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状病毒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血钙钠浓度的配对研究

2018-12-13 02:23覃州莲刘志刚李国伟万瑞平吴燕玲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8年19期
关键词:血钠轮状病毒肠炎

覃州莲 刘志刚 李国伟 万瑞平 吴燕玲

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广东 佛山 528000

轮状病毒(RV)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常见病因,多见于6~24个月婴幼儿,我国发病高峰在秋冬季,临床表现主要有呕吐、腹泻,多为水样或稀水样便,伴或不伴发热、脱水、酸中毒等,这种腹泻通常有自限性[1]。研究[2]发现,其感染不仅局限于胃肠道内,还有可能经由病毒血症而逸出胃肠道,造成其他脏器的损伤。这些损伤包括神经系统的病变,主要表现为惊厥症状[3-6],无热惊厥发作的频率要显著高于热性惊厥[7],是儿童急诊常见惊厥原因之一[8-9],而且比重较以往有增加[10-12]。目前机制不明,有学者[13]认为是福山型表现形式之一,也有人[14]认为是一种症状性惊厥,OKUMURA等[15]考虑本病可能有家族遗传倾向,也有学者[16]推测该病毒引起的CNS 感染是导致惊厥发作的主要原因,KOMORIH 等[17]认为惊厥的发生可能与胃肠炎时惊厥阈值下降有关。钠离子通过跨膜转运以维持神经兴奋性,钙离子的内流还可调节神经突起的延伸及生长锥的运动,钠钙离子可能参与轮状病毒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发作。国内有少数学者[18-19]发现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可同时伴有血钠浓度不同程度的降低,但很少对轮状病毒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钠钙浓度同时进行研究。对本研究通过配对方式,消除脱水、酸中毒等因素的影响后,对轮状病毒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患儿的血钙钠浓度进行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入选2017-01-01—2018-07-31在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儿科住院部就诊的轮状病毒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患者患儿29例,按脱水程度和性别相同,发病时间和年龄相近进行配对选择同期入院或门诊轮状病毒肠炎无惊厥2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入选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入组标准[20-23]:(1)患儿既往体健,无其他疾病;(2)轻度肠炎伴发无热惊厥,可伴轻度脱水,但不伴有明显酸中毒或电解质紊乱;(3)粪便检测轮状病毒抗原为阳性;(4)惊厥发作期间患儿电解质、血糖、脑脊液、脑电图检查均为正常;(5)一般对生长发育不造成影响,预后良好;(6)排除热性病毒性脑炎、化脓性脑膜炎、脑病、惊厥、颅内器质性病变或癫痫患儿。

排除标准:(1)惊厥发作与发热密切相关者;(2)有中重度脱水、严重电解质紊乱或低血糖;(3)头颅MRI或CT检查明显异常者;(4)脑脊液检查异常者;(5)合并有其他系统疾病如肺炎等。

1.2 方法

入院后分别对2组患儿抽血,送医院检验科检测血清电解质钙及钠浓度。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共入选患者58例,惊厥组和对照组每组男16例,女13例,惊厥组年龄1~60个月(平均年龄19.6月),对照组2~58个月(平均年龄18.2月),其中1例患儿既往曾有轮状病毒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其余28例患儿随访均未见复发。入组病例均有呕吐、腹泻胃肠炎表现,不伴发热或低热(体温<38.0 ℃)。惊厥发作频率:1例患儿4次,1例患儿5次,8例患儿惊厥发作2次,19例患儿仅有惊厥发作1次;发作形式:26例(89.65%)表现为全身强直-阵挛发作,3例(10.35%)表现为局灶性发作;惊厥持续时间:惊厥发作持续5 min以内25例(86.2%),持续5~10 min 4例(13.8%),无惊厥持续状态病例。所有病例脑脊液检查未见异常,发作缓解期脑电图检查未见异常;5例患儿头颅MRI或CT提示脑白质发育未完善,其余均未见异常。

表1 2组钙钠浓度比较

3 讨论

轮状病毒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是一种婴幼儿期较常见的预后相对良性的惊厥性疾病[24-25],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临床表现为惊厥多发生在起病1~5 d,3 d内最为常见,惊厥次数多在3 次以内,多为无热惊厥[26]。本研究再次证实这一点,仅2例患儿为惊厥发作4次及5次,其余均为2次或1次,且以1次为最常见。28例患儿均为发病1次,随访未见复发,仅1例患儿既往曾有类似惊厥发作,这和国内外报道均相符合[27-28]。

