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通用技术课堂中开展知识产权教育探究

2018-12-14 10:38王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8年11期
关键词:高中通用技术基础教育

王子

摘 要 基于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知识产权教育现状和面临的基本国情,从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角度,分析知识产权教育融入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可行性,阐述让学生在高中阶段树立知识产权价值观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立足通用技术学科特点开展知识产权教育,并对两者在具体融合过程中的实施方案进行思考。

关键词 高中通用技术;知识产权教育;基础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8)11-0068-03

1 前言

自2008年我国实施知识产权保护战略以来,我国发明专利的申请量和商标注册量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已经成为知识产权大国,但是专利侵权、缺乏保护等很多问题仍然突出。2015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保障和激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迫切需要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1]。而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知识产权价值观缺失,在这样的国情之下,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青少年时期是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要普及知识产权教育,补充知识产权价值观的缺失,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不可忽视。《意见》第三十二条提出:“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加强知识产权文化建设,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开展知识产权普及型教育。”[1]

2 基础教育阶段知识产权教育之国内外现状

近年来,我国知识产权教育主要集中在机关单位公职人员的继续教育上,而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层面的推行相对比较薄弱,致使受教育者对知识产权的认同感并没有与其认知水平保持同步[2]。根据华中师范大学知识产权研究所近年对20多个省市218所中小学进行的访谈和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我国知识产权教育在现行政策、师资培养及教学资源、学生素养等方面都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对而言,美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在基础教育阶段面向各个学段学生开展的知识产权教育已成规模和体系。例如:美国在中小学阶段实施体验式的知识产权教育,美国知识产权局组织专门的夏令营,让青少年体验创造、发明申请的过程,很多大型企业也提供给学生参观学习的机会;日本把知识产权教育纳入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教育体系,由日本专利局为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提供适合的知识产权教育教材和内容[3];英国知识产权局的重点工作是为中小学提供更具针对性和多样性的教育资源,帮助校内的教师进行知识产权教育。

基础教育阶段的知识产权教育十分重要,其对人力资源的提升、制度环境的完善都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国家知识产权局和教育部于2015年底联合印发《全国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试点示范工作方案》,为进一步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和知识产权意识提出明确要求,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基础性支撑,开创了我国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的新时代。

3 知识产权教育融入高中通用技术的可行性分析

在国家政策的支撑下,如何在中小学阶段真正落实知识产权教育,是一线教师亟待考虑解决的。作为一名高中通用技术学科教师,想要有效地将知识产权教育融入通用技术教学的现有体系,需要思考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高中阶段树立知识产权价值观的重要性 价值观作为一个人判断是非的根本标准,它直接影响着人的性格发展,而性格又直接影响其行为。高中阶段的学生年龄层次一般分布在16~18周岁,性格中幼稚参半成熟,处于迫切地想要独立却又有着极大依赖性和可塑性的青少年时期,是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对高中学生今后的成长与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4]。知识产权文化作为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必需文化力量,其价值导向是“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是我国向科技强国转化期重要的文化创新[5]。高中学段的知识产权教育,重点在引导学生学习创新技术和提高知识产权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并使他们懂得运用知识产权保护自己的创新成果,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成为一个崇尚发明与创造的公民。教育一个学生,影响一个家庭,最终提高全社会的知识产权意识,为建设科技强国提供强有力的思想支撑。

知识产权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造性为目的的创新教育 没有丰富的智力成果作为基础,知识产权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6]。高中阶段的知识产权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形成尊重知识、崇尚创新、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更要将知识产权教育融入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为目的的创新教育中,使得高中生具有以下素质:

1)创新意识,即乐于创新,并且崇尚创新,形成和保持对新事物的探究欲望和积极探索的态度;

2)创新思维,即勇于创新,具有创造性的想象力和批判思维,处理问题时能不拘泥于固有模式,敢于另辟蹊径;

3)创新能力,即善于创新,具有获取和处理信息以及善于捕捉灵感的技能,能够应用技术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立足通用技术学科特点开展知识产权教育 不仅要重新思考高中技术学科的特点,也要兼顾知识产权本身非物质性特点。高中通用技术(苏教版)必修教材分为《技术与设计1》以及《技术与设计2》,其中《技术与设计1》的主要内容分为设计的知识准备、设计过程以及设计的评价;《技术与设计2》是在《技术与设计1》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高中生对技术与设计的视野。《技术与设计2》的内容涉及技术与设计中的四个核心问题:结构、流程、系统、控制。通用技术教材选修部分的内容也特别丰富。这些教材不仅有很多概念性的知识,能够给学生的发明创造提供理论支撑,也有很多生产实际中的案例和问题,能够给学生的发明创造更多的启发。技术的核心是创造,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立足创造的课程[7];而知识产权的核心是鼓励和保护创新,两者要求十分契合,立足通用技术学科开展知识产权教育是可行且可信的。

