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造影结合CT在肝局灶性结节增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18-12-13 08:01陕西省榆林市第二医院超声诊断科陕西榆林719000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8年12期
关键词:低密度造影肝脏

1.陕西省榆林市第二医院超声诊断科 (陕西 榆林 719000)

2.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超声医学科(北京 100191)

3.陕西省榆林市第二医院CT室(陕西 榆林 719000)

贺利霞1 刘晓妮1 蒋 洁2毛卫霞3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是一种良性肿瘤样病变,临床诊断困难,容易与原发肝癌混淆[1]。FNH病理表现为病灶中心有星形瘢痕并被放射状纤维分隔开,是一个实质性肿块,并且边界清晰、无包膜、呈黄褐色[2]。FNH多见于青年女性人群,通常为单发者。目前,尚未明确HFN病因,有研究认为是肝脏局部动脉畸形导致局部血液过度灌注肝组织,引起肝细胞反应性增生,雌性激素也可能利于病灶生长[3]。大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存在症状患者表现为右上腹部疼痛、肝肿大等,体检可触及右侧肋缘硬质包块,可随人体呼吸移动。FNH通常无恶变可能,对于无破裂出血或坏死患者可保守治疗,对穿刺检查后仍无法辨别良恶性患者需手术治疗[4]。CT是临床常用检测方式[5],超声造影因其实时性动态检测也越来越多应用于肝脏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基于此,本研究采用超声造影结合CT诊断FNH,以探讨在FNH的诊断价值,现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到医院就诊FNH患者100例,年龄25-54岁,平均(37.61±3.84)岁;男性33例,女性67例;无明显病症84例,上腹部不适16例;结节直径(2.1-5.4)cm,平均(4.05±0.57)cm。纳入标准:(1)经过病理学检测证实为FNH患者,且病灶均为单发;(2)患者及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该研究。排除标准:(1)对所用造影剂过敏者;(2)合并其他肝脏疾病或肝炎病毒感染史者;(3)糖尿病者;(4)肝肾功能严重异常者;(5)合并其他恶性肿瘤患者;(6)哺乳、妊娠期者;(7)精神疾病者。

1.2 检测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CT及超声造影检测,采用荷兰飞利浦公司生产多层螺旋CT扫描仪,扫描电压选择120kV,扫描电流选择300mAs,层厚选择0.05mm,扫描部位为肝顶至肝下缘,通过高压注射器向患者静脉注射70mL碘海醇(国药准字H20000593,通用电气药业上海有限公司,50ml:15g),注射速率4mL/s,在注射完毕后30s、50s、180s扫描。超声造影采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超声仪器,通过二维超声确定病灶处后,静脉注射造影剂1.5mL,在超声造影模式下记录病灶增强方式、强度、时间等,储存图像。

1.3 观察指标 ①统计CT与超声造影显像特征;②统计CT、超声造影在不同时相病灶比较;③比较CT、超声造影、CT联合超声造影检测FNH准确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数据通过SPSS17.0处理,数据均采取双人录入EXCEl表格,计数数据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取χ2检验,等级资料采取秩和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FNH患者CT与超声造影显像特征 FNH患者CT表现为病灶区域等密度或低密度,在病灶中心处密度更低,病灶在动脉期均匀加强,病灶中心瘢痕组织在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延迟强化,但病灶周围强化减退。FNH患者超声造影表现为病灶在15s左右开始加强,所有患者均表现为动脉期快速、均匀高增强;65例患者病灶为“轮辐”状加强,为中央型,20例患者为病灶整体团状或偏心性加强。

2.2 CT、超声造影不同时期FNH表现 CT检测出80个病灶,平扫显示44个病灶为低密度,在动脉期明显强化,在静脉期及延迟期,分别有24及26个病灶密度降低为等密度;超声造影检测出85个病灶,动脉期可见83个高回声病灶,静脉期及延迟期分别有16及50个病灶降低为等回声;见表1-2。

