法,设计实验,验证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例2】用同位素标记的方法进行实验验证在胚芽鞘中生长素只能极性运输。

小组讨论:两个实验不用同位素标记分别如何设计;运用同位素标记法的应用“三要素”分析该实验;简要说出实验思路。

学生活动6:作答2017年全国卷Ⅰ第29题。

老师活动:投影题目,引导学生回顾审题、分析作答

学生活动:运用同位素标记法的应用“三要素”分析该题,讨论得出答案。

【答案】(1)思路甲组:将宿主细胞培养在含有放射性标记尿嘧啶的培养基中,之后接种新病毒。培养一段时间后收集病毒并监测其放射性。乙组:将宿主细胞培养在含有放射性标记胸腺嘧啶的培养基中,之后接种新病毒。培养一段时间后收集病毒并监测其放射性。

(2)结果及结论若甲组收集的病毒有放射性,乙组无,即为RNA病毒;反之为DNA病毒。

3. 教学体会

3.1 本节课教学中学科素养培养的体现

“学生活动1”引导学生从六个角度分析高考题的题干信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提升学生归纳与概括、系统分析等能力,而社会热点问题能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议题,承担社会责任。

“学生活动2”学生通过翻阅教材,归纳总结,能进一步通过探究生命活动规律形成生命观念,如形成结构与功能观等。

“学生活动3”是本节课的核心,通过团队合作,学生都要参与讨论并对科学研究的实例进行理性解释,再进行归纳与概括,逐步发展科学思维。

“学生活动4”需要老师对课堂教学进行掌控,也是学生思维和老师思维的碰撞过程,在碰撞中修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严谨和务实的求知态度,养成正确的科学探究方法。

“学生活动5”“学生活动6”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也是学生学习能力提升为考试解题能力的关键。

3.2 二轮小专题复习的建议

在二轮复习中,老师一定要通过分析高考题,钻研《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精心备课,要注重引导学生养成“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的学科核心素养,以《考试大纲》为本,立足教材,放眼高考制订好专题内容。

以高考热点题型为核心线索进行小专题复习,能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围绕一个中心进行复习,打破了教材的分册局限,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翻阅、分析教材,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避免了复习后期学生经常出现的“翻开书,什么都知道;合上书,什么都不知道”这个问题,能引导学生从另一个角度复习教材。

学生自己分析教材、讨论总结解题关键,老师的作用变成掌控教学进度,引导学生讨论的角度、深度,总结、概括解题思路、方法。这种变学生为学习的主体,老师引导、辅助的复习方法更能提高学生的复习备考能力。

猜你喜欢
同位素病毒教材
病毒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感冒病毒大作战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病毒,快滚开
感冒病毒
《同位素》变更为双月刊暨创刊30周年征文通知
《同位素》(季刊)2015年征订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