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焦虑如何纾解

2018-12-13 05:09发自
清风 2018年11期
关键词:社保费民营企业企业

文_本刊记者(发自)

10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万企帮万村”行动中受表彰的民营企业家回信,肯定了民营经济的历史贡献,他指出,任何否定、弱化民营经济的言论和做法都是错误的。

一天之前,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对于不支持民企发展的行为,必须坚决予以纠正。

时间再往前,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重新强调了“两个毫不动摇”,即“毫不动摇地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保护民营经济发展”。而几乎与此同时,李克强总理在浙江一民营企业调研时,同样郑重表态:“我们还会出台更多政策,给民营企业更加良好稳定的市场预期。”

显然,高层密集发声定调,就是对近段时间甚嚣尘上的“民企离场”怪论的强力回应,给民营企业家们送上“镇定剂”“定心丸”,坚定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的信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忠旺集团考察(新华社)

民企焦虑何来

民企在促进经济发展、保障就业、稳定社会等方面的重要性已无需赘言。然而,今年9月份,一位所谓的“资深金融人士”却撰文鼓吹道:“中国私营经济已完成协助公有经济发展的任务,应逐渐离场。”这原本是不值一哂的奇谈怪论,却击中了不少民营企业家的痛点。

比如,在去杠杆背景下,一些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已是不争的事实。今年7月,在湖南某上市公司的股东大会上,该公司董事长坦陈公司正面临严重的债务危机,而危机的直接导火索正是银行断贷。

此外,始于2016年的环保督察旋风,也使一些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中小企业的日子变得难过起来。

而明年起开始实施的社保征收新政,同样让部分民营企业有苦难言。最新的《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明确,从2019年1月1日起,各项社会保险费将交由税务部门统一征收。过去,社保费是由地税部门代收,说得通俗点,地税部门是“帮别人数钱”,所以在征收方面或多或少不会非常严格。这导致的后果就是,许多公司在帮员工缴纳社保时,为了节约成本,都是按最低标准缴纳。《中国企业社保白皮书2018》显示,中国目前只有27%的企业社保缴费基数是合规的,15.8%的企业是按固定工资缴纳,按缴费下限缴纳的企业占比为31.7%。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民企老板向本刊记者诉苦:“本来今年5月1日起,增值税税率从17%降到了16%,对我们来说是利好消息。可还没高兴多久呢,社保新规就要来了,到时企业将不得不按员工实际工资来缴社保,算下来,企业的负担不但没减少,反而增加了。”

更让不少企业家关注的是,这边新政刚出台,那头就有媒体报道,常州一家企业被追征了10年的社保费,而湖北一家企业更是被追征了17年的社保费,还加收了滞纳金。

好在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明确要求,在社保征收机构改革到位前,各地要一律保持现有征收政策不变,同时抓紧研究适当降低社保费率,确保总体上不增加企业负担。他同时强调:“严禁自行对企业历史欠费进行集中清缴。”

渴望公平环境

另一个被一些人视作“国进民退”的现象发生在A股市场,今年以来,伴随着A股的持续低迷,关于A股上市公司股权转让的消息也不时见诸报端,而“接盘侠”中,不乏国资背景。于是,个别媒体指出,这正是“国进民退”的“铁证”。但仔细分析就不难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先来看个案例,今年7月,上市公司金一文化以1元的价格将控股权转让给了国资背景的海科金集团。乍一看,海科金是捡了大便宜。但金一文化披露的财务状况却着实不容乐观:公司现金流已经连续4年为负,当前还负债100多亿。而且催债的公告已接踵而至,国资接盘之后,当务之急就是要向金一文化提供不低于30亿的流动性支持。

实际上,国资接盘的民营上市公司,要么是经营不善导致债务缠身,要么是大股东股权质押比例过高,面临爆仓风险。国资出手接盘,其实充当的是“白衣骑士”的角色,是对民企的一种支持,有利于帮助民营企业化解债务危机,维护资本市场的稳健发展。国资委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也对该问题做了正面回应:“这只是在当前环境下国企和民企的一种正常的市场化行为,是国企和民企互惠共赢的一种市场选择。”