2.3 CT及超声造影诊断符合率比较 CT结合超声造影检测FNH患者检出率明显高于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图像分析 患者为女性,37岁,病理证实为FNH,见图1-4。

3 讨 论

FNH是一种良性肝脏疾病,发病率在1.00%左右,在原发肝脏疾病中占比7%,病理检查可见非正常排列肝细胞、血管、胆管等组成病灶[6]。FNH病灶通常较小,直径不超过5cm,且为单发,临床无特异性病症,患者多为体检时发现[7]。20%左右FNH患者由于病灶较大导致肝区疼痛,病灶还可压迫肝门并堵塞门脉血管引起门静脉高压,小部分患者因为病灶过大出现自发破裂出血导致急腹症[8]。由于FNH并无转化成恶性倾向,同时病灶较小时不会引起出血,因此临床上治疗主要为随访观察,以下几种情况可考虑手术治疗:①无法明确诊断,无法排除恶性肿瘤者;②存在明显临床病症且肿瘤直径超过5cm者;③合并其他需进行手术治疗腹部疾病者;④随访期间发现患者病灶持续性增大者。FNH检测主要通过影像学检测,但存在局限性,联合应用可有效提高诊断正确率[9]。

螺旋CT是影像学常用检测方式,可清晰显示肝脏等软组织器官,并在解剖背景下显示病变影像[10]。CT仪器上重建图像功能可帮助重建冠状面、矢状面图像,并根据不同角度观察病灶处与肝脏组织关系。FNH在CT平扫期表现为单发低密度病灶,边缘清晰、形状规则、椭圆形,图像特点为病灶中心可见密度更低星状疤痕[11]。动脉期病灶明显强化、与血管密度接近,中心疤痕密度仍较低,静脉期及延迟期病灶处强化程度降低与周围肝脏实质接近或稍低、稍高于肝实质,中心疤痕则在延迟期逐渐加强呈现较高密度[12]。王婷[13]研究发现采用螺旋CT检测FNH图像有特征性,利于诊断。FNH在超声造影中表现有特征性,超过80%病变在动脉期表现为加强,加强方式主要为从病灶中央向轴位辐射状灌注,动脉晚期转变成高回声,静脉期及延迟期表现为等回声或较高,病灶中心瘢痕则一直表现为低回声[14]。由于肝脏腺瘤及细胞癌不会出现静脉期延迟期病灶持续加强,可据此与FNH鉴别,张岱等[15]研究发现超声造影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敏感性91.23%、特异度77.78%、阳性预测值86.67%、阴性预测值84.85%、准确度86.02%,均高于常规超声。

表1 CT不同时期FNH表现

表2 超声造影不同时期FNH表现

表3 CT及超声造影诊断符合率比较

图1 CT平扫病变呈稍低密度圆形阴影,阴影中央存在密度更低区域;图2 显示动脉期病灶明显加强,中心瘢痕无加强;图3-4显示静脉期病灶强度降低,呈等密度,中央瘢痕无强化。

本研究发现FNH患者CT表现为病灶平扫期主要呈低密度,在动脉期均匀加强,静脉期及延迟期密度降低;超声造影表现为病灶处动脉期快速、均匀高增强。本研究发现CT结合超声造影检测FNH患者检出率更高,可能原因为超声造影可实时性动态观测造影剂充盈及排空过程,并可解决患者由于循坏速度影响CT采集影像问题。

综上所述,通过结合CT与超声造影诊断FNH患者检测图像具有特征性,诊断符合率高于单独检测。

猜你喜欢
低密度造影肝脏
七种行为伤肝脏
低密度隔热炭/炭复合材料高效制备及性能研究
肝脏里的胆管癌
共沉淀法制备YOF:Yb3+,Er3+造影颗粒的发光性能及正交优化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胃肠超声造影对胃十二指肠占位性病变的诊断研究
基于低密度网格覆盖分析的重访星座优化设计
加州鲈肝脏养护
超声造影结合定量分析法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价值
低密度超音速减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