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满天下的“四大名螺”

2018-12-18 13:24赵妍
中学科技 2018年10期
关键词:鹦鹉螺万宝海星

赵妍

广阔的海洋深处,生活着许许多多带壳的软体动物,它们奇形怪状,五颜六色,十分美丽。其中有四种最美丽、最珍稀的海螺,并称四大名螺。

招财进宝——万宝螺

万宝螺也叫宝冠螺,属于大型贝类,外壳厚实而沉重,表面布有排列整齐的圆结突起,就像是珍珠元宝,故被稱为万宝螺。它的螺塔低,壳口大,口唇外翻,呈椭圆形。万宝螺有白色的轴唇褶,褶间呈深褐色。它的螺唇厚而圆润,前端有些翘,就像是撅起的小嘴巴,沿着外唇内缘有22—24枚齿。它主要以捕食细微海藻、海洋浮游生物和有机碎屑为生。

万宝螺的观赏性极佳。它整体颜色匀称,咖啡色、褐红色和白色纵横交错,光泽度很好,给人感觉尊贵无比。海螺收藏家喜欢将它置于水中观赏,光线经由水的折射映出万宝螺绚丽无比的色泽,令它显得通体红润,就像一块巨大的红宝石。

万宝螺主要生活在印度洋和太平洋浅海的珊瑚礁附近,数量稀少且难以采集,这赋予了它非常高的收藏价值。人们“因名寓意”,纷纷传说万宝螺是招财进宝、吉祥珍贵的象征,且更是由此衍生出“壳口摆向门口,迎贵人,财宝来”等一系列说法。

海神的化身——法螺

法螺,又称海神法螺,口唇较大,是嵌线螺科中个体最大的一种,壳长可达到48厘米。其壳体呈黄褐色且有紫褐色鳞状斑纹,这花纹形状很像凤尾,故人们又称它凤尾螺。法螺的螺旋部高,呈尖锥形,古人常常将法螺磨去壳顶之后做成号角,吹出鼓舞士气的号声。在影视剧中经常能看到吹起螺号的场景,它声音浑厚,激励士兵们冲锋陷阵。

法螺在因其漂亮外形和可吹出浑厚号声而受到人们喜爱的同时,却因此遭到肆意采集。如今这种曾经遍布热带珊瑚礁海域的漂亮海螺已芳踪难觅,在海里找到一个活的法螺,无异于找到一件弥足珍贵的宝物。法螺还是珊瑚的天敌——长棘海星的克星,对于保护珊瑚礁免受长棘海星的肆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今世界范围内珊瑚礁的受损和退化除了环境变化的因素外,主要原因就是珊瑚的天敌没有或很少受到制约,它们可以无所顾忌地损害珊瑚礁。

法螺会用特化的齿舌伸入海星中央体盘内,分泌出酸性的消化液,将长棘海星化成汁水后摄入体内消化。为了保护珊瑚礁,如今法螺已是澳大利亚等国立法保护的螺类物种了。

4亿多年前的来客——鹦鹉螺

鹦鹉螺很多人已经耳熟能详,它被称作海洋中的“活化石”。鹦鹉螺早在古生代奥陶纪就已出现,经历了数亿年的演变,其外形和习性等变化很小,现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和印度洋暖水区域,在研究生物进化和古生物学等方面有很高的价值。

鹦鹉螺是暖水性动物,一般生活在50—300米深的海域,有时会成群结队地漂浮在海面上。鹦鹉螺在海里游动时,会借助从外套膜中往后方喷出的水流推动前进,所以鹦鹉螺又有“汪洋中的喷射推进器”之称。鹦鹉螺现已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有趣的是,在长江流域许多地方也发现过鹦鹉螺化石。因为头足类动物主要在赤道附近水温较高的海域交配繁殖,并且有很大一部分属种具有“回游”习性,所以这些“散兵游勇”可能就是在“回游”过程中死亡的,这也说明这些地方在4亿6千万年前曾是一片深水海域。

武士的头盔——唐冠螺

唐冠螺贝壳大而厚重,因螺壳很像我国唐代武士的头盔而得名。它是腹足纲中腹足目冠螺科中体型最大的一种。其螺壳呈灰白色,具有金属光泽,表面有不规则的红褐色斑纹,螺旋部极低。

唐冠螺喜欢暖和的海域,如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中国等地的暖海区域,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台湾省和西沙群岛海域。唐冠螺栖息在低潮线下、水深1—30米的珊瑚底质浅海。唐冠螺腹足部位于身体的腹面,呈浅黄色,边缘具有一条深褐色条带,肌肉极其发达,善于爬行。足的背后有一个由足腺分泌而形成的厣,当腹足部缩入壳内后,厣可以完全封闭壳口。

唐冠螺喜欢昼伏夜出,白天身体一般全部埋入砂砾里或只露顶部的外壳部分,只有个别会在饥饿时出来爬动觅食。唐冠螺夜间活动较频繁,它伸展出整个腹足部爬行并觅食。唐冠螺肩部有5—7个角状突起作为“铠甲”防御,这使它成为很多天敌都无从下口的“难啃的骨头”。唐冠螺内、外唇扩张,外唇内缘有5—7个齿。找些棘皮动物来吃,是它最爱干的事情。在摄取食物时,它会伸出橙黄色的吸管进行舔食。

唐冠螺体大,壳可雕刻,因而成为居家陈设和把玩的珍品,但也因为数量稀少而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所以若你在市场上寻到“唐冠螺”,别轻易相信哦!

猜你喜欢
鹦鹉螺万宝海星
“动物都是科学家”系列三十 鹦鹉螺:我也懂“斐波那契数列”
神奇的海星
追梦小海星
海星
鹦鹉螺,碰碰螺
“万宝之争”及其思考
小蜗牛“鹦鹉螺”
荣膺2016年第二十五届万宝龙国际艺术赞助大奖
笔尖上的万宝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