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袖状胃切除对肥胖患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2018-12-18 05:48焦宇文汤黎明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8年22期
关键词:袖状白介素脂肪

焦宇文, 汤黎明, 钱 峻, 龚 宇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 普外科, 江苏 常州, 213000)

肥胖能够引起高血脂、胰岛素抵抗等代谢综合征,并导致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癌症,增高病死率[1-3]。病态性肥胖与炎症密切相关,肥胖患者常常伴有体内炎症因子水平的升高。有研究[4-7]证实,肥胖患者的脂肪细胞中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白介素-18(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NF-γ)等处于高水平状态。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LSG)具有操作简单、手术风险小、疗效确切等优点。本研究观察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对肥胖患者全身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8年6月本院行腹腔镜下袖状胃切除术的肥胖患者20例,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32.80±6.45)岁,体质量(131.00±13.44) kg, 体质量指数(BMI)为(44.30± 3.99) kg/m2; 合并糖尿病8例,高血压12例,高尿酸血症10例。按照《手术治疗糖尿病专家共识》要求,入院后进行全面检查,评估心肺、肝肾、内分泌器官功能,排除继发性肥胖症及1型糖尿病。术前进行饮食训练,制定详细的手术方案,准备特制的手术器械。评估患者心理情况,告知相关手术风险,并建立档案,经本院伦理委员会讨论后手术。本研究手术均由同一组医疗组完成,所有肥胖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既往均无良性或恶性肿瘤病史或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无定期使用抗炎药或皮质类固醇药物史,无严重的血液病、心、脑、肝、肾等疾病。

1.2 手术方法

所有手术由同一主刀医师及手术团队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步骤主要参考《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治疗病态性肥胖及2型糖尿病的意义及国际专家共识》[8]。全身麻醉,患者仰卧取头高脚低30°、“大”字型体位,左侧抬高15°, 常规消毒铺巾,术者位于患者两腿之间。采用4孔法: 经脐部行10 mm纵行切口,气腹针穿刺切口建立气腹(12 mmHg),置入直径12 mm的Trocar和30°高清腹腔镜,直视下于左锁骨中线距左肋缘下5 cm处置入12 mm(或5 mm)Trocar作为主操作孔,于剑突下、右锁骨中线肋缘下置入5 mm Trocar作为辅助操作孔。探查腹腔完毕后,向上牵抬肝左外叶,显露全胃,超声刀距幽门2~6 cm处紧贴胃大弯分离大网膜,向左侧分离,离断胃脾韧带,直至His角,再向右完全游离胃大弯。置入胃容量调节束带至远端胃窦作为指引,规范袖状胃容积的大小。应用直线型切开吻合器紧贴胃容量调节束带行管状胃切除,切割方向指向His角,避免残留过多的胃底组织。保留幽门,切缘距离胃小弯约2 cm, 形成1个容积80~100 mL管状胃囊。胃切割缘使用丝线行浆肌层连续内翻缝合,以确保无渗漏及出血,也可自导引管注入稀释美蓝液观察有无渗漏。将切除的胃组织置入标本袋内,确保手术创面无出血,拔除Trocar, 排尽气体并缝合各穿刺孔,结束手术。

1.3 标本的收集和检测

分别于术前1 d及术后第3个月清晨空腹抽取患者肘静脉血8 mL, 注入预冷试管内,以3 000 转/min、4 ℃离心10 min, 取上清液保存在-80 ℃冰箱内待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IL-6、IL-8、TNF-α值,其中以术前1 d检测值为基础值,术后3个月检测值为干预值。检测试剂盒购自上海盈公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具体操作步骤严格按照说明书执行。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本组肥胖患者术前体质量、BMI依次为(131.00±13.44) kg、(44.30±3.99) kg/m2, 行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后3个月体质量、BMI依次为(111.25±9.21) kg、(37.65±2.88) kg/m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本组肥胖患者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手术后3个月血清CRP、IL-6、IL -8、TNF-α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 见表1。

表1 本组肥胖患者手术前后炎症因子变化比较

与术前比较, *P<0.05。

3 讨 论

Hotamisligil等[9]首次提出肥胖是由不同炎症因子诱导产生的一种全身性慢性低度炎症反应。有研究[10]发现,肥胖患者血液中伴有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升高,这可以刺激白细胞数量增加; 同时,肥胖患者血液中血糖升高,而高血糖碳水化合物会干扰脂质的吸收,这将促进低强度炎症的发展。研究[10]发现脂肪组织是个内分泌器官,可以分泌大量的脂肪细胞因子,而这些脂肪细胞因子在代谢综合征形成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其可以调控胰岛素抵抗、促进炎性细胞浸润。

减重手术是目前治疗肥胖症快速、有效、持久的方法,其中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LSG)具有操作简单、不改变胃肠道结构、安全性高、疗效显著等优点。本研究发现,肥胖患者行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后3个月体质量明显下降,同时血清中炎症因子CRP、IL-6、IL -8、TNF-α的水平与术前相比也显著降低,表明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在降低肥胖患者体质量的同时也能够改善患者全身炎症状态,而这种改变可能与术后肥胖患者体内脂肪数量减少有密切关系,因为脂肪含量减少的同时,浸润在脂肪细胞中的巨噬细胞也会减少,血清中IL-6、TNF-α浓度也会相应降低; 此外,减重手术后肥胖患者的糖代谢得到改善,促使脂肪炎症因子产生减少,从而促进血清中炎症因子浓度降低[11]。综上所述,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可有效降低肥胖患者的体质量,改善肥胖患者全身炎症因子水平,这可能与术后肥胖患者体内脂肪数量减少有关。

猜你喜欢
袖状白介素脂肪
减肥后脂肪去哪儿了
脂肪竟有“好坏”之分
反派脂肪要逆袭
心情嗨起来,脂肪也一起嗨
单纯肥胖患者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后生活质量的改善
袖状胃切除术治疗Ⅱ型糖尿病的进展
银屑病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白介素8的检测
哮喘患儿血清白介素与免疫球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肺癌袖状切除术与全肺切除术疗效比较分析
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治疗17例单纯性肥胖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