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青少年性教育一体化模式研究

2018-12-14 09:31蒋杪单琛沁心周彤栅顾晓岚曹喆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30期
关键词:一体化模式性教育青少年

蒋杪 单琛沁心 周彤栅 顾晓岚 曹喆

摘 要 本研究在对浙江省部分城市学校性教育开展情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针对当前社会性教育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和瓶颈现象,提出构建青少年性教育一体化模式的思路。笔者通过对性教育、一体化模式等相关概念进行内涵剖析,阐述构建青少年性教育一体化模式的必要性,并从时空角度分析性教育一体化模式的运行机制,从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入手,为如何构建“生理学—心理学—道德学”教育内容一体化、“家庭—学校—社会”教育渠道一体化的性教育模式提出建议。目的是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青少年性教育当前面临的诸多难题,帮助更好地建立青少年性教育一体化体模式和体系,建立长效发展机制。

关键词 青少年 性教育 一体化模式

中图分类号:G479 文献标识码:A

2008年,教育部发布了《中小学健康指导纲要》,对中小学健康教育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2007年,2月按办公厅关于转发教育部《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中也强调要加强教育学生有效预防和应对公共卫生、意外伤害、网络和信息安全和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件,其中要特别注意在这些方面有关“性”的安全教育;2011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明确提出“把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课程体系”。由此可见,近年来对有关性教育的研究内容越来越丰富,研究的领域也越来越深入,国家对性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然而实际上,性教育仍一直是国内教育的短板,性教育的系统化一直都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近期,性教育读本被撤销、幼儿园性侵事件等层出不穷,性教育话题再度掀起舆论热潮。当今的诸多社会问题,如少女怀孕、学生遭受性侵害、性病和艾滋病的流行、堕胎、婚前性行为等,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面对青少年性教育实施过程中面临的瓶颈问题,笔者提出构建青少年性教育的一体化系统,该系统积极依托“家庭——学校——社会”三大教学场所,以“生理学——心理学——道德学”为三大主要教学切入口,调动三者的人力物力,传授专业科学的性教育知识,促进性教育影响一体化。该系统的构建,旨在为青少年性教育提供新的开展模式和理论视角,为国家相关政策的实施提供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1构建性教育一体化模式的必要性

基于对浙江省性教育现状的调查,笔者发现,随着信息化和网络的飞速发展,未成年人接触生殖健康知识的来源变得庞杂,加之社会教育的不到位,导致黄色影视、书刊污染了大批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家庭教育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当代家长“谈性色变”的态度使孩子难以正确、科学地认识性教育。学校本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阵地,然而目前性教育在我国学校中的课程地位低下,且传统的学校教育也存在教育空间的封闭性、教育形式的單一性、教育资源的缺乏性、教育内容的滞后性等诸多问题,难以与家庭、社会教育相接轨。性教育是对受教育者进行有关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培养的社会化过程,不仅仅只是读一本书,听一次讲座或看一次录像就可以解决的,而是一个涉及家庭、学校和全社会的教育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随着受教育者的年龄不断增加的再社会化过程。但是截至目前为止,我国的性教育依旧停留在“无科学教学内容、无专业教学人员、无合法组织机构”的尴尬局面,只存在于人们的口号和政府的政策纲要之中,完善的性教育系统亟待实施构建。鉴于此,笔者认为只有建立起有效的性教育一体化模式并健全相关的配套措施,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来解决青少年性教育所面临的诸多问题,真正建立起长效发展机制。

2性教育一体化模式的内涵

在对于性教育的理解方面,王志强提出,性教育有狭义和广义的两种理解,狭义的性教育主要涉及人类的繁殖以及性功能;广义的性教育则包括有关性行为的情感意义和社会意义。世界卫生组织(WTO)认为性健康教育包括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三方面的内容,是指通过丰富和提高人格、人际交往和情爱方式达到性行为在肉体、感情、理智和社会诸方面的圆满协调,从而达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

而在本文中提到的性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进行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教育培养的社会化过程,是包括性信息(成长和发育、生殖、避孕、性别角色、性行为等)的传达,价值观、态度和社会规范的教育。

