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 8384国际标准研究和编制

2018-12-19 13:31王健田俊峰钟志生李金贵刘楠楠
中国港湾建设 2018年12期
关键词:挖泥船国际标准术语

王健,田俊峰,钟志生,李金贵,刘楠楠

(1.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天津 300461;2.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88;3.中交疏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88;4.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88)

1 概述

ISO 8384:2000《船舶和海上技术 挖泥船 术语》[1](以下简称“挖泥船术语”)国际标准发布、实施至今已有17年,随着近10多年来挖泥船设计、建造技术的快速发展,新技术、新材料在挖泥船的设计和建造中大量采用,新工艺、新设备,特别是智能化、自动化技术在挖泥船上的应用,促进了挖泥船向自动化、大型化和多样化发展,同时,世界疏浚工程也不断地从沿海、近海向远海工程发展,如中东迪拜的棕榈岛和世界岛工程,我国的远海工程建设等等。因此,为满足使用要求,发挥标准的功能,需要充分考虑挖泥船最新技术水平,对“挖泥船术语”国际标准进行修订,以确保在挖泥船领域所规定的术语和定义的完整性,使“挖泥船术语”国际标准具有更好的适用性。

2 国内外挖泥船术语标准现状分析

2.1 国内现状

GB/T 17843—2007《船舶和海上技术挖泥船术语》[2]是我国修改采用ISO 8384:2000版的国家标准,内容包括了ISO 8384:2000的全部内容,并增加了在我国广泛使用的挖泥船其他术语,并对标准进行了全文编辑性修改。

考虑到我国国情,在采用ISO 8384:2000时,对标准做了一些补充。有关技术性差异已编入正文中,并在它们所涉及条款的页边空白处用垂线标识。

GB/T 17843—2007替代了GB/T 17843—1999《船舶和海上技术 挖泥船术语》,其中主要变化有:新增术语13条,删除术语3条,修改术语67条。

2.2 国际现状

“挖泥船术语”国际标准经过2次修订,第一次国际标准修订于1991年,第二次国际标准修订于2000年,第二次国际标准发布、实施至今已有17年之久,标准时效性较低。由于历史的原因,标准内容中涉及链斗挖泥船的术语较多,近10年,挖泥船技术得到了飞快发展,国内外工程采用链斗挖泥船施工越来越少,各国几乎不再新建链斗挖泥船。目前,链斗挖泥船已趋于淘汰。由于新技术的出现,一些术语定义需要补充和修订,如:疏浚轨迹与剖面显示系统(DTPM)[3]、动力定位与动态跟踪(DPDT)[4]、挖泥数据记录系统等术语。在规定的范围内所规定的术语和定义应尽可能完整,并充分考虑挖泥船最新技术水平。2015年10月中国交建在圣彼得堡ISO/TC8/SC7会议上提出修订“挖泥船术语”国际标准并获得了ISO/TC8/SC7技术委员会的立项。

3 标准研究与编制

3.1 研究目标

本项目的研究目标是修订“挖泥船术语”国际标准,调整补充部分章节内容,增加特定船型如:耙吸挖泥船、绞吸挖泥船、链斗挖泥船、反铲挖泥船和抓斗挖泥船等相关术语,并增加新技术的相关术语。新版本的“挖泥船术语”国际标准,其内容在一定时期内应保持技术先进,力求术语的准确性、通用性、适用性,能为世界各国相关行业认同,为挖泥船技术的发展做出贡献。

3.2 主要研究内容

1)通过对各类挖泥船及其专用设备、技术性能、技术参数等的研究,给出科学的名称和定义,以促进国际间的挖泥船技术和疏浚技术的交流和发展。

2)对原有标准术语逐条进行梳理,根据梳理情况进行修改和补充。

3)尽量保留原标准的章节内容,对原有标准不合理的章节内容进行局部调整、合并。

4)充分考虑挖泥船最新技术,增加部分相关章节内容。

3.3 研究方法

“挖泥船术语”国际标准修订项目是一项技术语言项目,是在掌握各类挖泥船的工作原理、功能、特性、设备配置等技术的基础上,确定各类挖泥船的标准名称,确定挖泥设备的标准化的名称术语,并给出准确的定义。

