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容积再现成像在诊断四肢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2018-12-13 08:01陕西省宝鸡市人民医院影像科陕西宝鸡721000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8年12期
关键词:髌骨优良率四肢

1.陕西省宝鸡市人民医院影像科(陕西 宝鸡 721000)

2.陕西省宝鸡市人民医院骨一科(陕西 宝鸡 721000)

罗一博1 张少峰2

四肢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交通事故、摔跤、暴力伤害是引起四肢骨折的主要原因,目前临床上通常将X线摄片作为诊断四肢骨关节骨折的主要影像学检查方式,但X线无法显示重叠部位的详细情况、导致误诊率较高,需要采用其他的检出手段进行进一步确诊[1-2]。多层螺旋CT扫描具有成像速度快、禁忌症少等优势,后期通可对图像进行重建,其成像技术对评估骨折的损伤程度、移位距离均有准确、直观的显示[3-4]。为此,本组研究收集了59例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多层螺旋CT容积再现成像在诊断四肢骨折中的应用价值,现在报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7年12月收治的59例四肢骨折患者。59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4~75岁,平均年龄(21.96±6.26)岁;骨折原因:交通事故伤20例,坠落骨折16例,体育运动骨折11例;外界暴力伤害12例。入选标准:(1)行CT检查者;(2)均经手术后证实均为四肢骨折者。排除标准:(1)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丢失者;(2)碘过敏者;(3)存在严重沟通障碍或精神疾病史者。

1.2 设备与检查方法 采用Siemens Emotion64排螺旋CT,患者采取仰卧位,患肢置于检查床中,扫描范围根据患者个人病情而定,由X线平片或CT定位像选定,CT设置参数:管电压:120kV,自动毫安秒,间距:1mm,螺距:1mm,准直器为2.0×1.0,层厚:5mm,矩阵:512×512,薄层重建层厚:1.25mm。

1.3 图像后处理 采用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技术进行图像后处理,由两名高年资正高职放射科诊断医生采用双盲法进行阅片,观察59例患者骨折和软组织损伤情况,满意:评分为1分,较满意为0.5分,不满意为0分。图像成像质量标准:①优:图像评分大于等于3.5分;②良:评分3.4~3.0分;③合格:评分在 2.9~2.5分之间;④不合格:评分小于2.5分。图像质量优良率=(优+良+合格)/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和构成比描述,采用χ2检验;计量用()进行表示,采用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示为P<0.05。

2 结 果

2.1 CT平扫与VR后处理技术对四肢骨折的成像质量比较 59例患者中,肘关节骨折19例,腕关节骨折12例,膝关节骨折9例,踝关节骨折8例,股骨骨折者11例。在不同骨折部位图像质量评分比较中,VR对肘关节骨折、腕关节骨折、膝关节骨折、踝关节骨折、股骨骨折的图像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CT平扫,差异具体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3.807、4.143、4.346、2.971、4.660,P<0.05),见表1。VR图像质量优良率为100%,CT平扫图像质量优良率为98.30%,两者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09,P=0.315),见表2。

2.2 病例分析 患者男性,32岁,运动摔伤致右膝疼痛伴活动受限1小时,急诊入院后行多排螺旋CT检查,CT平扫图像提示右侧髌骨骨折(见图1-2),多阈值彩色容积再现成像图像后示右侧髌骨骨折(见图3),后行右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拆除右膝前侧横形创口,可见右髌骨骨折,髌骨表面皮质缺损撕脱,创面内大量血肿块。

3 讨 论

近年来,随着现代社会不断发展,运动、交通事故创伤所致的骨折越来越常见,并受到大家的重视,在本组研究59例四肢骨折患者中,因交通事故伤骨折者20例,体育运动骨折11例,反映了交通意外及体育运动是引起四肢骨折的主要诱因之一。人体骨关节解剖结构相对复杂,在多处关节处骨折中,比如膝关节、腕关节,因解剖结构复杂、X线图像不能准确区分重叠部位解剖结构,常规X线平片检查无法提供全面、详细的病情,同时X线平片作为一种二维图像,对于关节隐匿性骨折中,成像存在偏差性,以腕关节为例,三角骨、月骨、钩骨受外界伤害出现相关骨折,腕关节侧位片关图像受限,出现骨投影重叠现象,影响临床判断病情。目前临床诊断骨折,主要以影像学检查为主要依据,其中包括X线、CT、MRI等手段,其主要目的为明确骨折部位、断端移位程度及邻近关节是否脱位,旨在指导临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5-9]。既往文献报道[10-13],在四肢骨折中,肱骨骨折、股骨骨折易发生于中老年人群,对于肩关节及骨盆支持功能的影响较大,仔细观察病情、维持肩关节活动度是治疗前期必须考虑的,通过术前计划及精细操作技术可将临床效果最大化,因此四肢骨折患者在手术治疗中,手术术式的选择至关重要,而明确骨折具体情况对手术方案的选择至关重要。

表1 不同骨折部位图像质量评分比较情况(,分)

表1 不同骨折部位图像质量评分比较情况(,分)

表2 图像质量优良率比较情况[n(%)]

图1 CT轴位平扫骨窗示右侧髌骨骨质连续性中断,图2 CT轴位平扫骨窗示前缘局部骨皮质连续性中断,断端对位对线尚可,图3 VR图像右侧髌骨见骨质连续性中断,立体感强,对明显骨折的显示更清晰。

影像学检查手段中,MRI主要是通过对人体中的氢质子受到激励而产生磁共振,在弛豫过程中产生MR信号使用不同灰度显示人体结构,尤其对于人体管道结构、软组织显示佳,相对于MRI检查,CT优势则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CT成像时间短,第二、CT对骨质密度敏感度高,第三点、CT可进行图像后处理,对于受检部位可进行多方面的全身观察。本组研究中,主要采用了CT平扫及VR技术对59例四肢骨折患者进行了对照分析,主要观察了两者间的成像质量水平,整理结果发现VR图像质量优良率为100%,CT平扫图像质量优良率为98.30%,两者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09,P=0.315),但在划分骨折部位再次进行评分比较中,VR对肘关节骨折、腕关节骨折、膝关节骨折、踝关节骨折、股骨骨折的图像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CT平扫,表明VR后处理技术对于重叠、复杂且隐匿的骨折部位显示较好,与既往文献报道结果相一致[14]。CT平扫图像质量不够细致,不能较佳显示断端成角、远端旋转情况,普通二维图像也无法进行旋转角度判别,故医师只能根据经验进行相关诊断,而VR最大的成像优势在于显示组织或者器官的空间关系,对于复杂的骨折部位可提供直观的图像显示,即可观察骨折部位多方向、多方位的图像,无需重复扫描即可产生新的断层图像,达到充分显骨皮质断裂的目的。笔者认为,VR重建立体感强,对明显骨折的显示更清晰,能使用工具进行去除处理,重点突出骨折部位,在关节骨质皮质的连续性化特异性高,对于局部塌陷、韧带损伤等情况显示直观,也为临床手术提供可靠的影像学资料。

综上所述,多层螺旋CT容积再现成像可清晰全面显示四肢骨折的具体情况,图像成像质量高,更有利于影像准确诊断,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髌骨优良率四肢
寻找最“长寿”的膝盖
带线锚钉缝合固定治疗髌骨软骨骨折的疗效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走路膝关节总是发软当心髌骨脱位
跟踪导练(四)
二分髌骨患者合并髌骨骨折诊断治疗1例
跟踪导练(四)
跟踪导练(四)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没有四肢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