在对“一体化”概念的理解上,眭依凡教授将“一体化”定义为“一体化即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赖于其内部诸要素以及外部环境里的诸多事物的相互合作和协同。”而教育一体化主要指教育者的一体化,即强调学校、家庭、社会的一体化教育,其目的在于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承担教育责任的新型教育模式。一体化模式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是一个个子系统充分整合的动态过程,而在本文中提出构建的性教育一体化模式,是以“家庭——学校——社会”三大教学场所为依托,以“生理学——心理学——道德学”为三大主要教学切入口,在空间和内容两大维度上对青少年进行全方位的性教育。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的结盟共同承担对青少年性教育的责任,完成教育任务、实现教育目标,使青少年的性教育活动能持续得到开展,让教育的理想真正成为教育的现实。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均从生理、心理、道德三个层面出发,且保持三方对青少年性教育所产生影响的一致性,提高青少年对性知识的掌握水平,保障青少年性心理的健康,培养青少年正确的性道德观念。通过性教育一体化模式的构建,全面营造良好的青少年性教育社会氛围,进而达到学校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学校化、家庭教育终身化,共同促进青少性教育的蓬勃发展。

3性教育一体化模式的作用

性教育一体化模式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笔者分别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不同空间、“生理、心理、道德”三个不同层面出发,在空间和内容两大维度上对青少年进行全方位的性教育,使青少年的性教育活动持续有效地开展,是一个个子系统充分整合的动态过程。该性教育一体化模式的构成,将紧密串联起“家庭、学校、社会”三个空间,密切结合起 “生理、心理、道德”三个层面,对促进青少年性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也为性教育模式的探索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3.1有利于促进性教育目标一致性的实现

家庭、学校和社会是学生日常生活的三个重要场所,在不同的成长阶段,都是性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且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家庭性教育是性教育开展与实施的前期阶段,主要建立在血缘基础上,以家庭成员为主体展开活动。学校性教育是性教育的重要阶段,一方面普及学生基本的性与性防范理论与实践知识,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性道德认识与价值观。社会性教育是性教育开展的一大保障,通过性教育思想的开放和对性教育认识的明晰,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这三者相互独立却又相互联系,通过“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参与,构建起一个共同参与与承担性教育的模式,使三者相互结合与渗透,发挥整合作用,促进一致性教育目标的实现。

3.2有利于促进性教育内容一致性的实现

性教育的内容不仅仅是性知识的教育,更包括性心理、性道德的内容。传统的性教育内容以卫生保健知识为主,内容零散且缺乏系统性。性教育一体化模式的构建,有利于家庭、学校、社会三大主体实现教育内容的一体化,进而发挥其整合的功能,将教学内容从性生理延伸至性心理、性道德的层面,帮助青少年掌握系统的性知识,树立科学的性观念,塑造良好的性道德,有利于性教育的宣传、推广、开展和实施,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3.3有利于促进性教育开展在时空上的衔接

“家庭、学校、社会”一体化模式的构建,紧密串联起三大学生活动的重要场所,从空间上看,性教育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不同的空间来展开,打破学生在空间上接受性教育的隔断,逐步形成一个连续的过程。从时间上看,性教育的开展在内容与形式等多方面都应随着学生身心年龄、实际所处环境的变化而针对性地变化,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有机结合,形成了性教育体系延续上的时间链。“家庭、学校、社会”一体化模式下,性教育的开展与实施的动态更为完整与持续,如学生在校接受性教育知识的普及,回家进行带有性教育目的的亲子活动。从更为宏观的层面上看,性教育一体化模式的构建更是体现了从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高等教育,直至终身教育的延续。“家庭、学校、社会”的一体化模式拓展了性教育的开展空间,也进一步促进性教育实施的连续与完整。

3.4有利于促进三者间性教育资源的互补

“家庭、学校、社会”一体化模式的构建有利于打破家庭、学校、社会三者独立的界限,将家庭、学校、社会三者有机结合。目前的性教育开展需要人力资源、物力资源等多项资源的支持与保障,“家庭、学校、社会”的一体化模式有利于将学校优秀教育与管理组织的优势融入到家庭与社会中,充分发挥性教育的人力资源。社会一定程度能为性教育的开展与实施提供更为丰富与完备的平台与场所,促进现有资源的有效利用。家庭中具有性教育特长的家长可以成为学校、社会开展性教育的重要资源。该模式以社会为依托和保障,以学校为中心,以家庭为基础,促进“家庭、学校、社会”三者性教育资源的共享与互补,实现资源的最大发挥与利用。