钠离子通过跨膜转运以维持神经兴奋性,钙离子的稳定性对维持神经系统正常生理功能极为重要,钙离子的内流还可调节神经突起的延伸及生长锥的运动,钠钙离子可能参与轮状病毒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发作。本研究通过配对消除胃肠炎所致脱水、性别、年龄等因素的影响,轮状病毒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本身可伴有一定程度的血钙钠浓度降低,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轮状病毒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组5例血钙低于2.25 mmol/L,仅1例为2.05 mmol/L,其余均为2.20 mmol/L以上,中位血钙浓度为2.35 mmol/L,仍保持在正常参考范围,但均为惊厥发作2次及2次以上;有7例血钠<135 mmol/L,程度轻微,最低为132 mmol/L,中位血钙浓度为135.34 mmol/L,惊厥次数有1次或2次。

国内外[19,29-30]众多学者均认为轮状病毒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患儿血钠浓度多处于正常范围或稍有下降,但从总体讲其血钠水平低于无惊厥组,认为血钠水平的下降可能参与了惊厥的发生,本研究也再次证实了这点,但也有学者[31]认为,存在电解质紊乱的患儿当中,只有血钠浓度低于120 mmol/L时才易发生惊厥。多数情况下轮状病毒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患儿往往在惊厥出现后才就诊,首次惊厥前的血钠水平很难考证,也未见有相关报道及研究。轮状病毒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患儿多数属于轻度的血钠浓度降低,我们推测由此直接引起首次惊厥的可能性不大,可能存在其他因素综合引起惊厥。钙的失调与本病的联系在理论上曾被提出过,国外[32]有学者对这一关系进行调查,发现轮状病毒肠炎伴惊厥组患儿的血清钙离子水平显著低于轮状病毒肠炎不伴惊厥组,认为2组的钙离子水平均处于正常范围,说明惊厥发作不伴低钙血症,但较低的钙离子水平也许表明惊厥患儿存在较大的钙离子体内平衡破坏和较重的临床感染症状,而这种破坏也许能够使得轮状病毒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直接导致惊厥的发作或增加其敏感性,但国内未见学者报道。本研究证实轮状病毒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组钙离子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但中位血钙浓度2.35 mmol/L为正常范围,仅有5例血钙低于2.25 mmol/L,仅1例为2.05 mmol/L,其余均为2.20 mmol/L以上,但均为惊厥发作2次及2次以上,血钙浓度越低越容易出现惊厥,再次证实了低钙和低钠可能共同参与了轮状病毒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发作,低钙和低钠可能共同使细胞去极化,降低了惊厥阈值,促使患儿惊厥发作[33-45]。一部分患儿同一病程会出现2次或以上惊厥,本研究的5例血钙浓度低于2.25 mmol/L患儿均为惊厥发作2次及以上,低钙也可能参与了首次惊厥后的再次惊厥发作,但其样本较少且其他2次惊厥发作未见血钙低于2.25 mmol/L,且血钙浓度检测并非惊厥发作前,所以低钙是否也参与了首次惊厥后的再次惊厥的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46-50]。但本研究轮状病毒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患儿血钙钠浓度分别为2.35±0.12、135.34±1.59均为正常值,不足以引起惊厥发作,可能存在其他发病机制,如患儿较小,可能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未完善,在本研究中惊厥组颅脑CT或MRI发现5例患儿脑白质发育未完善,患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未完善也可能参与轮状病毒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发作机制[51-56]。

在轮状病毒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患儿中,低钙和低钠可能共同参与了轮状病毒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发作,低钙和低钠可能共同使细胞去极化,降低了惊厥阈值,促使患儿惊厥发作,低钙也可能参与了首次惊厥后的再次惊厥发作。故应在其他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对低钙钠血症也应适当干预,尤其是低钙血症的干预,以便减少惊厥再次发作。

猜你喜欢
血钠轮状病毒肠炎
自发性脑出血发病后血钠水平对30 d内死亡率的影响
血钠波动值在预警院内死亡中的价值
猪轮状病毒病及其防控措施
冬季鸡肠炎易发 科学防治有方法
揭开“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的面纱
肝硬化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特利加压素治疗后低钠血症的发病率及其危险因素
肠炎的症状有哪些
针对性护理在小儿高热惊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巧用鸡蛋清治猪肠炎
说一说轮状病毒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