而根据国资委披露的数据,近年来,国企收购民企在资本市场交易中只是一部分,国企控股权转给民企的情况也很多,具体有2618户国企将控股权转让给了民企。数据面前,所谓的“国进民退”之说不攻自破。

不过,也有观点指出,相对民企而言,国企的起点更高,因为背后有政府的支持,所以在许多方面具有先天优势。彭华岗指出,这种说法忽视了国企改革以后已经完全融入市场,同其他所有制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事实。“经过改革以后的国有企业和其他所有制企业是一样的,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这与竞争中性的原则是一致的。”

政府在促进公平竞争方面的努力也是有目共睹,十九大提出,要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法规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实际上,就在“民企离场”论掀起舆论风波之前,国家发改委刚推出一系列专门针对民间投资的项目清单,开放了机场建设、高铁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

对这一点,湖南省非公企业投资商会总支委书记、秘书长李国辉感触颇深,他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如今一些民企已经进驻过去的垄断行业,比如铁道航空等,所谓的“民企离场”“国进民退”,都是杞人忧天。“习近平总书记‘两个毫不动摇’的表态,多家民企共同参与建造航母的事实,无不说明了国家对民企的重视。”

民企要练好内功

毋庸讳言,当前民营企业的确遇到了一些压力。但需要看到的是,不少民企的困难更多是自身因素导致的。比如,有些企业过去擅长搞关系,在招投标中暗箱操作,赚得盆满钵满。近年来随着反腐力度的加大,这些企业自然也就失去了生存的土壤。

还有的企业出现困境是因为盲目扩张,资金链断裂所致。今年,湖南一家有着15年历史、在全国拥有数十家分支机构的知名家装品牌在一夜之间轰然倒塌。而究其原因,与其自身的盲目扩张是分不开的。

此外,我国经济目前正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那些过去大搞粗放式经营、高污染、低效率的企业,不可避免地要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日子不如从前好过亦是情理之中。正如李国辉所言,现在赚钱要赚规范的钱,原先那些环保不达标的、安全不达标的、社保缴纳不规范的,现在都要逐步规范。“阵痛在所难免,但我不认为这是经济下行,我恰恰认为这是经济走向规范的必经之路。民营企业也要学会自我调节。”

回顾四十年的改革历程,民营企业的成长壮大有目共睹。从微观上看,民营经济涌现出了华为、小米、大疆等杰出代表,此外,更多的中小民营企业也在蓬勃发展,焕发着旺盛的生命力。

湖南海韵琴行就是一个鲜活的案例。琴行老板陈荣曾在战场上荣立过二等功,20世纪90年代初,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他揣着仅有的800元来到湖南闯荡,从一家小乐器店起步,一步步发展壮大,最终成为中南地区最大的乐器经销商。

在谈到“民企退场”话题时,他的感受是,国家对民营企业还是很关心的,政府简政放权力度在加大,工商管理服务意识也在逐步提升,企业家只要诚信经营,敢闯敢干,就能找到出路;而且,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老百姓购买力提升,他的钢琴也卖得越来越好,对于未来,陈荣信心满满。

长沙好牙依医疗行业老板陈颖则表示:“不要跟着别人的鼓点跳舞,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节奏。我们既不盲目悲观,也不盲目乐观,就安安心心工作,踏踏实实做好实体经济,不管大环境怎样,把内功练好了,经营好口碑和信誉,未来就不用太担心。”

当然,民营企业练好内功很重要,政府也应该为民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如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研究落实更多有利于激发民营企业活力的政策,并及时解决民营企业面临的现实问题,真正为民营企业发展保驾护航。如此,那些所谓的“民企离场”“国进民退”的怪论自然就会销声匿迹。

猜你喜欢
社保费民营企业企业
税务机关征收模式下社保费追缴期的法律规制及启示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构建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法治保障
社保费,堵漏洞才能降负担
社保焦虑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社保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