4一体化性教育模式的构建

教育深深植根于所处的历史、经济、文化中,新世纪带来的社会巨变使得现行的学校教育难以凭其一己之力达到培养学生的目标。学校教育存在许多落后于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弊端,孤芳自赏式的学校教育模式无法满足青少年思想道德、知识技能、性格精神上的教育需求。新的教育观念,要求我们必须立足社会发展,改进教育机制,健全教育体制,而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一体化教育模式即是世界教育的大势所趋,本文试图从组织结构设置、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评价体系四大方面阐述如何构建一体化性教育模式。该模式的构建能够将学校力量和非学校力量从往日老死不相往来的独立关系变成一种新型的协同合作关系,使青少年的性教育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促进青少年性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4.1组织架构设置一体化

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一体化青少年性教育组织机构,使得性教育活动有章可循,有序可依。该组织机构对性教育具体活动事宜、经费、人员培训、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执行进行有效的管理。组织的管理人员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选取:(1)各级各类学校的专职教师及专家学者;(2)社会文化教育机构人员;(3)有性教育特长的家长、大学生性教育志愿者、热心性教育工作的志愿者。此外,一体化组织对成员的要求也具有一致性,并且通过一定的传播手段和渠道,提倡一体化“应有”的思想观念,并对其行为规范进行宣传和教化,使得组织机构内部保持相对的一致,维持组织的正常运行。这样的一体化教育组织保证了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使得性教育更为科学专业。

4.2教学内容一体化

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都应从生理、心理、道德三个层面出发,且保持三方对青少年性性教育所产生的影响的一致性。学校可以从性別教育、性器官卫生保健教育、性心理健康教育、防范性骚扰教育及性道德教育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教学与引导,进一步提高青少年的性意识。在家庭教育中可以穿插与贯彻性生理知识、性心理知识和性道德知识等内容,通过家庭教育对青少年性知识的掌握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社会可以通过形式多样化的性知识普及、性防范教育及性道德规范,某种程度上促使青少年完善对性的认知。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通过“生理——心理——道德”一体化的教学内容,在对青少年的性教育上施加正确影响,完善青少年对性知识的掌握,保障青少年性心理的健康,培养青少年正确的性道德。

4.3教学形式一体化

一体化的教学,不仅仅是教学内容上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更是教学形式上家庭、学校、社会三者的有机结合。通过一体化的整合来实施青少年性教育,要将家庭、学校(下转第23页)(上接第8页)、社会三者的优势结合起来,建立以学校为基础、社会为依托、以家庭为中心的一体化模式,形成多渠道、多层次的全国青少年性教育模式,使青少年性教育渗透到生活的各个层面和阶段。例如,学校可以邀请专家家长入校授课、社会可以开展性教育类的亲子游戏、家庭可以参加社会组织的相关讲座等等。通过此类活动的开展,将三股教育力量拧成一根绳,三位一体终将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真正实现学校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学校化、家庭教育终身化。

4.4评价体系一体化

建立一体化的评价体系,需要制定一体化的评价指标,其中包括学生、家长、学校、社会的评价指标,要以评价指标体系来指导实施性教育的工作。评价过程中要把评价融入到每一个环节工作中去,提倡评价方式多样化,支持主体间互评,使评价指标成为三者的具体工作要求,把评价贯穿到“一体化”工作的全过程。例如采取设置专门的考试检验学生受性教育的水平,将教师、社会工作人员每年需完成的性教育指标作为工资、职称考核的依据等措施。

(指导老师:李茂森)

参考文献

[1] 王志强.青少年性教育现存问题的归因分析[D].重庆:西南大学,2008(03).

[2] 眭依凡.跨世纪教育新模式评述[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04):31-36.

[3] 曹书芳,沈时明,张正民.“家庭、学校、社会”一体化模式对阳光体育运动的促进作用研究[J].体育师友,2010,33(05):44-45.

[4] 张正民,杨秀梅.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青少年性教育模式研究[J].中国性科学,2013(02):77-79.

猜你喜欢
一体化模式性教育青少年
青少年发明家
中高职人才培养一体化模式的实践与反思
让性教育走近中学生
论大学生性伦理与高校性教育
处理“棘手事件”的“一箭双雕”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