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一生 以画明志

2018-12-12 19:32亭林
世界知识画报·艺术视界 2018年11期
关键词:廖仲恺何香凝双清

亭林

This year is the 140th anniversary of He Xiangnings birth. Various forms of activities have been held throughout China to commemorate this great revolutionary woman. She is a leader of the Chinese feminist revolution, the main founder of the Xinhai Revolution, and one of the founder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Ms. He is also a painter, and she has always regarded painting as one of her beloved revolutionary weapons, and used the brush to express her loyalty to the revolutionary cause and ruthlessly lash at the enemy, achieving very highlevel artistic attainments.She becomes a famous artist with her unique artistic language and aesthetic taste.

今年是何香凝誕辰140周年,全国各地相继举办各种形式的活动缅怀这位伟大的革命老人。她是中国女权革命的领袖、民革主要创始人、建立民国的功臣,也是新中国的创始人之一。同时,她还是一位画家,艺术造诣达到了相当高度,以独特的艺术语言和审美情趣成为一位著名美术家。

1879年,何香凝出生于香港一个茶叶商家庭。她7岁时,家人按照当时的“惯例”为她裹足。然而,她早就听说过女兵的故事,羡慕她们的“天足”和英勇善战,并逐渐养成了不屈的性格和反抗精神。母亲每次为她强行缠足,她都会在夜里将裹脚布剪掉。如此几十个回合下来,父母不得不败下阵来,任由女儿长成了一双大脚。

何香凝的“天足”在当时是女子的缺点,却为她带来了廖仲恺这个灵魂伴侣。当时,在香港皇仁书院学习的归侨子弟廖仲恺,宣扬要讨一个没有裹过足的人做媳妇,何香凝的父亲便托媒人说合。这双大脚就这样为两人牵线,促成了一对神仙眷侣。

何香凝的父亲重男轻女,不让女儿们读书,何香凝的早期学问都是自学得来。嫁给廖仲恺后,她便随丈夫读书、吟诗、作画。何香凝曾有诗云“愿年年此夜,人月双清”,故为其爱巢命名为“双清楼”。廖仲恺遇刺身亡后,何香凝便自号“双清楼主”“双清馆主”,终其一生都在追述着这段永难忘怀的美好时光。

何香凝与廖仲恺赴日本留学后,逐渐接触到革命思想,开始为革命工作。1903年6月,何香凝在东京撰写《敬告我的同胞姐妹》一文,刊发在充满民主主义思想的革命刊物《江苏》杂志第4期上。这篇文章是早期宣传妇女解放屈指可数的作品之一,奠定了何香凝在中国妇女运动史上的地位。

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孙中山亲自主持加盟仪式,何香凝成为最早的同盟会女会员之一。辛亥革命胜利后,何香凝和廖仲恺协助孙中山致力于中华民国的统一和建设。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何香凝是遗嘱见证人之一并在遗嘱上签字。此后,夫妇两人并肩作战,继承孙中山未竟的事业,为贯彻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和革命主张而奋斗。然而,与国民党右派的斗争也给两人带来了危险,1925年8月20日上午,廖仲恺被暗杀。

何香凝丝毫没有妥协和放弃革命斗争,破国出党、一统战线、投身中共……后人评价说:辛亥前后参加各种革命活动的女性,有姓名可查的有380多人,其中有较大影响力的有180多人,实际参加同盟会的只有54人。在这54人当中,能够把革命与参政贯穿始终,并且跨越国民党与共产党两个时代的,只有何香凝一人。

何香凝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她的画作气度恢弘、立意深邃,常借对松、梅、狮、虎和山川的描绘,抒情明志,表现国人不屈的精神与坚贞的气节。这些充满斗争激情与浩然正气的画作,正是她70年革命生涯和高尚人格的生动写照。

猜你喜欢
廖仲恺何香凝双清
赓续将军革命精神 谱写双清时代新章
纪念何香凝逝世50周年暨何香凝美术馆开馆25周年展
流水高山写新图
——何香凝与新中国时期的北京画坛
何香凝
毛泽东与北京香山双清别墅
追忆双清别墅红色印记
中华革命党时期廖仲恺在日活动的若干史实考辨
小儿双清颗粒治疗急性呼吸道感染38例
廖仲恺夫妇诗画联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