由于挖泥船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所涉及的技术领域广泛,主要有:船舶建造技术、疏浚工程技术、流体输送技术,以及相应的机械技术、电气工程技术和自动化控制技术等。为正确地制定挖泥船术语,需要收集国内外各类挖泥船的资料,包括挖泥船类型、设备配置与功能、相关学术论文及标准等;调查研究国内外挖泥船设计、建造和使用过程中使用的各种挖泥船术语;并对资料进行分类、排列、分析对比,找出通用术语和不同类型挖泥船的专用术语;分析、对比各国正在使用的挖泥船术语的科学性、直观性,以此确立“挖泥船术语”国际标准,并使“挖泥船术语”所涵盖的技术内容在一定的时期内保持技术先进,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3.4 标准编制

ISO 8384:2000共11章,标准主体内容9章。在研究的基础上对标准进行梳理和修订。

修订后的标准共3章节,标准主体内容1章。标准修订前后对比见表1。

与ISO 8384:2000相比,ISO 8384:2018的主要修改内容如下:

1)局部调整原标准中的术语在各章的分布,以求查找方便。

2)将第IX章“Termsrelatingtobasic parameters of dredgers挖泥船基本参数术语”分别并入第3.1~3.8部分;在第3.8中加入反铲挖泥船及其挖泥设备的术语。

3)增加新的三部分内容,分别是第3.8.2、3.8.3、3.8.4,补充世界保有量最多的挖泥船船型,即耙吸挖泥船、绞吸挖泥船和3种斗式挖泥船的相关术语。

4)增加了术语的数量,从原标准的136个术语增加到248个。

本次对ISO 8384标准修订的关键技术是加入了世界上普遍使用的几个特定船型的术语,即:耙吸挖泥船、绞吸挖泥船、链斗挖泥船、反铲挖泥船和抓斗挖泥船等相关术语,并增加新技术的相关术语,解决现行国际标准无法涵盖新船型、新技术相关术语的问题,以保持“挖泥船术语”国际标准的技术先进性、准确性、通用性和适用性。

表1 标准修订前后内容对比Table1 Content comparison before and after the revision of standards

4 项目实施

ISO 8384国际标准修订项目于2016年10月立项,立项后,项目组开始收集资料、分析和研究,并分别召开了3次项目组工作会,对ISO 8384国际标准总体框架和内容进行讨论和修改。2016年8月来自德国、俄罗斯、日本、中国等国家的专家在荷兰召开第一次工作会议,项目组向各国专家介绍了修改内容并进行了充分讨论和征求意见。2016年12月17日对ISO 8384国际标准跳过CD[5](Committee Draft委员会草案)阶段开启投票,2月27日结束。2017年8月30日开启DIS(Draft International Standard国际标准草案)阶段投票,2017年11月21日结束,获全票通过。项目的实施,提高了我国专家在国际舞台的自信和地位,为今后更多、更好地承担国际标准制修订奠定了基础。

5 结语

社会的发展及其对港口航道的需求促使挖泥船不断向大型、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现代化大型挖泥船建造需要强大的基础工业支撑,无论国内外都将挖泥船视为高技术含量船舶,在《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第四章、重大工程”中,将高技术船舶列为智能制造和装备升级标准化工程。“挖泥船术语”国际标准属于高技术船舶的基础性标准,是在一定范围内作为其他标准的基础,并普遍使用的标准,是国际化组织优先发展的标准。“挖泥船术语”国际标准可在船舶设计、船舶建造、挖泥机具制造、疏浚工程、港口航道等领域应用,标准化的挖泥船及其设备的名称术语有利于各个行业间、建造者与使用者之间的技术沟通,促进各个行业在挖泥船技术领域的协调、创新发展。本项目成果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预期能够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

猜你喜欢
挖泥船国际标准术语
上航局投资建造的2 艘耙吸挖泥船下水
中医舌诊术语英译国际标准探究
腐蚀控制领域3项国际标准正式发布出版
中国主导制定三项腐蚀控制国际标准发布
国际标准ISO 22992-2:2020正式发布
绞吸挖泥船大功率挖岩绞刀设计与研究
“吸盘3”号挖泥船核子密度计改进设计
有感于几个术语的定名与应用
从术语学基本模型的演变看术语学的发展趋势
挖泥船