4 知识产权教育融入高中通用技术的具体实施思考

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立足于学生的个人经验和亲身经历,提倡學生在做中学和学中做。知识产权教育主要内容是:不侵权,尊重和保护别人的创造成果;提高自己的自主创新能力,进而保护自身的知识产权。将知识产权教育融入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课堂做好宣传引导,加强知识产权文化建设 知识产权文化的价值导向是“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高中通用技术课程也是一门注重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课程。在课堂中融入知识产权教育,首先要加强学生的观念变革。《技术与设计1》前两章分别为“走进技术世界”和“技术世界中的设计”,这两章的教学可以适当调整或添加知识产权的内容,从身边的技术创新出发,让学生建立知识产权的基本概念,尊重别人的智力劳动创造的成果,激发自主创新创造的意识,深入了解知识产权的本质。其次是制度层面的创新,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发明创造比赛,对于学生的创造性劳动成果有一定的鼓励和奖励机制,并且促进学生专利的市场化运作,积极推进各种形式的发明成果具体实施,发挥出专利成果的实际效用。从观念变革和制度创新两个层面,推进通用技术课堂上的知识产权文化建设。

加强科技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贵州举办的2018年大数据峰会上,马云再次语出惊人:“未来30年是最佳的超车时代,是重新定义的变革时代。如果我们继续以前的教学方法,30年后,孩子们将找不到工作。”面对日新月异的技术革命,只有不断创新,我国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加强科技创新教育,提高在校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在现阶段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自主创新,方法先行。传统的创新思维方法完全依赖人的悟性和灵感,创新效率低,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和偶然性。当前需要的是高中生人人能上手的、实实在在能解决问题的创新方法。在通用技术课堂中可以引进一些先进的发明创新理论,比如萃智理论(TRIZ)就是这样一种先进、实用的创新方法。萃智理论又称为“发明问题解决理论”,它提出一系列分析、解决问题的具体流程和方法,完全改变了过去发明设计工作中靠千百次的反复试验或靠灵感突发而解决问题的方式。

其次,在教学中要立足解决实际问题设计课堂项目。要引导学生亲历整个设计过程,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以自己的实际经验为基础进行动手操作,强调学生的全体全程参与,在实践中领悟创新思维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调研、设计、制作、试验等活动获得丰富的操作体验[8]。自主创新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是通用技术最主要的课程目标,《技术与设计1》中设计的过程以及其后的设计方案制订等教学内容,都是围绕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展开的;《技术与设计2》中的结构、流程、系统和控制设计,为学生的创新活动提供能力保障。

最后,将通用技术课程评价目标与科技创新比赛成绩相结合,对参加比赛并获得一定成绩的学生给予嘉奖,建立有效的校内激励体制。教师需要为学生确立优秀的科技创新比赛目标,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并参加发明创新方面的比赛,真正实现教学效果的强化。

结合通用技术教材,体验申请专利的过程 知识产权教育的目标是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知识产权,进而知道如何通过实际行动来维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在基础教育阶段如何让学生体验这一过程,没有受到学校的普遍重视。长期以来,在知识产权教育中注重的是宣传引导,一般通过学习讲座、参观某些专利,使其感受发明专利给社会带来的便利,而并没有从深层次来让学生亲身体验这些过程。具体来讲,就需要在通用技术课堂中创设情境,让学生发明创造,亲身体验专利申请和维护的过程。

高中通用技术的两本必修教材中,《技术与设计1》的编写目的是使学生理解技术价值和技术性质,经历完整的技术设计过程,从而形成结构清晰的技术素养;《技术与设计2》的内容是具有典型意义的专题性技术设计模块,分别为结构与设计、流程与设计、系统与设计以及控制与设计。通用技术课程的选修模块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要求,其内容是不同专业技术领域必修模块的延伸和深化。这些教材不仅思想内涵丰富,而且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对于学生的发明创造和专利申请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学生在完成项目过程中要严格按照专利申请的步骤进行:查重→撰写技术报告→交国家知识产权局→拿到专利受理通知→交费→实质审查阶段→发放专利授权证书。不管最后申报的结果如何,学生在体验过程中对于知识产权会有切身体会和感受,最终将知识产权教育完全融入通用技术课堂中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关于新形势下加

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DB/OL].[2015-12-22].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12/22/content_

10468.htm.

[2]姚遠,徐和平.缺失与构建:知识产权文化的思考[J].湖南社会科学,2014(5):112-115.

[3]姚远.日本知识产权文化:制度与观念[J].学术界,

2015(1):229-238.

[4]马金月.文化教养与青少年价值观形成的关系[J].文学教育,2016(6):162.

[5]刘华.法治社会须持之以恒地推进知识产权文化建设[J].中国发明与专利,2014(12):23-24.

[6]刘华,戚昌文.对我国多层次知识产权教育原则及方案的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3):70-71.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8]陈景乾,霍金胜.在通用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实践探究[J].甘肃教育,2016(7):119.

猜你喜欢
高中通用技术基础教育
高中通用技术情境教学的实践研究
高中通用技术合作学习教学策略的探讨
高中通用技术“结构与力学”的实践思考
实施探究性学习提高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有效性教学研究
河南省基础教育信息化现状调查
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儿童水墨画课程教材研发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话语的迁嬗
教育均衡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境界
“中国梦”之中国“自主高考”梦
基于微课应用的专递课堂教学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